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34周及以上新生儿呼吸衰竭病死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17:53
   目的:探讨34周及以上新生儿呼吸衰竭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新生儿死亡提供研究依据。 方法:采用病例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湖南省某三甲儿童医院收治的782例34周及以上呼吸衰竭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患儿的基本特征和病死率,χ2检验分析各组病死率的差别;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呼吸衰竭患儿病死的影响因素。 结果:782例呼吸衰竭患儿中,男女性别比为3.27:1,平均胎龄为(38.45±2.13)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908.28±607.14)克,平均住院费用为(13858.06±9797.61)元。呼吸衰竭原发疾病中,以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败血症、湿肺、胎粪吸入综合征和缺氧缺血性脑病为原发疾病的呼吸衰竭患儿所占比例分别为22.2%、21.4%、21.0%、13.8%和11.6%。呼吸衰竭患儿使用常频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比例为50.6%。呼吸衰竭患儿病死率为22.8%,其中不同性别病死率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826,P=0.093);37-38周呼吸衰竭患儿和39-41周呼吸衰竭患儿病死率(24.9%和26.7%)均高于34-36周呼吸衰竭患儿病死率(12.4%),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9,P=0.001;χ2=14.715,P=0.000);以肺部感染/败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胎粪吸入综合征为原发疾病的呼吸衰竭患儿病死率均较高,分别为32.5%,31.3%和29.2%,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湿肺病死率较低,分别为15.5%和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先天畸形(OR=2.456)、入NICU年龄较大(OR=2.423)、SNAPPE-Ⅱ评分较高(OR=5.518)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OR=3.806)的呼吸衰竭患儿病死危险性均较高;机械通气时间为3.1-7.0天(OR=0.066)的呼吸衰竭患儿病死危险性较小。 结论:34周及以上新生儿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应关注其影响因素,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呼吸衰竭患儿存活率。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R722.1
【部分图文】:

呼吸衰竭,出生体重,患儿,巨大儿


本研究中呼吸衰竭患儿中,正常出生体重581例(581/782,74.3%),巨大儿26例(26/782,3.3%),低出生体重175例(175/782,22.4%),其中极低出生体重2例(2/l75,0.1%)(详见图1)。按不同胎龄分析,37一38周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患儿,湿肺


例(212/990,21.4%),湿肺208例(208/990,21.0%),胎粪吸入综合征137例(137/990,13.8%),缺氧缺血性脑病115例(115/990,11.6%),其它疾病9S例(98/990,9.9%),呼吸衰竭患儿主要原发疾病构成详见图2。.RDS(呼吸窘迫综合症)OthersPneumoni澎se详15咖部感染/败血症)竹(湿肺).M峨S(胎粪吸入综合症).HI日缺氧缺血性脑病).Otbers(其它)Pneumonia/女Psis 21.4%图2呼吸衰竭患儿主要原发疾病构成按不同胎龄分析,34一36周呼吸衰竭患儿患呼吸窘迫综合症相对较多,为62.4%,37一38周呼吸衰竭患儿患湿肺最多,为39.4%,39~41周呼吸衰竭患儿患肺部感染/败血症最多,为30.8%。大于等于42周呼吸衰竭患儿胎粪吸入综合症和缺氧缺血性脑病较多,分别为47.8%和30.4%。(详见表2)

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


例(107/782,13.7%),应用CMV+HFV的呼吸衰竭患儿64例(64/782,8.2%),应用nCPAP+HFV的呼吸衰竭患儿1例(1/782,0.1%),应用 nCPAP+CMV+HFV的呼吸衰竭患儿22例(22/782,2.8%)。(详见图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静;刘翠青;马莉;;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3期

2 高喜容,黄玫,孙正香,刘星辉;新生儿机械通气疗效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1999年02期

3 沈微;高频通气时气体交换的生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9年01期

4 丁晓春 ,冯星,朱雪萍,肖志辉;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J];临床儿科杂志;2003年02期

5 俞生林 ,肖志辉 ,冯星 ,张瑞宣;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3年10期

6 孙眉月;;高频通气的临床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5年11期

7 张姿英,林振浪,梁志强,刘江勤;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小儿急救医学;2005年01期

8 杨镒宇,曾其毅;儿科高频通气的历史回顾与现状[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0年01期

9 苏卫东,瞿尔力,叶雯,包曼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肺透明膜病[J];新生儿科杂志;2003年06期

10 谭玮;罗昊;周晓红;唐文燕;丁香平;;新生儿机械通气217例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莉玲;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镝;深圳市新生儿呼吸衰竭流行病学调查与评价[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3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43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0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