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我国部分地区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检测

发布时间:2020-09-17 09:24
   我国部分地区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检测 背景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不但症状严重、病死率高,还可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发现130余种病毒可以引起病毒性脑炎,各国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分布情况各不相同。由于病毒性脑炎不属于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并缺少系统的监测,我国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种类及其分布特征尚不清晰。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种类及其分布特征,为我国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到771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病人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病例来自我国乙脑高发区的河南(475例)、贵州(89例)、四川(31例)、云南(7例)和低发区的甘肃(139例)、山西(30例)。病人年龄在4天到67岁之间,其中1—5岁者占48.8%,6—10岁者占30.8%。男女比例为1.4∶1。629例(81.6%)病例的标本采集时间为7、8、9三个月,主要集中在7、8月(73.2%)。标本储存在—20℃或—70℃条件下,在冷冻条件下从各地运输至实验室进行检测。用ELISA方法首先对所有标本检测乙脑病毒IgM抗体,然后对乙脑IgM抗体阴性的所有血清标本检测7种病毒IgM抗体: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此外,用PCR方法对54例病人脑脊液标本检测肠道病毒、版纳病毒和辽宁病毒的基因。 结果经血清学检测,771例病人中的567例(73.5%)检测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其中乙脑高发区的602例中检测出阳性病例496例(82.4%,496/602),乙脑低发区的169例检测出71例(42.0%,71/169)。乙脑高发区的病原顺序为乙脑病毒(56.6%,341/602)、肠道病毒(9.5%,57/602)、腮腺炎病毒(8.8%,53/602)、单纯疱疹病毒(6.0%,36/602)、EB病毒(0.5%,3/602)、麻疹病毒(0.3%,2/60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0.3%,2/602)、巨细胞病毒(0.3%,2/602),乙脑低发区的病原顺序为腮腺炎病毒(17.2%,29/169)、乙脑病毒(12.4%,21/169)、肠道病毒(6.5%,11/169)、单纯疱疹病毒(4.7%,8/169)、麻疹病毒(0.6%,1/169)、水痘-带状疱疹病毒(0.6%,1/169)。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在54例脑脊液中检测到8例肠道病毒基因阳性标本,未检测到版纳病毒与辽宁病毒基因阳性标本。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乙脑是我国最重要的病毒性脑炎;腮腺炎病毒是乙脑低发区最常见的病毒性脑炎病原,肠道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也是我国重要的病毒性脑炎病原。本研究是我国近年来开展的的较大范围的病毒性脑炎标本实验室检测,研究结果为我国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R725.1;R446.5
【部分图文】:

病例


图1:病例地区分布图771例病例中2006年病例122例(15.8%)、2005年467例(60.6%)、2004159例(20.6%)、其余23例(3.0%)为2000年至2003年病例。

年龄分布,年龄分布,病例


234例(30.8%),11一15岁组43例(5.7%),16一18例岁岁组21例(2.8%)。如图2。缨缨霆__一公公 0000on00043八‘月.6一11一10一1516一一1819一31一41一51一61一一30一40一50一60一70图2:病例年龄分布图2.2性别构成771例病例中,男性447例(58.0%),女性324例(42.0%),男女比例为 1.4:l。2.3发病时间分布629例 (81.6%)收集自每年的7、8、9三个月。其中7月份258例(33.5%),8月份306例(39.7%),9月份65例(8.4%)。如图3。耀耀 耀诊_一 一馨馨耀 耀 ‘于 于哪哪浏麟毛毛 毛疆疆 疆给 ---翼翼 翼扮~川 川罐罐 罐 ---梅 梅 梅翻 翻耀耀 耀瞿瞿 瞿‘ ‘ ‘‘.帜,一,--- 300350250200150100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尹尹尹图3:病例发病月份分布图二血清学检测 1.JEvIgM抗体的检测对771个病例的850份标本均进行了 JEVlgM抗体的检测。其中血清700份,脑脊液150份。771例病例中有79例同时留取了血清和脑脊液双份标本。

病例,脑脊液,血清,标本


2.3发病时间分布629例 (81.6%)收集自每年的7、8、9三个月。其中7月份258例(33.5%),8月份306例(39.7%),9月份65例(8.4%)。如图3。耀耀 耀诊_一 一馨馨耀 耀 ‘于 于哪哪浏麟毛毛 毛疆疆 疆给 ---翼翼 翼扮~川 川罐罐 罐 ---梅 梅 梅翻 翻耀耀 耀瞿瞿 瞿‘ ‘ ‘‘.帜,一,--- 300350250200150100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尹尹尹图3:病例发病月份分布图二血清学检测 1.JEvIgM抗体的检测对771个病例的850份标本均进行了 JEVlgM抗体的检测。其中血清700份,脑脊液150份。771例病例中有79例同时留取了血清和脑脊液双份标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年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靖;梁超坚;韦催愿;周马林;樊晓晖;;青春痘的病原学检测[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徐英春;王澎;谢秀丽;王贺;窦红涛;孙宏莉;;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关注无菌体液病原学检测的重要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樊国珍;;67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艾洪武;陈莎;张家云;李正峰;刘智胜;;脑脊液游离轻链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检测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刘海军;徐平;王顺旺;王长明;;有精神行为异常的病毒性脑炎与Borna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A];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孙俊启;秦秀燕;;病毒性脑炎患者血及脑脊液S100B蛋白与神经肽Y含量及相关性研究[A];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俞湘蓓;;1例病毒性脑炎昏迷症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林忠东;苏欣欣;吴臻斐;邓小龙;叶秀云;李光乾;;温州地区52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流行特征分析[A];2008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袁金玲;漆涌;伍拓;董建;;前列腺炎的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秦兴锋;;病毒性脑炎使用抗生素的微型调查与启示[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曹政 通讯员胡丹;深圳重症患儿基本排除病毒性脑炎[N];健康报;2009年

2 吕建军;六味地黄丸配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100例临床观察[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3 李荣胜;病毒性脑炎≠精神病[N];四川科技报;2002年

4 山西省永济热电厂职工医院 张新平;乙肝病原学检测与肝功能关系的探讨[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双黄连粉针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江西省全南县中医院 缪茂军 冀红;中医治疗病毒性脑炎[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穆佳妮;政协委员牢记使命 各条战线大显身手[N];吕梁日报;2010年

8 陶庆春;用病原学检测指导抗生素使用[N];健康报;2005年

9 高彦生 兰乃洪 黄新民 胡德刚 马洪波;警惕立百病[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符文华;发现及时送检迅速防控有力[N];楚雄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振海;病毒性脑炎HCV和BDV感染的基础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2 肖争;癫痫突触机制中发动蛋白、突触融合蛋白、突触囊泡膜蛋白及相关蛋白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3 陈蓉;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肺炎链球菌耐药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周e

本文编号:2820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20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d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