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高反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0:32
本文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高反应的研究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 NA)小鼠模型,检测NA、嗜酸粒细胞性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 EA)小鼠模型气道阻力、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reactivity, AHR)的变化,探讨不同气道炎症状态下哮喘小鼠AHR的特点。 方法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成NA组、EA组、正常组(NS组),每组各24只。NA组给予卵清白蛋白(ovalbumin, OVA)联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气道滴入致敏,EA组给予OVA腹腔注射致敏,两组均于第21天起给予1%OVA雾化激发。NS组用生理盐水致敏与激发,方法同NA组。观察各组小鼠雾化激发时的症状。采用Buxco小鼠肺功能仪于雾化激发第1、第7、第14天,雾化吸入梯度浓度乙酰甲胆碱(methacholine, Mch)后,检测气道阻力的变化,作为评价AHR的指标。取肺组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及过碘酸雪夫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杯状细胞增生变化。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悬液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BALF上清液中IL-8. IL-5含量。 结果(1)NA组、EA组小鼠出现呼吸急促等哮喘急性发作表现,NS组小鼠未出现上述改变。(2)3-50mg/ml Mch NA组、EA组激发第1天AHR高于NS组(P0.05);12.5-50mg/ml Mch NA组AHR高于EA组(P0.05)。(3)50mg/ml Mch NA组、EA组激发第1天AHR高于激发第7、第14天(P0.05);且激发第7、第14天NA组AHR高于EA组、NS组,EA组AHR高于NS组而低于NA组(均P0.05)。(4)激发第1天NA组、EA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与NS组无差异(P0.05)。激发第7、第14天NA组、EA组BALF中细胞总数较NS组、激发第1天升高(P0.05);NA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U)%高于EA组、NS组和激发第1天,BALF中嗜酸粒细胞(eosnophil, EOS)%高于NS组和激发第1天而低于EA组;EA组BALF中EOS%、NEU%均高于NS组和激发第1天(均P0.05)。(5)激发第7、第14天NA组、EA组均可见肺泡间隔炎症细胞浸润;NA组以NEU浸润为主,EA组EOS浸润明显。(6)激发第1天NA组、EA组杯状细胞%较NS组无差异(P0.05)。激发第7、第14天NA组、EA组杯状细胞%较NS组和激发第1天升高(P0.05)。(7)激发第1天NA组、EA组BALF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水平及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 IL-5)水平较NS组无差异(P0.05)。激发第7、第14天NA组、EA组BALF中IL-8水平较NS组和激发第1天升高(P0.05);NA组BALF中IL-5水平高于NS组和激发第1天而低于EA组,EA组较NA组、NS组以及激发第1天升高(均P0.05)。(8)NA组、EA组激发第1天AHR与气道炎症无相关(P0.05);而激发第7、第14天NA组AHR与其细胞总数、NEU%、杯状细胞%、IL-8水平呈正相关;EA组AHR与其细胞总数、EOS%、杯状细胞%、IL-8水平、IL-5水平呈正相关(P0.05)。(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NA组AHR与其NEU%、细胞总数呈正相关,EA组HR与其EOS%、IL-5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1)LPS联合OVA气道致敏可成功建立NA小鼠模型,NA小鼠较EA小鼠具有更严重的气道高反应。(2)持续变应原激发可降低NA、EA小鼠气道高反应。(3)NA, EA小鼠早期AHR与气道炎症无相关,而晚期AHR与气道炎症正相关。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 支气管哮喘 气道高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5.6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对照表4-5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2
- 材料和方法12-21
- 结果21-32
- 讨论32-37
-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3
- 综述43-59
- 参考文献51-59
- 致谢59-61
- 文章发表情况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清玲;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年01期
2 任雁宏,秦晓群,管茶香,罗自强,张长青,孙秀泓;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在气道高反应动物肺内的时空分布(英文)[J];生理学报;2004年02期
3 张毓娴;农光民;廖竞;蒋敏;梁秀安;刘静;;诱导痰液细胞学分析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分型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4 张景鸿;李超乾;;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年03期
5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2000年与1990年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的调查比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年02期
6 吕坤聚,戚好文,王炜;白细胞介素-8与豚鼠气道高反应性关系探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年05期
7 敖小冬;农光民;刘静;蒋敏;;中性粒细胞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建立的探索[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926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9266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