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通气模式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比较
发布时间:2021-12-24 11:13
目的:评估高频振荡(HFOV)和压力调节的容量控制(PRVC)两种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方法:选取NICU病房2014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气胸患儿,其中高频振荡通气(HFOV) 30例、压力调节的容量控制通气(PRVC) 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时期的血气指标、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前后血气Pa O2、Pa CO2、OI值比较:两组Pa O2在2h、12h、24h及48h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0h)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a CO2水平除12h与治疗前(0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在其他时间点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OI除PRVC组2h、12h较治疗前(0h)无显著性差异(P>0. 05),其他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h、12h、24h Pa O2、Pa CO2,HFOV组较PRVC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33(0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所有患儿入院后即予保暖、吸氧、抗感染、心电监护及营养支持治疗。
1.2.2 胸腔闭式引流:
1.2.3 机械通气: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组内各时间点血气指标比较
2.1.1 PRVC组:
2.1.2 HFOV组:
2.2 组间血气指标比较
2.3 两组间转归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常频通气失败后的治疗效果分析[J]. 申飞飞,郭飞,吴尤佳. 交通医学. 2018(03)
[2]31例高频振荡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 彭好,袁涛,夏长明,王春艳. 四川医学. 2017(01)
[3]新型胸腔引流管用于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的疗效分析[J]. 陆琴,李红新,屠文娟,黄颖兰,张琴芬.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6(06)
[4]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并气胸疗效分析[J]. 张玲,梁世鹏,苏爱芳,郭先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15)
[5]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 胡金绘,武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7)
[6]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胸临床对比分析[J]. 叶辉,马江林,叶金花,吴香君. 临床儿科杂志. 2015(04)
本文编号:3550386
【文章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33(0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所有患儿入院后即予保暖、吸氧、抗感染、心电监护及营养支持治疗。
1.2.2 胸腔闭式引流:
1.2.3 机械通气: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组内各时间点血气指标比较
2.1.1 PRVC组:
2.1.2 HFOV组:
2.2 组间血气指标比较
2.3 两组间转归比较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常频通气失败后的治疗效果分析[J]. 申飞飞,郭飞,吴尤佳. 交通医学. 2018(03)
[2]31例高频振荡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 彭好,袁涛,夏长明,王春艳. 四川医学. 2017(01)
[3]新型胸腔引流管用于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的疗效分析[J]. 陆琴,李红新,屠文娟,黄颖兰,张琴芬.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6(06)
[4]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并气胸疗效分析[J]. 张玲,梁世鹏,苏爱芳,郭先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15)
[5]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 胡金绘,武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7)
[6]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胸临床对比分析[J]. 叶辉,马江林,叶金花,吴香君. 临床儿科杂志. 2015(04)
本文编号:3550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35503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