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胃食管反流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10:11
本文关键词:关于胃食管反流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能否导致类似哮喘样变化以及加重支气管哮喘可能的机制 方法 1、随机将选择的100只雄性小鼠平均分成为5组。A组:哮喘对照组,B组:胃食管反流对照组,C组:胃食管反流组,D组:哮喘组,E组:胃食管反流合并哮喘组。A组,用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并腹腔注射;B组,用生理盐水进行灌胃;C组,第1天开始每天予以一次1毫升的0.5%的胃蛋白酶(Pepsin)与0.1mmol/L的盐酸(HCL)溶液缓慢灌注,Ph值为3.0,连续21天;D组、E组,于第1、8、15天,用新鲜配制的20μg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lmg氢氧化铝(Al(OH)3)共0.2ml,腹腔注射致敏,并于第22天开始予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予以2%OVA生理盐水溶液雾化吸入,每天1次,连续7天。E组,从第16天开始,在腹腔注射基础上,每天灌注1次,每次30分钟的0.5%的胃蛋白酶(Pepsin)与0.1mmol/L的盐酸(HCL)溶液,连续21天。 2、D组、E组在卵清蛋白(OVA)攻击结束之后,再一次持续雾化吸入30分钟的OVA生理盐水(10mg/ml)溶液,予以组胺在小鼠末次灌胃结束的24小时内,激发哮喘。 3、对气道阻力在各组小鼠中的变化进行监测,并观察小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镜检肺泡灌洗液涂片,计数嗜酸性粒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在灌洗液细胞总数中所占比例;观察HE染色后的肺组织及食管病理切片的病理形态变化;对脾脏中的IFN-γ, IL-4,以及Th1/Th2比例变化,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 结果 1、支气管激发试验后小鼠气道阻力的变化,A组和B组小鼠无气道高反应发生,C组、D组、E组均有气道高反应性发生,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气道阻力明显高于C组、D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与D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各组小鼠IL-4值比较:A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相比较,小鼠的IL-4值在C组、D组和E组中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D组略比C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各组小鼠IFN-γ比较:C组、D组、E组与A组、B组比较,IFN-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低于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各组小鼠Thl/Th2比值比较:A组与B组,C组与D组、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比值下降,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较C组、D组比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各组小鼠BALF中EOS数比较:A组、B组偶见单个EOS,C组、D组、E组可见大量的EOS,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C组、D组比较,EOS数占细胞总数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EOS数占细胞总数百分比高于C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各组小鼠肺组织及食管病理切片:C组、D组、E组可见管腔变形、上皮细胞脱落、基底膜增厚,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粘膜下层可见血管充血阻塞、水肿,肺泡腔扩张、肺泡壁变薄、断裂。A组、B组支气管管腔规则,管壁主要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无炎症细胞浸润。C组、E组食管病理切片可见下段食管粘膜下水肿明显,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角化亢进,其余各组未见病理变化。 结论 1、胃食管反流可以引起气道反应性升高。 2、胃食管反流可以引起小鼠气道内的以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 3、胃食管反流可以引起小鼠气道发生类似哮喘样变化的病理改变。 4、胃食管反流可以引起小鼠IFN-r明显下降及IL-4显著升高。 5、胃食管反流可以引起哮喘小鼠Thl/Th2比值显著下降。 6、胃食管反流合并哮喘组小鼠与单纯的胃食管反流组及哮喘组小鼠相比较,气道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气道内类似哮喘样变化的病理改变及IL-4、IFN-Γ及Th1/Th2的变化更明显。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支气管哮喘 气道反应性 IL-4 IFN-γ Th1/Th2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5.7;R725.6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一章 绪论12-14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4-18
- 2.1 材料14
- 2.2 实验设计与方法14-18
- 第三章 结果18-23
- 3.1 动物情况18
- 3.2 气道反应性18
- 3.3 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计数18-19
- 3.4 病理学改变19-20
- 3.5 脾脏细胞IFN-γ、IL-4、以及Th1/Th2的变化20-23
- 第四章 讨论23-28
- 4.1 胃食管反流对小鼠气道反应性的影响25-26
- 4.2 胃食管反流对BALF中EOS的影响26
- 4.3 胃食管反流对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26-27
- 4.4 胃食管反流对Th1/Th2比值变化的影响27-28
- 第五章 结论28-29
- 致谢29-30
- 参考文献30-33
- 综述33-50
- 参考文献46-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丽;赖克方;陈如冲;罗炜;姚卫民;钟南山;;迷走神经在盐酸灌注食管诱导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07年07期
2 姚东英;刘菲;;胃食管反流病与慢性咳嗽的关系[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年04期
3 吴海涛;;哮喘患儿血清IL-4、IL-13及嗜酸性粒细胞意义的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4 杨光涛;徐东群;毛彩霞;李兵;乔永康;杨继文;刘丹丹;杨旭;;DEHP对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和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5 汤泰秦;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综述)[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1年04期
6 刘浏;杨冬华;汤绍辉;段雪辉;;胃食管反流病与支气管哮喘[J];临床荟萃;2007年06期
7 赵洪川;;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年01期
8 瞿国强;;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年06期
9 张皓;;婴幼儿肺功能检测及气道反应性测定[J];临床儿科杂志;2012年08期
10 沈艳辉;蒋晓晓;李素君;江初;李玉莲;吴羲;邢彦;;北京市海淀区胃食管反流病城乡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13期
本文关键词:关于胃食管反流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48939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