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气道上皮细胞株Toll样受体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05:34
   第一部分RSV感染气道上皮细胞株TLR1-10 mRNA表达 目的:为了解TLR家族在RSV诱导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体外培养9HTEo人类气道上皮细胞株,观察RSV感染后,9HTEo细胞TLR 1-10 mRNA的表达变化。 方法:RSV以MOI为10感染9HTEo细胞3小时后用半定量RT-PCR检测TLR1-10 mRNA表达;感染3、6和9小时后用Q-PCR检测TLR1-10 mRNA的动态变化,并以UV-RSV作为对照。 结果:RT-PCR结果提示RSV感染上皮细胞后TLR2~10 mRNA表达均上调,以TLR2和TLR6变化最为显著;Q-PCR结果显示:(1)9HTEo细胞株可表达TLR1-10 mRNA,其中以TLR4和TLR8 mRNA表达最高;(2) RSV感染上皮细胞6小时和\或9小时后,TLR1-10 mRNA均表达增高,而UV-RSV组TLR1-10mRNA无明显变化。 结论:RSV感染气道上皮细胞株后,TLR1-10 mRNA均被上调,而无复制能力的RSV不能引起TLR1-10mRNA表达的变化,提示RSV诱导TLRs mRNA表达与病毒入胞复制有关。 第二部分RSV感染后气道上皮细胞株TLR4蛋白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目的:观察RSV感染后,气道上皮细胞TLR4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信号通路的功能,与RSV在细胞复制的关系,进一步探讨RSV诱导气道炎症的可能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类气管上皮细胞株9HTEo-,RSV以MOI为10感染上皮细胞24小时后(1)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4表达及与凋亡的关系;(2)用ELISA检测RSV感染上皮细胞经LPS刺激,并加入TLR4阻断剂HTA125后,上清液中IL-8,IL-6和RANTES的含量;(3)运用TLR4特异性的siRNA干扰9HTEo细胞TLR4表达后,接种RSV并予以LPS刺激,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8,IL-6的水平。用TLR4特异性siRNA干扰9HTEo细胞24小时后,①RSV以MOI为0.1感染细胞,连续3天收集上清液用Adeasy TCID50法检测RSV感染性滴度的变化;②RSV以MOI为10感染细胞48小时,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IL-8,IL-6,TNF-α和MCP-1的变化;③RSV以MOI为10感染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RSV感染9HTEo上皮细胞,膜上TLR4表达增高而胞内TLR4表达降低,TLR4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其中绝大部分为膜Annexin V阳性细胞;LPS诱导的IL-6和部分IL-8可被HTA125阻断,RANTES无明显变化;在TLR4表达被干扰的情况下,LPS刺激仅能诱导产生部分IL-8,不能诱导产生IL-6。TLR4-siRNA组的RSV滴度变化与正常9HTEo细胞组无统计学差异;RSV诱导的IL-6和MCP-1水平在TLR4-siRNA 200nM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8和TNF-α的水平无明显变化;TLR4-siRNA组RSV诱导AnnexinV阳性同时PI阴性的细胞群体百分比在TLR4-siRNA组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组。 结论:RSV感染9HTEo细胞后,LPS再刺激产生IL-6是依赖于TLR4信号通路。气道上皮细胞TLR4通路与RSV复制、RSV诱导上皮细胞分泌IL-8无关,但与病毒诱导上皮细胞分泌IL-6和MCP-1,以及病毒感染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第三部分RSV感染后气道上皮细胞株TLR3蛋白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目的:观察RSV感染9HTEo上皮细胞后, TLR3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信号通路的功能。 方法:体外培养人类气管上皮细胞株9HTEo-,RSV(1)以MOI为1感染上皮细胞24小时后,提取细胞总蛋白,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TLR3表达的变化,以TLR3激动剂PolyIC刺激为对照;(2)以MOI为10接种上皮细胞4小时后,直接加入PolyIC到培养上清或用脂质体将PolyIC转染至细胞内刺激48小时后,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8,IL-6, IFN-α和IFN-β的表达。 结果:RSV感染后9HTEo上皮细胞后,TLR3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再经胞内TLR3激动剂PolyIC刺激后,培养上清IL-8,IL-6和IFN-β含量明显增加。 结论:RSV诱导上皮细胞TLR3蛋白表达增高,TLR3通路可介导IL-8和IL-6和少量IFN-β产生,提示TLR3通路可能主要诱导上皮细胞炎症反应而不是抗病毒反应。 第四部分白藜芦醇抑制RSV感染气道上皮细胞株炎症介质的产生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以地塞米松和利巴韦林为对照,观察白藜芦醇对RSV复制和对RSV诱导的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方法:(1)体外培养人类气管上皮细胞株9HTEo-细胞和Hep-2细胞株,RSV以MOI为0.1接种Hep-2细胞和9HTEo细胞4小时后,加入适宜浓度的白藜芦醇,地塞米松和利巴韦林,连续5天收集各组上清液,用AdeasyTCID50方法检测计算RSV滴度的变化;(2)体外培养人类气管上皮细胞株9HTEo-细胞,RSV以MOI为10接种9HTEo细胞4小时,将PolyIC转染至细胞内后再加入适宜浓度白藜芦醇,地塞米松或利巴韦林至48小时后,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8,IL-6的表达。(3)体外培养人类气管上皮细胞株9HTEo-细胞,RSV以MOI为1接种9HTEo细胞4小时,加入适宜浓度白藜芦醇,地塞米松或利巴韦林,48小时后收集细胞提取蛋白用Westernblot检测TLR3蛋白,TRIF蛋白和TBK-1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Hep-2细胞-白藜芦醇100μM处理组和9HTEo细胞-白藜芦醇处理组的RSV滴度明显低于单纯RSV组,相应细胞的地塞米松处理组的RSV滴度无明显变化,而利巴韦林组的RSV滴度明显低于单纯RSV组。RSV感染9HTEo细胞后,白藜芦醇组和地塞米松组的IL-6水平明显降低,但IL-8无明显变化,利巴韦林组的IL-8和IL-6水平明显降低;RSV感染9HTEo细胞后再给与胞内PolyIC刺激后,白藜芦醇组,地塞米松组的IL-8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而利巴韦林组IL-8和IL-6无明显变化。RSV感染9HTEo细胞后,白藜芦醇处理组的TRIF蛋白和TBK-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LR3蛋白无明显变化;地塞米松组和利巴韦林组的TLR3蛋白,TRIF蛋白和TBK-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 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RSV在气道上皮细胞中的复制和抑制dsRNA-TLR3通路的TRIF蛋白和TBK-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RSV诱导上皮细胞分泌的IL-6,提示白藜芦醇抑制RSV感染后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725.6
【部分图文】:

