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危重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及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05 04:12
【摘要】: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儿童危重型手足口病的机械通气及死亡高危因素。实验方法:以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行机械通气及最终转归将实验对象分为4组:V组(ventilation groups):入院时即诊断为危重型手足口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NV组(non-ventilation groups):入院时即诊断为危重型的手足口病患儿,未进行机械通气治疗;S组(survivor groups):行机械通气治疗但未死亡的危重型患儿;D组(death groups):行机械通气治疗但进展到死亡的危重型患儿。以上分组标准严格参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疗标准。对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资料总结统计学分析,对均数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分类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对有意义的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找出危重型病例机械通气及死亡高危因素。实验结果:共81例手足口危重型患儿进入分析,其中V组51例,NV组30例,V组细分为:S组31例及D组20例。1.单因素分析结果:V组与NV组比较:患儿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入院科别、心率、血压、抽搐、惊跳、呕吐、腹胀、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肌酸激酶(CK)、血肌酐、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淋巴细胞比率(L)、血红蛋白数(Hb)、血小板数(PLT)、碳酸氢根离子(HCO3~-)、血糖水平、剩余碱(BE)、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柯萨奇病毒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抖动、肌阵挛、呼吸暂停、肌酸肌同工酶(CK-MB)升高、碳酸氢根离子(HCO3~-)升高、超敏肌钙蛋白(cTnT)升高、PH值下降、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和肠道病毒通用型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与D组比较:患儿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机械通气前病程、心率、血压、抽搐、惊跳、抖动、呕吐、腹胀、意识障碍、呼吸暂停、脑膜刺激征、CK、CK-MB、血肌酐、WBC、N、L、Hb、PLT、HCO3~-、血糖水平、BE、CRP、PCT、EV71、柯萨奇病毒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科别(非PICU)、发热、肌阵挛、BNP升高、cTnT升高、PH下降、LAC升高、肠道病毒通用型阳性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危险因素的回归方程为logitP=-7.767+1.405Χ1+3.073X3+1.450X5+1.921X6+1.839X8+3.712X11。其中Χ1、Χ3、Χ4、X5、Χ8、X11分别为高热、抖动、呼吸暂停、肌阵挛、cTnT升高、EV71;危重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后死亡发生危险因素的回归方程为:logitP=-6.659+1.827Χ1+13.67X2+2.833X3+1.58X5+1.322X6+1.712X9。其中Χ1、Χ2、Χ3、X5、Χ6、X9分别为入院科别(非PICU)、高热、超高热、BNP升高、cTnT升高、LAC升高。结论:1.高热、抖动、呼吸暂停、肌阵挛、cTnT升高、EV71感染为危重型患儿机械通气的高危因素;2.入院科别(非PICU)、高热、超高热、BNP升高、cTnT升高、LAC升高为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平云;徐宣启;吕爱婷;;重型手足口病与危重型手足口病的特点比较[J];医药论坛杂志;2016年03期

2 张亦维;刘玉;;手足口病危重型3期临床治疗分析:附60例病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2015年16期

3 郭松领;左泽兰;;危重型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14期

4 谭华丽;唐湘红;谭莉萍;;危重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2年24期

5 何颖;程娜;邹立津;杨丽霞;张伦理;;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24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12期

6 张郁文,,邵兴义,朱德明;危重型低血钾麻痹6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7 刘千举;钟玉芳;李立平;;抢救成功一例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J];承德医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8 汪洪波;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治疗体会[J];新医学;1988年04期

9 吕圣欣;;血小板计数在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中的意义[J];贵州医药;1988年03期

10 李政;;流行性出血热危重型诊断标准再探讨[J];贵州医药;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文;谢玉梅;郝春秋;魏欣;彭梅娟;白雪帆;贾战生;;机械通气在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毅鑫;苏文利;孙仲伦;杨震宇;杨兴易;徐学俊;朱文献;吴坚;;低压复苏和延迟复苏在危重型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附85例报告)[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刘慧萍;夏桂珍;;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A];全国第四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冉飞;王燕;钟龙青;万小菊;刘志强;段荣;柯江维;;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死亡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5年

5 李春霞;张桂凤;张增梅;;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胡亦男;;危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观察和护理[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赵华;徐文达;;对目前危重型急性中毒救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郭伟光;;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非抗生素药物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黄国日;潘革;;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高危因素的回顾性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10 姚令良;王彩云;;新液体疗法抢救重型、危重型出血热机理临床研究分析[A];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胥晓琦;危重型哮喘是猝死的重要诱因[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超;危重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及死亡高危因素分析[D];南华大学;2018年

2 于杰;危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3 林荣海;机械通气在危重型哮喘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4 章阿元;B型脑钠肽在手足口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预测价值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张伟;儿童手足口病危重并发症与其免疫功能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杨东月;EV71感染重症病例儿茶酚胺水平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7 赵倩;重症手足口病病情相关因素分析研究及患儿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测定[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邓东佳;200例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D];大理学院;2014年

9 陈志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及S-100β检测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10 杜冰;肾综合征出血热住院病例的调查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7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697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c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