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10-09 11:32
【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诊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使用3.0 T HR-MRI检查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等序列,并经DSA确诊的VBDA患者62例,根据病史将其分为无症状组18例和症状组4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HR-MRI显示,双腔征/内膜瓣在无症状组和症状组中分别占27.8%(5例)和54.5%(24例),壁间血肿在两组中分别占22.2%(4例)和43.2%(19例),瘤壁强化在两组分别占33.3%(6例)和77.3%(34例),以上特征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组中18.2%(8例)的患者出现复发,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的5.6%(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MRI能够较好显示VBDA的病变特点。症状性VBDA中瘤壁强化和复发比例均较高,提示HR-MRI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瘤壁的稳定性并判断预后。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ertebrobasilar dissecting aneurysm (VBDA).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62 patients with VBDA diagnosed by DS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who were treated in Xuanwu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using 3.0T HR-MRI. 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symptomatic group (n = 18) and symptomatic group (n = 44). Results HR-MRI showed that, Double lumen sign / intimal flap accounted for 27.8% (5 cases) and 54.5% (24 cases) in asymptomatic group and symptomatic group, 22.2% (4 cases) and 43.2% (19 cases) of interwall hematoma, 33.3% (6 cases) and 77.3% (34 case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symptom group, 18.2% (8 cases) showed recurrence,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symptomatic group (5.6%),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HR-MRI can better display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VBDA. The proportion of enhancement and recurrence of tumor wall in symptomatic VBDA is high, which suggests that HR-MRI can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tumor wall and judge the prognosis to some extent.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基金】:北京脑脊髓血管病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发展与应用研究(D131100005343017)
【分类号】:R445.2;R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银凤,赵勇智;夹层动脉瘤4例误诊原因分析[J];蛇志;2003年04期

2 牟明燕;髂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11期

3 熊维江;;一例大范围夹层动脉瘤的误诊分析[J];医学信息;2006年08期

4 高志扬;冯永奎;;妊娠与夹层动脉瘤[J];心血管病学进展;1987年02期

5 温振媛;李风轮;李春光;;夹层动脉瘤二例报告[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88年04期

6 白峰;夹层动脉瘤3例误诊分析[J];包头医学;1994年04期

7 潘舜华,杨庆钟;飞行人员夹层动脉瘤一例[J];中华航空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8 徐坚纲,吕璧人;Ⅰ型夹层动脉瘤破裂致昏厥、休克一例[J];上海医学;1996年07期

9 禹长江,柳桂华,殷宪刚;夹层动脉瘤四例诊治报告[J];中国厂矿医学;1997年01期

10 卜士凯,张晓梅;夹层动脉瘤8例误诊分析[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丽美;王晓敏;;夹层动脉瘤的术前护理[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朱学云;程学萱;周明秀;马游;;老年人夹层动脉瘤13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3 王晓敏;朱丽美;;夹层动脉瘤的术前护理[A];河南省护理学会外科急危重病人监护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4 王晓敏;朱丽美;;夹层动脉瘤的术前护理[A];全国第三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晓敏;马会民;朱好芸;;疼痛治疗在夹层动脉瘤护理中的应用[A];全国第11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董海波;;不典型夹层动脉瘤诊治的影像学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7 潘力;马廉亭;杨铭;张新元;陈刚;李俊;张戈;;颅内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的诊治探讨[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夏影洪;董兆虎;杨敏安;亚力昆;刘红艳;;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扫描方法及三维重建技术[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王茂强;MichaelD.Dake;PatriciaE.Burrows;高育敖;;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放射学治疗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赵理乐;李鸣华;尹龙;;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介入治疗策略[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敬霞;夹层动脉瘤体内“不定时炸弹”[N];保健时报;2005年

2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 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 博士 冯睿;夹层动脉瘤[N];家庭医生报;2005年

3 张中桥;不开胸治愈夹层动脉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杜恩 程守勤;夹层动脉瘤支架封堵成功[N];健康报;2007年

5 曾建平 黄河 刘平;血管覆盖支架治疗夹层动脉瘤[N];大众卫生报;2002年

6 通讯员 冯琳 记者 冯竞;西南医院成功摘除一罕见心脏夹层动脉瘤[N];科技日报;2001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王海芳;夹层动脉瘤 早期四症状[N];健康时报;2010年

8 刘兴荣;改良为了夹层动脉瘤患者[N];健康报;2006年

9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陈锦屏;“三老”当心“不定时炸弹”[N];健康时报;2006年

10 李艳梅 通讯员 涂晓晨 夏家红;急诊手术摘除心脏“定时炸弹”[N];长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臧贻征;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保清;高分辨核磁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策略制定的临床意义[D];新乡医学院;2015年

2 李辉;未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及复发因素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萌;高分辨率磁共振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6年

4 贺西亮;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59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259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f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