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亚低温技术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器官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1 20:15
本文关键词:全身亚低温技术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器官功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亚低温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儿童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全身亚低温技术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中的应用,了解全身亚低温治疗对MODS患儿各器官功能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凝血功能、肝肾心肌功能、酸碱平衡、电解质及血糖、乳酸等,探讨全身亚低温技术对MODS患儿的影响,研究全身亚低温对于MODS患儿是否具有安全性及多器官保护价值。进一步拓展全身亚低温技术应用范围,是否为临床上MODS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患儿中收集36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全身亚低温组(HT)19例,对照组(NT)17例,HT组给予全身亚低温处理(33-36℃),亚低温治疗方法依据2012年国家卫生部新生儿研究室发布的标准方案。两组其余治疗依据2012年修订的《拯救脓毒症运动国际指南》。 HT组患儿均于亚低温治疗前留取1ml动脉血、4ml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气(PH、PO2、PCO2)、血糖、凝血功能(PT、TT、APTT、DFB、PLT)、肝肾心肌功能(ALT、AST、CR、BUN、CK、CK-MB)、电解质(Na、K、Ga)、乳酸等一系列实验室指标,并记录患儿生命体征(P、R、SPO2、SBP、DBP)变化。并且于亚低温后第12h、24h、36h时间段复查相应指标;NT组在相对应的时间段检测这一系列指标。 结果 1.当肛温维持在35℃,P平均下降25次/min,R平均下降8次/min。两组在各时间段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HT和NT组P、R分别0h与36h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和NT组P第36h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和NT组R第24h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SPO2于各时间段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HT组0h与24h、0h与36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无差异;两组患儿各时间段SBP、DBP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分别两组患儿各时间段PT、TT、DFB、APTT比较无差异(P0.05),HT组和N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分别各时间段PLT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HT组、NT组分别0h与36h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HT组和NT组第36h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分别两组Na、Ga在各时间段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Na、Ga在0h与36h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于HT组、NT组36h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AC水平在两组患儿在各时间段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HT组12h与36h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HT组和NT组36h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K分别于各时间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相比较亦无意义(P0.05)。 4.分别两组患儿各时间段PH、PO2、Glu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T组与N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PCO2各时间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HT组、NT组分别0h与36h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T组和NT组36h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5. HT组与NT组治疗前ALT、AST、CR、BUN、CK、CK-M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6h ALT、CR、BUN、CK、CK-MB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HT组明显优于常温NT组;而治疗后36h AST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全身亚低温治疗对MODS患儿中的肝肾功能、呼吸功能起着保护及改善作用。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肌酶和乳酸,改善心肌功能及组织器官无氧代谢; 2.全身亚低温技术不会加重出血凝血、电解质紊乱、代谢失衡等现象,对于外周循环、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及新陈代谢是相对安全的; 3.将患儿核心温度维持在33-36℃之间对于MODS患儿是相对安全的,亚低温治疗时间应不少于24h,在本研究中低温治疗36h是相对安全的; 4.亚低温疗法可减缓MODS/SIRS的发展速度,,为细胞及器官保护和进一步综合治疗赢得时间,可考虑作为防治MODS/SIRS的一新方法。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亚低温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儿童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0.597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5-8
- 中文摘要8-11
- ABSTRACT11-15
- 1. 前言15-17
- 2. 材料与方法17-22
- 3. 结果22-28
- 4. 讨论28-37
- 5. 结论37
- 6. 说明37-39
- 参考文献39-43
- 附录43-44
- 致谢44-45
- 综述45-60
- 参考文献53-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基尧,朱诚;亚低温与颅脑创伤临床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8期
2 杨军;田兆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儿童严重脓毒症患儿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余杨;;血乳酸水平与凝血功能对疾病危重程度的预测[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2期
4 江基尧,朱诚;国外亚低温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3年01期
5 朱宏泉;何新;许庆林;欧阳松茂;;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张趣,刘春峰;亚低温对SIRS大鼠肝组织能量影响的实验探讨[J];解剖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7 徐定银;钱建中;金凯;蒲青凡;;低温对急性胰腺炎鼠多脏器功能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06年04期
8 李灼;王晓榕;喻文亮;缪红军;;婴儿捂热综合征中亚低温疗法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19期
9 姜毅;陶源;;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年05期
10 邵肖梅;;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方案(2011)[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955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9554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