电泳图,核酸,电泳图,病毒感染


RSV 核酸 RT-PCR 产物本 2:阳性对照 3:阴phresis of RSV nucleotiPositive Control 3:繁殖的 RSV 滴度,根稀释度病毒感染后细ication manual (ver选择偏小值计算 TCD50/ml。

滴度


图 1-2 TCID50 法检测 RSV 滴度(A:106.5TCID50/ml B:106.7TCID50/mFig 1-2 RSV titration by TCID50 assay (A:106.5TCID50/ml B:106.7TCID502.1.2 RSV 病毒感染 9HTEo 上皮细胞株气道上皮细胞是 RSV 复制的靶细胞,而我们选用的细胞株来源于人类皮细胞,因此首先我们需要确定 RSV 能否感染 9HTEo 细胞。RSV 以 MO感染 9HTEo 细胞感染 24 小时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明显的细胞融合病变荧光免疫法也可检测到细胞内可见绿色荧光,说明 RSV 病毒能够感染 9H胞株,而 UV-RSV 接种的细胞无明显病变。

荧光免疫检测,细胞病变,细胞,可表达


RSV染 9HTEo 细胞后的细胞病变和直接荧光免疫检测结pathological effect of RSV-infected 9HTEo cells anddetection by direct fluorescent assay (×100 )TEo 上皮细胞株 3 小时后 TLR1-10 m示 9HTEo 细胞株可表达 TLR1~10,TLR1 表K)TLR mRNA 表达,凝胶成像可见 RSV 组R4 的其余 TLR 条带亮度增强,mRNA 表达呈最为明显。1 23456 789101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茂;史德胜;;HPLC法测定降酶片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J];中草药;2009年09期

2 李岩;王东玉;;白藜芦醇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0年17期

3 刘茅茅,王拥军,李小玲,梁宪红,梁德军;白藜芦醇对大鼠腔隙性脑梗死模型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5期

4 唐传核,杨晓泉;葡萄及葡萄酒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Ⅲ)——预防癌症、炎症、神经疾患及其它疾病效果[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年03期

5 周锦珂,李金华,葛发欢;超临界CO_2萃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4年09期

6 俞瑜,曾耀英,刘良,季煜华,肇静娴;白藜芦醇对活化小鼠T淋巴细胞IL-2和CD25表达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年04期

7 刘宏胜;王金环;徐新女;王淑杰;祁建滨;卜国云;刘洪利;;RP-HPLC法测定花生仁、花生油和葡萄干中白藜芦醇[J];中草药;2006年08期

8 丁宇;范红;;天然植物活性成份白藜芦醇的抗炎作用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8年01期

9 严志强;孔翰;陈斯国;张鲁;沈宝荣;姜宗来;;白藜芦醇在低血流诱导血管重建中的作用与机制[J];医用生物力学;2009年S1期

10 汪冬庚,刘文英;大鼠一次性灌服虎杖提取物后白藜芦醇血浓度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晓宏;白藜芦醇在原发性脑肿瘤中的代谢特点、活性形式、作用靶点及其与抗癌效果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2 彭晓琳;白藜芦醇数据库建立、深圳居民摄入量评估及生物效应、代谢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徐强;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及白藜芦醇的干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敦洁宁;5-氟尿嘧啶联合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刘持;Integrin β4在气道上皮细胞应激反应功能稳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东升;白藜芦醇对恶性黑素瘤抗癌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翟吉良;白藜芦醇对兔激素性骨坏死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温东海;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瑶;白藜芦醇对宫颈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廖章萍;白藜芦醇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俊伟;白藜芦醇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闻剑飞;补充白藜芦醇对小鼠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修复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莉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虎杖中白藜芦醇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孔晓霞;白藜芦醇对大鼠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调控机制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5 张瑞;白藜芦醇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贾美玲;浆果类水果生物活性成分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硕;白藜芦醇和木樨草素对小鼠乳腺癌的抗转移作用[D];河南大学;2010年

8 赵赛;白藜芦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赵康;桑椹中白藜芦醇及其苷的含量和光稳定性研究及MaPAL基因的克隆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郑舒静;转录因子FoxO1和白藜芦醇对胰岛β细胞生存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5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45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1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