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种炎症介质在小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探讨多种炎症介质在小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小儿喘息性疾病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 哮喘性支气管炎 喘息性肺炎 CD62P ECP LTB4 超敏CRP ELISA法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小儿喘息性疾病及非喘息性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炎症介质的变化,分析CD62P、ECP、LTB4及超敏CRP在小儿喘息发作中的作用,从而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喘息性疾病患儿42例,其中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7例,哮喘性支气管炎8例,喘息性肺炎7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0例;不伴喘息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其中急性支气管炎28例,支气管肺炎12例;随机选择在我院儿科门诊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健康儿童24例。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各组患儿的血CD62P、ECP、LTB4及超敏CRP值,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 1.喘息性患儿血清CD62P水平(6.58±3.08ng/ml)明显高于非喘息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18±1.42ng/ml,P<0.05)及健康组患儿(1.08±0.35ng/ml,P<0.01),,非喘息性患儿血清CD62P水平(3.18±1.42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08±0.35ng/ml,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2.喘息性患儿(除外支气管哮喘)血清ECP水平(3.5±1.8ug/L)与非喘息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5±1.6ug/L,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水平(9.8±4.6ug/L)明显增高,与非喘息性患儿(3.5±1.6ug/L,P<0.05)及健康组患儿(3.3±1.6ug/L,P<0.05)对比,均分别有统计学意义。 3.喘息性患儿血清LTB4水平(28.49±11.02pg/ml)明显高于非喘息性下呼吸道感染组(11.35±3.12pg/ml,P<0.01)及健康组(0.85±0.11pg/ml,P<0.01),非喘息性患儿血清LTB4水平(11.35±3.12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0.85±0.11pg/ml,P<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4.喘息性患儿血清hs-CRP水平(6.52±2.43mg/L)与非喘息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6.43±2.34mg/L,P>0.05)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分别与健康组(3.35±1.24mg/L,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在喘息发作时,患儿血清CD62P,LTB4,hs-CRP均有明显升高。表明了炎症介质CD62P、LTB4、hs-CRP均参与了小儿喘息的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喘息患儿有更为复杂和更为严重的气道甚至全身炎症反应。 2.血清ECP水平在哮喘患儿中有明显升高,表明ECP是哮喘重要的气道炎症介质之一,参与了哮喘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3.白三烯类炎症介质在小儿喘息和哮喘的变化尤为突出,值得关注,表明白三烯调节剂在儿童病患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小儿喘息性疾病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 哮喘性支气管炎 喘息性肺炎 CD62P ECP LTB4 超敏CRP ELISA法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5.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2
- 资料和方法12-16
- 结果16-19
- 讨论19-26
-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0
- 综述 炎症介质在小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作用30-39
- 参考文献36-39
- 中英文缩略词表39-40
- 致谢40-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莉,邵美娟;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毛细支气管炎病程中的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年05期
2 孔丽梅;周立萍;李超;张晓蔚;;章丘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原学检测及CRP、hsCRP、白细胞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1年04期
3 赵树铭,成晓玲,李书武,刁荣华,刘璐,张红,陈寒梅,陈敏;机采血小板P-选择素在常规和冰冻保存条件下的表达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陈凤民,郭松伟,孙俊秀,许泼实,赵素红;超微剂量肝素治疗支气管肺炎前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5 郭松伟,孙俊秀,赵素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测定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09期
6 赵玉歧;孙宝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新医学;2006年08期
7 赵仕勇,韦翊,胡皓夫;气道高反应性在哮喘发病中的地位[J];中国医刊;2000年12期
8 彭秋莹;陈爱欢;;白三烯研究进展及其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2006年07期
9 ;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8年12期
10 钟南山,徐军;哮喘发病机制及诊断新进展(现代呼吸系疾病系统讲座第五讲)[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年03期
本文编号:747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74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