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C基因多态性与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21:39
【摘要】:喘息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由于年龄特异的病理生理特点,喘息在婴幼儿中常常反复发生,部分喘息是儿童哮喘的早期表现,因此从5岁以下喘息儿童中把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患儿识别出来并进行有效早期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并非所有的患儿都会发展为哮喘,所以合理地选择干预对象仍缺少客观的指标。 目的 本临床研究在分子水平分析5岁以下反复喘息患儿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基因多态性,并观察其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TARC、IgE及EOS水平的关系,以探讨TARC基因多态性分布与5岁以下儿童反复喘息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本实验设为喘息组与对照组。喘息组研究对象均来自2009年10月-2010年5月本院儿科呼吸门诊就诊和病房住院患儿,均为中国河南地区汉族儿童,均为急性发作期,均在过去的12个月内至少有3次喘息发作或过去6个月内至少有2次喘息发作,均排除先天性疾病引起的喘息,患儿自身有医生诊断的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变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或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哮喘病史者为特应质高危因素,有高危因素之一者为喘息Ⅰ组(70例),无高危因素者为喘息Ⅱ组(48例)。所有患儿2周内均无全身或局部哮喘药物治疗史。同期于本院外科疝气、肾结石等非感染性疾病术前患儿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均排除特应质高危因素,且最近2周内无感染性疾病史,无激素使用史,无其他免疫调节剂使用史。所有入组儿童均为足月出生,3组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获得其家长知情同意。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ARC启动子-431位点C/T基因多态性,比较三组研究对象TARC启动子-43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3组患儿外周血TARC及总IgE水平,采用伊红染色法进行外周血EOS计数。对三组患儿的外周血TARC、总IgE及EOS计数水平均值进行比较,并对每组中各基因型的外周血TARC、总IgE及EOS计数水平均值进行比较。 结果 1.三组中CC、CT、TT 3种基因型均可见,且均以CT杂合子基因型为主其中喘息Ⅰ组CC、CT、TT基因型频率为31.4%、5.7%、12.9%,T、C等位基因频率为40.7%、59.3%;喘息Ⅱ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5.4%、54.2%、10.4%,T、C等位基因频率为37.5%、62.5%;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为37.5%、52.5%、10.0%,T、C等位基因频率为42%、58%。三组间比较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喘息Ⅰ组TARC及EOS计数水平均高于喘息Ⅱ组(P值均0.01)和对照组(P值均0.01),其中喘息Ⅱ组和对照组比较,TARC及EOS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喘息Ⅰ组、Ⅱ组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而喘息Ⅰ组与喘息Ⅱ组比较,Ig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 3.相关性分析显示喘息Ⅰ组外周血TARC与EOS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872,P0.01),而TARC与IgE及EOS与IgE无相关。喘息Ⅱ组及对照组TARC与EOS,TARC与IgE及EOS与IgE均无相关。 4.喘息Ⅰ组TARC基因型中,TT基因型TARC水平明显高于CT基因型(Z=-3.209,P0.01)和CC基因型(Z=-3.656,P0.01);喘息Ⅱ组及对照组各基因型TAR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0.274,P0.05;H=2.177,P 0.05)。 5.喘息Ⅰ组TARC基因型中,TT基因型外周血IgE水平明显高于CT基因型(Z=-4.043,P0.01)和CC基因型(Z=-3.278,P0.01);喘息Ⅱ组及对照组各基因型间外周血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0.846,P0.05;H=1.934,P0.05)。 6.喘息Ⅰ组TARC基因型中,TT基因型EOS计数明显高于CT基因型(Z=-2.841,P0.01)和CC基因型(Z=-3.287,P0.01);喘息Ⅱ组及对照组各基因型EOS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5.431, P0.05;H=3.943, P 0.05)。 结论 TARC启动子-43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5岁以下儿童反复喘息发病无相关性,但与机体特应性、外周血IgE及EOS计数水平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25.6
本文编号:2636999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2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喜英;赵文利;何念海;;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儿童哮喘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重庆医学;2008年09期
2 郑吉善;李昌崇;;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与支气管哮喘[J];国际呼吸杂志;2006年01期
3 陈新;儿童哮喘早期免疫应答反应及调控机制[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1年02期
4 张嘉琳;IL-4和IL-1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哮喘[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3年02期
5 周志江;朱晓萍;饶璐飞;程萍;;哮喘患儿血清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水平测定[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宋曦;王淑英;;支气管哮喘的效应细胞[J];河北医药;2009年01期
7 王莹;陆小霞;胡艳;;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测定的意义[J];华中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8 蔡晓红,胡云良,陈小芳,李迎春,李昌崇,吴荣熙;小儿哮喘不同时期气道炎症改变的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2年09期
9 范永琛;儿童哮喘临床类型与非过敏性哮喘[J];临床儿科杂志;2005年01期
10 张晓波;王立波;张灵恩;;儿童喘息性疾病过敏状态的年龄分布[J];临床儿科杂志;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636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369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