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ADHD)的系统评价、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0:39
【摘要】: 中医药治疗ADHD有其特色和优势,为客观评价中药复方的疗效,分析临床研究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本论文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借鉴其方法和思路,做了相关研究,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一、就引入循证医学(EBM)方法系统评价中医药疗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认为其必要性在于循证医学所倡导的系统评价所具备的方法学特性适合中医学发展规律的要求,且中医药的疗效亟待借鉴新的研究方法进行客观评价;其可行性在于有数量充足的中医药临床试验可供系统评价,已有进行相关实践的范例。 二、借鉴循证医学方法,对1990年-2005年间发表的中药复方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总结纳入文献的科研设计方案、样本含量、诊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统计学方法,治疗有效率、随访情况、不良反应。共纳入93篇文献,其中非对照临床试验45篇,临床对照试验48篇,累及病例总数达7358例。结果显示:ADHD中医临床研究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但临床研究在方法学上的欠缺严重影响了研究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临床对照试验未能较好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2.确定样本及样本量不够严谨;3.统计学方法应用欠规范;4.疗效评价缺乏统一、严格、客观的指标;5.对随访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不够重视。使用RevMan4.2软件分别对23篇、5篇和1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了中药复方与利他林治疗ADHD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中药复方联合利他林与单用利林治疗ADHD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用药后的复发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复方组与利他林组在治疗总效应上无差异,但中药复方组治疗的总体效应具有有利的趋势;中药复方联合利他林与单用利他林组在治疗总效应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复方联合利他林治疗ADHD在有效率方面优于单用利他林,较之具有临床上的优效性;中药复方在防止病情复发方面优于利他林;以上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ADHD有效而安全。 三、通过文献整理探讨中药复方治疗ADHD的证治规律。93篇中药复方治疗ADHD的临床研究文献中,辨证治疗文献25篇,专方治疗文献49篇,基本方加减治疗文献19篇。研究结合中医理论,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对纳入文献在辨证、立法、组方用药方面的资料进行归纳,包括证型、治法、方剂总数、用药总数、各药使用频率,用药分类采用频数分布法进行统计。得出ADHD的主要病机特点是脏腑功能不足而导致行为神志异常,阳动有余而阴静不足,肾、肝、心、脾为所涉及的四个脏腑,病性以虚为主,,可因虚致实,出现阳亢、火旺、痰热、瘀血的实证表现,肾虚肝亢是临床最常见证型。其他常见的依次有心脾不足型、心肝火旺型、心肾不足型和脾虚肝旺型;治疗以补虚安神平肝为主是中医治疗本病的基本配伍规律,使用清热、化痰、活血是其重要增效配伍;补益、安神、平肝药是遣方组药的关键。纳入研究的文献共使用复方90首,用药119种,主要有14类药,使用频率较高的前10味中药依次为:远志、石菖蒲、熟地、甘草、龙骨、山茱萸、白芍、龟板和牡蛎、茯苓、益智仁和五味子,并由此推导出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 四、进行中药复方治疗ADHD作用机制的研究,观察导师治疗ADHD肾虚肝亢型的经验方益智宁对ADHD模型动物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注意力及额—纹状体环路多巴胺(DA)的影响。以摄像监测设备及“五项选择连续反应时间任务”测试箱观察SHR的主动注意力,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其前额叶皮质、纹状体的多巴胺含量。结果显示益智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改善SHR主动注意力的作用,明显提高SHR纹状体DA的水平,但对前额叶皮质的DA含量未见明显影响;虽统计分析未显示高剂量和低剂量有明显差异,但有存在量效关系的趋势。实验结果提示:益智宁治疗ADHD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关,其对额—纹状体环路DA的调控主要在于提高纹状体DA含量,纹状体为作用靶点之一。 五、关于ADHD中医研究的展望:按照EBM要求,制定规范的研究方案,采用公认的西医标准(推荐DSM-Ⅳ)和中医病证结合的诊疗标准,重视远期疗效的观察,尤其是中医药对患儿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通过文献调研和病例回顾初步确立证型和证候,并在前瞻性的临床试验中,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量表法建立初步的辨证诊断标准并使其量化,在此基础上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行效度和信度的检验,最终建立证候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机制研究应采用国际公认动物模型,密切结合本病病理机制,本着理法方药统一的思路,对疗效确切的代表性复方进行多角度、多环节、多层次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272
本文编号:2640882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2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通,钱燕,周翊,Sagvolden T,苏渊,包军,张璐定;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AD/HD)动物模型的主动注意力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崔瑛,沈云辉,侯士良,孙曙光;熟地黄对记忆障碍模型小鼠记忆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刘梦莲;安神益智胶囊镇静作用研究[J];河南中医;1997年02期
4 翁晓红;肖林榕;杨雪梅;杨春波;;明清中医治疗脾胃湿热证方药的统计分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李伊为,周健洪,陈东风,黎晖,杜少辉;龟板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和脑内多巴胺水平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04年01期
6 陈道远,陈华圣;夜交藤袋泡剂与水煎剂的镇静催眠作用的比较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7 赖世隆,胡镜清,郭新峰;循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赖东兰,陈晓刚,廖永洲,李宜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药治疗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10期
9 刘继永,王英平,刘洪章;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05年03期
10 李光华,周旭,贺弋;龙骨、磁石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2640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408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