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38例随访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00:44
【摘要】:目的:本研究拟根据最新美国心脏协会对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定义基于冠脉内径绝对值及体表面积校正的冠脉内径Z值,总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索其预后,为川崎病合并巨大冠脉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冠脉内径绝对值≥8mm或经体表面积校正的冠脉内径Z值≥10)的病例资料,分析其随访期间人口统计学、药物治疗、冠状动脉内径、心脏干预和心脏预后资料。比较有无并发血栓组、有无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组及冠脉内径有无完全回缩组之间的冠脉内径绝对值及冠脉Z值,以及比较冠脉Z值15组及Z≥15组的血栓事件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冠脉内径完全回缩率。结果:共纳入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者38例(发病率为5.2%),其中男性占81.6%。川崎病发病中位年龄为2.5岁(范围0.3-13.1岁)。随访(包括转诊前外院的随访)中位时间为30.5个月(范围1.7月-22.3年)。最大冠脉内径值中位数为9.5mm(范围6.1-21mm),最大冠脉内径Z值中位数为13.4(范围8.9-21.0)。分别有37例(97.4%)、32例(84.2%)及27例(71.0%)患儿接受人免疫球蛋白、抗血小板药及华法林治疗。15例(39.5%)患儿共接受21次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16次(76.2%)血栓完全或部分溶解,1次(4.8%)死于急性冠脉栓塞,无溶栓严重不良反应病例。16例(42.1%)患者于随访期间并发冠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发展为血栓性阻塞。1年、2年、5年无血栓事件生存率分别为0.63、0.63、0.53。8例(21.1%)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其中2例死于血栓性阻塞继发的心肌梗死、1例接受冠脉搭桥术。1年、2年及5年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分别为0.86、0.81、0.81。1年、2年、5年冠脉内径完全回缩率分别为0.06、0.15、0.37。最大冠脉内径Z值≥15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最大冠脉内径Z值15组患者。除了死亡及因年龄过小未能评估的患者,剩余73.7%的患者均可耐受轻度及以上的运动。结论:1.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者冠脉血栓发生率较高,需长期抗凝、及时溶栓;2.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相关的冠脉血栓形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冠脉内径完全回缩常发生于川崎病发病后早期;3.冠状动脉瘤越大,冠脉血栓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4.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者经过适当管理长期可获得无病生存和较高的生活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25.4
【图文】:

冠状动脉瘤,川崎病,生存曲线,患者


图 1. 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者无血栓事件生存曲线Figure 1. Kaplan-Meier estimates of thrombosis-fre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giant coronary 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8 例(21.1%)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者发生主要不良件(表 3)。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时的中位年龄为 2.6 岁(范围

无主,良心,冠状动脉瘤,血管


图 2. 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生存曲线Figure 2. Kaplan-Meier estimates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fre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giantcoronary aneurysms

冠脉,心力衰竭,溶栓治疗,回缩


图 3. 一例 1.3 岁左主干远段闭塞及右冠脉 2 处巨大冠脉瘤,溶栓治疗无效后死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超(a)示左主干血栓;冠脉造影(b)及冠脉成像(c 和 d) 示左主干远段闭塞及右冠脉 2 处巨大冠脉瘤Figure 3. Echocardiography (a), non-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m (b) and cardiac CT angiography (c andd) of a 1.3-year-old boy who subsequently died after a failed thrombolytic therapy. (a) Echocardiographyshowing an aneurysm (aneu) in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Additionally, there is a 17.8 mm × 17 mmthrombus (TH) in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LCA). (b) Angiogram showing dilated right coronary artery(RCA) containing two giant aneurysms (arrow) and cardiac dilatation. (c) Three-dimensionareconstruction showing two giant aneurysms in the irregular and markedly dilated right coronary artery(arrow). (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showing total occlusion of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arrow).6.冠脉内径回缩1年、2年、5年冠脉内径完全回缩率分别为0.06、0.15、0.37(图4)。从图4的冠脉内径回缩生存曲线可见,川崎病合并巨大冠脉瘤患者冠脉内径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Imai Y.;Sunagawa K.;Ayusawa M.;王经纬;;巨大冠状动脉瘤破裂致死1例[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6年Z1期

2 李巅远;胡盛寿;孙立忠;宋云虎;王巍;潘世伟;赵红;罗国华;刘永民;漆志涛;陶田富;;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22期

3 谷兴华,于建华,张供,王涛,庞昕焱;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3年02期

4 张浩,郭立新,夏晓君,王铁瑞,张云涛,支启华,薛淦兴;先天性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5期

5 孙品,王志斌;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及巨大冠状动脉瘤并血栓形成1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年10期

6 王平凡,买长江,张金华,顾以茼,彭汝霞,程兆云;先天性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6年06期

7 魏远廷;宋开友;李明;魏延津;;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一例[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年02期

8 高艺花;金成子;;巨大冠状动脉瘤超声表现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04期

9 刘庆华,王尔松,李秀琴;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的特殊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10 胡佳;袁新春;;超声心动图诊断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小庆;钟家蓉;;34例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高危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2 段超;杜忠东;马桂琴;;川崎病合并中型及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中长期随诊[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3 邓茗丹;魏薪;唐红;;超声诊断左冠状动脉右房瘘并巨大冠状动脉瘤1例[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6年

4 刘宏宇;倪立新;刘宗泓;王柏春;;手术切除巨大冠状动脉瘤一例[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袁飘柳;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38例随访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潘迪浩;冠状动脉瘘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病例汇报及文献综述[D];浙江大学;2016年

3 梁秋月;50例川崎病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与随访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施婷婷;川崎病并发巨大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分析及预后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5 李晓梅;123例川崎病治疗随访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6 姚仙萍;川崎病一例[D];浙江大学;2014年

7 刘小庆;36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高危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陈尊;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高危因素及超声随访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61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61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f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