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小儿脑瘫临床类型与病因、辅助检查、合并症和粗大运动的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6 10:39
【摘要】: 引言: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由William John Little于1862年首次报告,故又称为Little病,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继脊髓灰质炎基本被控制后致我国儿童肢体残疾主要疾病之一。目前,随着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完善,产科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在内的围生期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围生期病死率下降,但存活者常出现脑瘫,造成脑瘫患病率稳步增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脑瘫患病率为1‰~5‰,我国六省(区)流行病学调查为1.12‰~2.17‰。 脑瘫病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目前公认的脑瘫病因主要有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及迁延性黄疸、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宫内感染、脑梗塞等。最新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先天性宫内感染、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损伤是脑瘫发病的潜在因素;窒息、缺氧、早产和黄疸等均为触发因素。 脑瘫最常见类型为痉挛型(spastic),其次是混合型(mixed)和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还有强直型(tonic)、共济失调型(ataxic)、肌张力低下型(hypotonic)等。其中痉挛型(按瘫痪部位)又分为单瘫、双瘫、三肢瘫、偏瘫和四肢瘫。 大多数脑瘫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头颅CT、MRI的影像学变化,但头颅影像学不是诊断脑瘫的依据。 目前,治愈脑瘫相当棘手,尚没有治疗脑瘫的特效药物,所以脑瘫患儿一旦确诊,多采用以物理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国际上以Bobath疗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引导式教育以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自主运动的潜力,以娱乐性、节律性意向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及主动参与意识,注重对脑瘫儿童进行全面康复,使其以“全人”姿态得到全面的发展,将发挥集体康复训练、个体训练和家庭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优势,现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小儿脑瘫最有效方法之一。 脑瘫给患儿和家长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伴随着计划生育制度的推行和社会人口的高龄化,人们认识到脑瘫是一个值得再重视和再认识的疾病。因此,深入研究脑瘫的病因、辅助检查、合并症、疗效与不同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有助于预防和降低患病率,以及早期诊断、选择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减少伤残率,改善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采集和分析完整脑瘫患儿病历资料,探讨病因、辅助检查、合并症、疗效与不同临床类型相关性,为防治脑瘫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方法: 2006~2008年收治的脑瘫患儿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病因、并发症、主要辅助检查(头颅CT/MRI、脑电图)与临床类型关系,选择首次就诊394例脑瘫患儿病例做为研究样本。分析粗大运动功能疗效与临床类型关系,将首次就诊中的372例随访时间≥半年脑瘫患儿进行疗效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将使用引导式教育+Bobath疗法综合治疗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组,单用Bobath疗法作为对照组,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GMFM88项评分及评分差值分别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1.394例病例中年龄小于3岁的为316例,占80.3%;痉挛型为294例,占74.6%。证明脑瘫的年龄与临床类型有显性相关。 2.临床类型中痉挛型为294例,占74.6%;肌张力低下型为55例,占14.0%;混合型为32例,占8.1%;不随意运动型为12例,占3.1%;共济失调型为1例,占0.3%。以痉挛型最高,共济失调型最低。 3.临床类型与病因 3.1单因素分析:胎盘功能不全、孕期不适当用药、孕期接触有毒物质、先兆流产、孕期出血、孕期胆汁淤积、羊水量、早产儿、出生体重、剖宫产、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头部外伤、黄疸等13个因素与脑瘫临床类型相关(P0.05)。 3.2多因素分析:早产儿与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均有相关性(P0.05);孕期出血、窒息、剖宫产及孕期不适当用药与肌张力低下型有相关性(P0.05);孕期接触有毒物质、羊水量、黄疸与混合型有相关性(P0.05)。 4.辅助检查 头颅CT/MRI、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在脑瘫临床类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5.合并症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 听力障碍、佝偻病、卵圆孔未闭在不同临床类型脑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视力低下、小头畸形、情绪和行为障碍、缺铁性贫血在脑瘫类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6.临床类型与疗效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疗效,其中前者对小于3岁的痉挛型脑瘫疗效明显优于后者(P0.05)。 7.研究组与对照组粗大运动的疗效比较,前者优于后者。 结论: 1.脑瘫临床分型中以痉挛性最高,其余依次为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不随意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年龄多集中在3岁以前。 2.胎盘功能不全、孕期不适当用药、孕期接触有毒物质、先兆流产、孕期出血、孕期胆汁淤积、羊水量、早产儿、出生体重、剖宫产、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头部外伤、黄疸等与脑瘫临床类型相关。 3.早产儿与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相关;孕期出血、窒息、剖宫产及孕期不适当用药与肌张力低下型相关;孕期接触有毒物质、羊水量、黄疸与混合型相关。 4.听力障碍、佝偻病、卵圆孔未闭与不同临床类型脑瘫有相关性。 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脑瘫后都有显著疗效,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42.3
【图文】:

对照组,脑瘫,疗效,疗效分析


#t=32.388,P=0.000)图2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GMFM-88评分比较研究组治疗脑瘫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前者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明显优于后者(P<0.05),治疗其他类型脑瘫,两者疗效比较不明显(P>0.05)。脑瘫不同临床类型在研究组治疗,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也同样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8、图3。表8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不同脑瘫类型的疗效分析临床类研究组 对照组型 治疗前 治疗后 前后差值 治疗前 治疗后 前后差值痉挛型 64.49±3.34 78.48±3.35#13.99±0.65*59.64±2.91 70.75±2.97#11.10±0.54*不随意运动型47.00±10.41 65.67±9.06 18.67±5.36 30.78±6.07 40.33±7.07#9.56±1.86肌张力低下型49.86±3.07 62.62±3.27#12.76±1.12 42.79±3.06 53.77±3.45#10.98±1.28混合型 38.56±9.55 51.67±9.63#13.11±1.32 31.83±1.89 44.96±2.85#13.13±2.22合

脑瘫,疗效分析,对照组


24图3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脑瘫类型的疗效分析注:#与治疗前,治疗后GMFM-88评分P<0.05。*治疗前后GMFM-88评分差值,P<0.05。研究组治疗小于3岁脑瘫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其他年龄组脑瘫,两者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和治疗组治疗不同年龄组前后GMFM-88评分和疗效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9、图4。表9 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就诊年龄组的疗效分析就诊年研究组 对照组龄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1 岁 38.07±2.64 50.63±2.78#12.57±1.35 33.69±1.73 43.75±1.94#10.06±0.691岁~ 57.00±2.08 70.89±2.06#13.89±0.69 65.79±3.51 77.46±3.57#11.67±0.813岁~ 87.08±8.44 102.5±8.37#15.42±1.16 80.04±8.11 93.91±7.82#13.87±1.46>6岁 83.00±17.40 96.29±16.22#13.29±1.67 77.75±14.07 90.19±13.40#12.44±1.75注:#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GMFM-88评分均P<0.05。

年龄比,对照组,脑瘫,脑性瘫痪


25图4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就诊年龄比较4 讨论4.1关于脑瘫的诊断和临床类型4.1.1 脑瘫的诊断近年来,国际脑瘫康复界对脑瘫定义展开广泛的讨论,2006 年脑瘫定义表述为:脑性瘫痪是指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障碍症侯群,这种症侯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的非进行性功能紊乱引起的。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理解、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问题。2006 年 8月我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结合实际情况,修订定义为: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本组研究资料显示从脑瘫的初次就诊年龄来看,80.3%的患儿在 3 岁以前,这与曾丽华等[8]曾经报道相比诊断年龄相似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颖;208例脑瘫儿童病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2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782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9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