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椎基底动脉吻合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16-11-24 17:33

  本文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医科大学》 2014年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孟庆涛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探讨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及分型,提高对此类异常吻合血管的认识,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滁州临床学院CT室行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资料1230例,采用多种血管后处理技术,得到头颈部血管的重组图像,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对其原始轴位图像,VR、MIP图像进行分析,其中6例诊断为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结果6例中,5例为永存三叉动脉,发生率0.406%,1例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发生率0.081%。分别根据Salas标准(外侧型、内侧型)及Saltzman标准(Ⅰ型、Ⅱ型、Ⅲ型)对永存三叉动脉进行分型。在5例PTA中,4例外侧型,1例内侧型;Saltzman分型中,4例Ⅰ型,占比80%,CTA显示永存三叉动脉供血给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1例伴发基底动脉近段及两侧椎动脉末段发育不良或未发育,3例伴发单侧椎动脉颅内段发育不良或未发育,两侧后交通动脉缺如,1例伴有基底动脉开窗变异。SaltzmanⅢ型1例,占20%。CTA显示基底动脉近段发育不良,永存三叉动脉供血给两侧小脑上动脉及对侧大脑后动脉,与PTA同侧的后交通动脉直接延续为大脑后动脉。在本组中未出现SaltzmanⅡ型病例。依据起源与走行,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可分为两型。Ⅰ型PIA于颈内动脉背侧发出,途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走行中不经过任何颈椎横突孔。Ⅱ型PIA于颈外动脉外侧发出上行,亦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但其走行的位置较Ⅰ型PIA更靠外侧。本组1例永存寰前节间动脉,分型为Ⅱ型,伴有颅内血管多发狭窄及左侧大脑中动脉M3段动脉瘤等。结论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较为复杂,其中永存三叉动脉分型最多,也最为常见。过去常用传统血管造影(DSA)检查此类变异,MSCTA具有的无创性和多角度三维成像的特点,使其逐渐成为目前的首选检查。MSCTA能清晰、快速、准确地显示永存三叉动脉和永存寰前节间动脉等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的走行、毗邻关系及其合并症。在对该区域疾病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时提供有价值的影像解剖资料。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3;R81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晓燕,高世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1年12期

2 于晓燕,高世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例报告[J];医师进修杂志;2002年03期

3 李珍辉,张樨,白萍;钠络酮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44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4年03期

4 王力英,朵振顺;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特点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关系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姜树军;戚晓昆;刘建国;段枫;;12例基底动脉极度过长弯曲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6 于娓娓;;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年02期

7 张哲林;赵世刚;;克林澳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刘涓涓;李才明;;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诊治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年10期

9 粟秀初;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4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年01期

10 钟乃川;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崇欣;谭显西;钟鸣;郑伟明;诸葛启钏;吴进森;张宇;叶盛;刘涛;;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诊治(附3例报告)[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姜树军;戚晓昆;刘建国;段枫;;12例基底动脉极度过长度弯曲临床特点分析[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黄如训;粟秀初;郭玉璞;;椎-基底动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浅见[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姜树军;杨文;汪丽芳;;椎动脉在基底动脉偏离弯曲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范炳华;李伟;林咸明;谢远军;吴国英;王鹏;徐泉珍;谷海洋;;“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研究[A];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睿;丁美萍;;无症状性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郭瑞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研究进展[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宁;高利;;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引起脑卒中的临床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佟志勇;梁传声;王运杰;;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张丽;李运刚;郭秀凤;夏英凯;;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特征[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春;[N];医药经济报;2008年

2 湖南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博士 梅凌云;[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3 郑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楚海波;[N];健康报;2010年

4 徐济民;[N];家庭医生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道培;基底动脉弯曲与血管性眩晕或后循环梗死的关联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2 李晖;椎—基底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灌注多参数MR成像[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3 麻育源;锁孔手术入路显露基底动脉上段、松果体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张旭婷;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表现及其与脑白质病变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3年

5 吕平;Na~+,K~+-ATP酶在缺氧性脑血管收缩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6 张海峰;线粒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在颅内动脉瘤生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廉昌;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特点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宋晓茵;突发性耳聋患者椎-基底动脉及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陈笛;椎基底动脉纡曲延长症对后循环脑血流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5年

4 韩红霞;椎动脉优势与后循环梗死部位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勇;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影像解剖学基础及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6 孟庆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7 邢晓锋;基底动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梁(王莹);椎—基底动脉MRA、血液流动及力学特性数值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耿银龙;通窍活血颗粒干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对后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葛叶波;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与脑卒中关系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91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9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