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1 07:12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实验室、放射学及治疗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符合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入院的25例非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5例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儿,≤6月龄为23例(92%),其中≤3月龄、非人工喂养及顺产人数较对照组多。2.研究组患儿春季发病比例最高为9例(36%),其余三季分布较低。3.研究组患儿在咳嗽、发热、气促、肺部体征、喉气管软化及基础疾病的发生上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肺外并发症的发生及种类,尤其是肝功能异常较对照组明显增多。4.研究组在白细胞总数、ALT、AST、LDH及CD3+CD8+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CD3+CD4+比例及CD4+/CD8+较对照组减低。5.肺泡灌洗液与全血巨细胞病毒DNA拷贝数相关性不高(R=0.130,P=0.659),CMV Ig M阳性及非阳性组,对于肺泡灌洗液及全血CMV拷贝数无统计学差异。6.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儿肺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侧受累,小斑片状影改变,有4例患儿以肺间质改变为主。7.予常规支持、更昔洛韦抗巨细胞病毒,必要时联和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方式,患儿病情好转,但有4例发生了粒细胞减少,余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多发于6月龄以内的小婴儿,以3月龄以下更为多见,入院前病程迁延,住院时间长。2.患儿多合并肺外损害,以肝功能损害最为突出,可合并LDH、AST异常。同时患儿存在细胞免疫紊乱,严重时可引起CD4+/CD8+比例倒置。3.全血CMV PCR及CMV-Ig M血清学检测无法取代肺泡灌洗液CMV PCR检查。4.采取更昔洛韦抗病毒,必要时联合免疫调节、支持治疗的方式,对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安全且有效,但仍需警惕更昔洛韦副反应。
【图文】:

月龄,对照组,男性


一、一般情况25 例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患儿中,男性 19 例,女性 6 例,男女比例为:3.1:1,男女性别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01)。发病月龄为 0.8~10.1 个月,平均发病月龄为3.2 月。25 例对照组中,男性 20 例,女性 5 例,男女比例为 4:1,发病月龄为 1.2~7.1个月,平均发病月龄为 4.0 月。两组间性别(P=0.733)和月龄(P=0.139)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1。表 1 研究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一般情况 研究组(n=25) 对照组(n=25) 统计值 P 值男性例数(%) 19(76%) 20(80%) 2=0.117 0.733月龄 3.2±2.27 4.0±1.76 t= -1.503 0.139≤3 月龄 15(60%) 7(28%) 2=5.195 0.023*非人工喂养 24(96%) 17(68%) 2=4.878 0.027*顺产 19(76%) 12(48%) 2=4.160 0.041*

住院天数,病程,入院前,对照组


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结 果患儿发热天数分别是 1(0-3.5)天、0(0-1)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 3 及图 3。表 3 研究组与对照组住院前病程天数、住院天数及发热天数比较项目 研究组(n=25) 对照组(n=25) 统计值 P 值住院前病程天数 14(10-20) 14(7.5-25) Z=-0.098 0.922住院天数 21.64±6.54 11.24±5.06 t=6.290 <0.001*发热天数 1(0-3.5) 0(0-1) Z=-1.785 0.074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2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丛月;邓晓毅;李华;徐佳q

本文编号:2592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592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3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