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小儿胃管原位引流在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27 21:01
【摘要】:目的: 我们改进了尿道下裂术后的尿液引流方式,采用了三种新的尿液引流方式,通过比较小儿胃管引流、双通道多侧孔小儿胃管引流、改良双通道多侧孔小儿胃管引流与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四种新的尿道下裂术后膀胱引流方法的有效引流率及其对尿瘘、尿道狭窄、膀胱刺激征等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评价四种引流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临床经验,并应用于临床。 方法: 对湘雅医院及湖南省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306例行尿道成形术的尿道下裂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手术情况、术后尿液引流方式及有效引流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病例均采用尿道引流。按照术后尿液引流方法将分为三组。A组为小儿胃管引流组,B组为双通道多侧孔小儿胃管引流组,C组为改良双通道多侧孔小儿胃管引流组,D组为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组。 患者年龄1岁2月至14岁。平均手术年龄4.78岁。按照阴茎下曲矫正术后尿道开口位置进行分型,306例中阴茎头型5例,冠状沟型24例,阴茎体型168例,阴茎阴囊交界型61例,阴囊型28例,会阴型20例。由小儿泌尿外科专科医师手术及进行术后康复和护理。通过门诊复查、电话随访、再次入院病例资料随访,术后随访1月~3年。 比较不同类型尿道下裂术后四种尿液引流方法的有效引流率及其对尿瘘、尿道狭窄、膀胱刺激征等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术后膀胱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采用spssl5.0统计软件处理,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 结果: 小儿胃管引流组83例,术后引流率98.8%,尿瘘8例,尿道狭窄7例,膀胱痉挛3例;双通道多侧孔小儿胃管引流组68例,术后有效引流率97.1%,尿瘘4例,尿道狭窄3例,膀胱痉挛7例;改良双通道多侧孔小儿胃管引流组71例,术后有效引流率98.6%,尿瘘3例,尿道狭窄2例,膀胱痉挛4例。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组84例,术后有效引流率96.4%,尿瘘24例,尿道狭窄27例,膀胱痉挛28例。 小儿胃管引流组平均住院时间20.46天(中位数),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14.38天(中位数);双通道多侧孔小儿胃管引流组平均住院19.36天,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13.99天;改良双通道多侧孔小儿胃管引流组平均住院19.11天,膀胱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13.24天。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组平均住院22.74天,膀胱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16.38天。 在有效引流方面A、B、C三组均高于D组,而A、B、C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种新的引流方式即A、B、C三组在对膀胱痉挛发生率的影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低于D组。在对术后尿瘘及尿道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面C组最低,B组低于A组,D组最高。在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方面A、B、C三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均短于D组。 结论: 1、本课题以小儿胃管为材料的三种引流方法可以替代耻骨上膀胱造瘘,具有各种优点,引流充分,减少了并发症。 2、以小儿胃管为材料的三种引流方法中,改良双通道多侧孔小儿胃管引流法引流效果更为确切,优势明显,推荐使用。 3、细节上的追求对提高尿道下裂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26.9
【图文】:

年龄分布,年龄分布,病例,尿液引流


年4月306例尿道下裂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术中情况、术后尿液引流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按照术后尿液引流方式将所有病例分为四组并比较不同的尿液引流方式对尿道下裂手术的影响。1病例分组湘雅医院泌尿外科和湖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自2006年l月至20n年4月期间对306位尿道下裂患者行工期或H期尿道成形术,术后进行的膀眺尿液引流方式有如下四种:小儿胃管引流,双通道多侧孔小儿胃管引流,改良双通道多侧孔小儿胃管引流,耻骨上膀肤造疹引流。按照术后引流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病例分为四组。2年龄分布全部病例患者手术年龄自1岁2月至14岁,平均年龄的中位数为4.78岁(在年龄分布土我们经正态性检验发现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各个年龄阶段所对应的不同病例分布情况详见下图所示:

分布图,分布图,双通道,尿液引流


2四种尿液引流方式有效引流率的对比小儿胃管组83例,术后引流不畅1例;双通道6S例,术后引流不畅2例;改良组71例,术后引流不畅1例。膀肌造矮组84例,术后引流不畅8例。四种引流方法的有效引流率比较如下:表3四种引流方法有效引流率曰1工C乙一一

本文编号:2828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28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