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湿热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21:48
本文关键词:加味茵陈蒿汤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湿热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气道炎症 气道重塑 哮喘湿热证 加味茵陈蒿汤
【摘要】:目的:本课题采取前瞻性对照研究,以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为基础,,观察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湿热证)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干预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 方法:临床研究:将5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特布他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照组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疗程7天。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血INF-γ、IL-4、MMP-9、TIMP-1和TGF-β1浓度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实验研究:将哮喘湿热证模型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中、剂量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西药组给予地塞米松(0.25mg/kg/次);中药中、高剂量组给予加味茵陈蒿汤煎剂(19.5g/kg/次、38g/kg/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0ml/kg/次;每日1次,连续灌胃7天。另取10只正常SD大鼠普通饮食对照。观察其哮喘症状体征、血INF-γ、IL-4、MMP-9、TIMP-1浓度和BALF中TGF-β1含量及肺损伤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临床研究: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药组且安全.实验研究:治疗能明显改善模型鼠的肺脏病理学改变,改善气道炎症、气道重塑。 结论:加味茵陈蒿汤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湿热证)安全、有效,其疗效机制与改善气道炎症、重塑有关。
【关键词】:气道炎症 气道重塑 哮喘湿热证 加味茵陈蒿汤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272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8
- 缩略语表8-10
- 引言10-11
- 临床研究11-22
- 一、 诊断标准11-13
- (一) 西医诊断标准11-12
- (二) 中医哮喘湿热证辨证标准12
- (三) 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标准(见表 2)12-13
- 二、 病例选择13
- (一) 纳入病例标准13
- (二) 排除病例标准13
- 三、 研究方法13-17
- (一) 一般资料13-15
- (二) 研究方案15-17
- 四、 统计方法17
- 五、 研究结果17-22
- (一) 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17-18
- (二) 两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比较18-20
- (三) 两组疾病总疗效比较20-21
- (四) 安全性评价21-22
- 实验研究22-27
- 一、 实验对象22
- 二、 实验材料22-23
- (一) 中药汤剂制作过程22
- (二) 仪器与试剂22-23
- 三、 实验方法23-24
- (一) 分组方法23
- (二) 哮喘湿热证造模23
- (三) 给药方法23-24
- (四) 标本采集24
- (五) 大鼠血清 IL-4、IFN-γ、MMP-9 和 TIMP-1 含量,肺泡灌洗液中 TGF-β1 含量测定24
- 四、 实验结果24-27
- (一) 一般情况观察:24
- (二) HE 染色观察24-25
- (三) 各组间 MMP-9、TIMP-1、IL-4、IFN-γ、TGF-β1 浓度比较25-27
- 1. 各组间 MMP-9、TIMP-1 浓度比较(见表 13)25
- 2. 各组间血清中 IL-4、IFN-γ浓度比较(见表 14)25-26
- 3. 各组间 TGF-β1 浓度比较(见表 15)26-27
- 讨论27-43
- 一、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认识及治疗27-32
- (一) 发病机制27-30
- 1. 气道炎症27-28
- 2. 气道重塑28-29
- 3. 气道炎症、气道重塑与气道高反应性29-30
- (二) 药物治疗30-32
- 二、 祖国医学对哮喘认识及治疗32-35
- (一) 病因病机32-34
- (二) 小儿易患湿热证的原因34-35
- 三、 小儿哮喘湿热证的治疗概况、立法依据以及组方分析35-39
- (一) 哮喘湿热证候的研究概况35
- (二) 立法依据35-36
- (三) 组方分析36-39
- 四、 研究结果分析39-42
- (一) 改善气道炎症作用39-40
- (二) 改善气道重塑作用40-41
- (三) 镇咳平喘作用41
- (四) 各组 HE 图片分析41-42
- 五、 问题与展望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8
- 综述48-55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发表论文56-60
- 详细摘要60-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向莉;细胞外基质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5期
2 上官文姬;沈惠风;;支气管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3 施红,张颖;邵长荣治疗湿性咳喘临床经验[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张明发;沈雅琴;;浙贝母药理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07年10期
5 陈强;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年03期
6 赵顺英;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10期
7 陈强;支气管哮喘与呼吸道重塑[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10期
8 方尚玲;刘源才;张庆华;林英;陈道玉;李世杰;;栀子苷镇痛和抗炎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06期
本文编号:846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8461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