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1.研究早期大剂量与重复小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防治早产儿脑损伤的智能发育预后及相关副作用;2.研究脑损伤早期(生后12~24h)血清EPO(Erythropoietin)浓度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3.探讨生后12~24h血清EPO浓度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生后24h内收入笔者医院新生儿内科住院治疗的胎龄≤32W的早产儿(孕龄以末次月经或胎龄评估为依据),随机分为大剂量组、重复小剂量组及对照组。大剂量组除常规治疗外,予以rHu-EPO静脉滴注每次1000IU/kg,QD,连用3天,共3000IU/kg;重复小剂量组除常规治疗外,予以rHu-EPO静脉滴注每次500IU/kg,隔日1次,共3000IU/kg;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定期完善头部核磁共振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和Gesell诊断发育量表,评估早产儿疗效及智能发育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肝功能(AST、ALT)、肾功能(Urea、Cr)的变化,以及高血压、血管瘤、血栓、早产儿视网膜病等情况发生,评估不良反应。又依据脑损伤严重程度分为无脑损伤组、轻中度脑损伤组及重度脑损伤,测定生后12~24h内血清EPO浓度,比较EPO浓度与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1.NBNA评分、Gesell评分比较治疗后,分别于纠正胎龄40周、纠正1月龄和3月龄比较,大剂量组、重复小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剂量组之间智能发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肾功能比较治疗前后,3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gB及输血次数比较治疗后,3组患儿HgB均比治疗前降低,但大剂量组、重复小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小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组、重复小剂量组的输血次数以及二次输血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大剂量组与重复小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相关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后,3组研究对象均未见发生高血压、血管瘤、血栓等疾病,共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8例,其中重复小剂量组及对照组各3例,大剂量组2例,3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生后12~24h内血清EPO浓度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比较生后12~24h内血清EPO浓度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12~24h内血清EPO浓度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相关分析,提示两者呈负相关,两者相关系数r_s=-0.240,P=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产儿脑损伤与EPO浓度制作ROC曲线分析示,曲线下面积为0.690,敏感性62.2%,特异性71.7%,尤登指数为0.339,提示EPO浓度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1.短期大剂量与重复小剂量使用EPO均可达到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目的,可改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预后,并可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次数,且本研究尚未见发生副作用或不良反应。2.生后12~24h血清EPO浓度越低,发生早产儿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但血清EPO浓度与早产儿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3.生后12~24h血清EPO浓度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学位单位】:江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22.6
【部分图文】: 53 22 21 组 31 22 7 6 3 2 - - 0.212*0.324*确概率法 结果及分析 5:血清 EPO 浓度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有 90 例研究对象中,患脑损伤的有 37 例,无脑损的有 53与早产儿脑损伤的 ROC 曲线(见下图 1.和表 7.),可知为 0.690,介于 0.5~0.7 之间,敏感性 62.2%,特异性 739,对应的 EPO 浓度为 4.75mIU/ml,表明早期血清 EPO伤有较低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宏;拉热;沈密;;青海高原地区早产儿脑损伤高危因素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18年02期
2 ;江苏省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9年01期
3 李锦芬;俞生林;;早产儿脑损伤及相关高危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7年28期
4 吴东平;林振浪;;116例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年17期
5 赵晓君;周忠洁;张弦;刘锟;严志汉;;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年12期
6 赵梁育;;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36期
7 耿琳琳;甘红红;;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1期
8 黄慧婷;;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12期
9 朱洪煊;姜珏;刘百灵;杨礼;周琦;;超声多声窗联合检查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年05期
10 李爱丽;;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慧清;早产儿主要严重并发症防治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倩;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损伤疗效的Meta分析[D];湖北民族大学;2019年
2 张梦莹;EPO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江汉大学;2019年
3 张小雪;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共振成像评估早产儿脑损伤的价值探讨[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4 黄玮玲;血清UCH-L1、GFAP在早产儿脑损伤中临床意义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5 柏文华;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早产儿脑损伤模型中对微血管屏障的影响[D];东南大学;2018年
6 疏佳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对早产儿脑损伤模型的免疫调节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7 葛娟;早产儿脑损伤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D];皖南医学院;2017年
8 颜凯;早产儿脑损伤的诊疗进展[D];南昌大学;2017年
9 卢雨欣;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危险评估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10 陈英;早产儿脑损伤与母亲宫内感染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探讨[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
2886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8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