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01:43
   智力障碍儿童是一个在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方面都存在显著限制的弱势群体,其社会融合是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无法回避、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它全方位地触及了学术、实践和政策领域。藉由各种途径大力提升智力障碍儿童适应社会的“内生力”,既是增进智力障碍儿童社会融合的现实需求使然,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促进培智教育质量提升的时代要求使然。在智力障碍定义和教育的“支持模式”和“生活质量”观导向下,通过发展积极的适应性行为来替代问题行为已成为解决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问题的未来走向。亲社会行为作为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既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个体良好适应的核心标志之一,可有效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因此,系统探讨智力障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无论是对于丰富、充实社会适应的理论体系,还是对于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融合、提升其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试图通过三个实证研究(五个子研究)系统考察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部结构、测评工具、发展特征、影响路径及干预策略和途径。第一个研究包括两个子研究,旨在从现象学层面对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现状进行描述,子研究一从实证分析的研究取向和原型理论视角出发,同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探析我国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部结构,并编制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测评问卷,子研究二运用子研究一研制的正式问卷进行调查,考察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特征;第二个研究也包括两个子研究,旨在从机制层面对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路径进行解释,两个子研究均基于人类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和所构建的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结构模型,运用问卷调查和实验法,采用路径模型技术,探讨学校生态系统中的师生互动子系统和同伴互动子系统对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制;第三个研究旨在从促进层面对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策略与途径进行探索,具体而言,是根据第一、二部分研究的结果,尝试构建一套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综合干预方案,并通过实验研究检验干预方案的有效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智力障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构念,包括利他性、遵守规则、遵从习俗、增进关系、维护关系、宜人性和愉悦性七个一阶因子以及利他性、遵规公益性、关系性和特质性四个二阶因子。自编的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内容效度,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2)智力障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内部不同维度得分差异显著,一阶因子中,遵守规则最高,宜人性最低,二阶因子中,遵规公益性最高,特质性最低。智力障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随着年级的増长而逐渐升高,小学低段到初中段是加速期,初中段到高中段是缓冲期;不同性别、障碍类别和程度及学校类型间差异显著:女生高于男生;低功能自闭症显著低于其他各类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一般性智障和智障兼脑瘫之间整体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亲社会行为个别因子上有显著差异,三类儿童整体高于智障兼其他障碍儿童;轻度优于中度,中度又优于重度;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显著高于培智学校。(3)在师生互动子系统中,环境层面的教师心理资本和教师期望与个体层面的共情均和智力障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智力障碍儿童的共情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内部不同维度差异显著,认知共情低于情感共情。培智教育教师的心理资本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内部发展不平衡,自信得分最高,乐观得分最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教师心理资本对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作用必须通过教师期望得以实现的,教师期望和智力障碍儿童共情在教师心理资本与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4)在同伴互动子系统中,环境层面的同伴关系对智力障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作用显著,被接纳情境下智力障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被排斥和控制情境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个体层面的情绪在同伴关系对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个体层面的特质共情在特定情境中对智力障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单独的正向预测作用;年级段和障碍程度区组变量差异显著,有必要按照年级段和障碍程度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分组。(5)通过开展基于共情训练的亲社会行为综合干预,智力障碍儿童的共情和亲社会行为总体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高。综合干预对智力障碍儿童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不同维度的发展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认知共情水平的提高所需时间较长;综合干预对不同障碍程度儿童的共情和亲社会行为促进作用差异显著,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共情和亲社会行为水平提高最快,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共情和亲社会行为水平也可明显提高,但所需时间较长。总体而言,对智力障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进行基于共情训练的综合干预是可行且有效的。本研究基于实证分析的研究取向和原型理论的新视角,构建起了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二阶四因子一阶七因子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编制了一套性能良好的适用于我国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定量测评工具;深入、细致地描画了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并对其典型特征进行了凝练;初步建构了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学校生态系统影响模型,揭示了各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路径;最后,建构起了基于共情训练的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综合干预模式,并检验了其实施效果。本研究不仅为今后开展中国背景下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分析思路,而且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研究工具基础;系列研究的成果既为全面认识、深刻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丰富资料,也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基础性数据,还为针对性地开展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教育实践、深化培智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证参考。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49.94
【部分图文】:

亲社会行为,智力障碍,因子模型,二阶


75注:C1 为利他性亲社会行为,C2 为遵规公益性亲社会行为,C3 关系性亲社会行为,C4 为特质性亲社会行为,f2 为遵守规则,f3 遵从习俗,f4 为增进关系,f5 维护关系,f6 为宜人性,f7 愉悦性图 2-1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二阶四因子一阶七因子模型

亲社会行为,智力障碍,儿童,利他性


图 2-2 智力障碍儿童在亲社会行为不同因子上的得分情况对四个二阶因子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见表 2-23,图 2-2),四个二阶因子的均值存在极其显著差异(F=458.21,p=0.000<0.001),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遵规公益性(M=3.18)显著高于利他性(M=3.06)、关系性(M=3.02)和特质性(M=2.86);特质性显著低于其他三个二阶因子,是唯一一个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二阶因子;利他性和特质性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0.001),利他性极显著高于关系性。对七个一阶因子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 2-23,图 2-2),七个一阶因子的均值也存在极显著差异(F=36.00,p<0.001,偏 η2=0.17),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遵守规则(M=3.51)显著高于其他六个一阶因子;宜人性(2.67)则显著低于其他六个一阶因子,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维护关系(3.32)和愉悦性(3.34)虽显著低于遵守规则,但却显著高于利他性(3.06)、遵从习俗(2.80)、增进关系(2.81)和宜人性(2.67),而这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遵从习俗和增进关系均显著高于宜人性,但这二者之间差异

智力障碍,亲社会行为,不同性别,儿童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届博士学位论文 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表 2-24 不同性别智力障碍儿童亲社会行为得分差异比较(N=2093)男 女 t P亲社会行为利他性2.97±0.912.99±1.083.14±0.883.19±1.02-4.22***-4.11***0.0000.000遵规公益性 3.13±0.87 3.28±0.84 -3.68***0.000关系性 2.95±0.93 3.14±0.89 -4.60***0.000特质性 2.80±0.92 2.96±0.90 -3.86***0.000遵守规则 3.46±0.93 3.61±0.88 -3.66***0.000遵从习俗 2.76±0.97 2.89±0.96 -3.05***0.000增进关系 2.74±1.05 2.94±1.03 -4.33***0.000维护关系 3.26±0.94 3.43±0.89 -4.08***0.000宜人性 2.62±0.99 2.77±1.00 -3.47***0.000愉悦性 3.28±0.98 3.44±0.94 -3.74***0.000注:*P<0.05,**P<0.01,***P<0.001

本文编号:2886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2886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4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