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产瘫Horner征发生机制的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06:26
【摘要】:第一部分 产瘫与成人臂丛损伤Horner征发生机制差异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研究产瘫与成人臂丛损伤患者Homer征产生机制差异的解剖学基础,以明确Homer征能否作为产瘫的绝对手术指征。 方法 1.解剖新生儿及成人尸体各6具(12侧),观察并比较新生儿和成人颈交感神经节与C5—T1神经根之间的解剖关系。2.解剖新鲜新生儿及成人尸体各2具,取C5—T1脊髓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组化染色,C5—T1脊髓及双侧神经根行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1.12侧新生儿标本中有10侧(83.3%)可观察到自C7、C8和T1神经根发出白交通支进入星状神经节,其余3侧(16.7%)的白交通支发自C8和T1神经根;成人与星状神经节相连的白交通支分别发自C8和T1神经根(12侧中有9侧,75%)或仅来自T1神经根(12侧中有3侧,25%)。2.新生儿及成人脊髓T1节段中间外侧柱(intermediolateral column,IML)均可见AChE及nNOS阳性神经元,且二者分布范围相似。新生儿C7、C8和T1神经前根有nNOS阳性神经纤维,在成人该阳性纤维仅分布于C8和T1前根。 结论 新生儿C7—T1神经根均有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产瘫患儿出现Homer征也可能与C7撕脱有关,因此,该征可能不是产瘫早期臂丛探查手术的绝对指征。 第二部分 不同年龄大鼠臂丛损伤后Horner征发生机制差异的动物模型建立 目的 通过幼年和成年大鼠构建不同类型臂丛损伤导致Homer征的动物模型,以模拟产瘫和成人臂丛损伤后Homer征阳性的临床现象,从而为进一步的在体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取出生后14天的幼年及成年大鼠各4只,观察颈交感神经节及其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726.5
【图文】:

臂丛,神经根撕脱,神经根,左手


臂丛探查所见

典型病例,博士学位论文,基础研究,大学


典型病例

星状神经节,新生儿,箭头,大体解剖


新生儿TI脊髓横切面AhcE染色(25x,箭头示AChE阳性神经元)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占锋;臂丛神经变异及其相关交通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3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43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4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