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组织多普勒显像评估糖尿病伴或不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右心室舒张功能

发布时间:2020-04-11 11:00
【摘要】: 目的应用TDI研究糖尿病对左右心室心功能的影响,探讨TDI在评价糖尿病伴或不伴高血压病患者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受试人群分为糖尿病组(DM, n=36)、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DM+SH, n=27)、高血压病组(SH, n=30)及正常对照组(NM, n=33)。应用M型超声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舒张期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根据美国超声协会Devereux-modified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应用改良Simpson公式,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常规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期E峰速度(E)、A峰速度(A)、E峰减速时间(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计算E/A比值。利用TDI测量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心尖长轴切面二尖瓣环六位点及右室基底部收缩期运动峰速(Sm)、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期晚期运动速度(Am)、计算Em/Am,E/Em及Tei指数。然后比较四组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及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1) DM组、SH组及DM+SH组二尖瓣环基底部平均Em及平均Em/Am低于NM组,组间差异明显(Em分别为6.46±2.14,5.72±1.67,4.95±1.70,7.08±1.08,p0.001;Em/Am分别为0.91±0.30,0.90±0.30,0.69±0.27,1.20±0.34,p0.001),Sm组间无差异(p0.05),E/Em组间差异明显(分别为14.4±3.6,14.9±3.4,18.1±7.7,11.8±1.9,p0.001)。(2)右室侧壁三尖瓣环基底部Sm各组之间无差异(p0.05),但Em(p0.05)及Em/Am(p=0.01)低于NM组,组间差异明显。(3)DM组、SH组及DM+SH组舒张功能不全者均显著高于NM组的30.3%,且以DM+SH组假性正常化充盈者比例最高(33.3%),而正常组无假性正常化充盈者,各组间舒张功能不全有显著差异(p0.05)。(4)亚组分析:DM组六位点Sm及平均Sm与LVEF均呈密切正相关(p0.001),其中,二尖瓣环六位点以左室侧壁、后间隔Sm与LVEF相关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0.795,r=0.807, p0.001),平均Sm与LVEF的相关系数为0.823;左室六位点平均E/Em与左房内径相关良好(r=0.912,p0.001);左右心室TDI舒张功能参数(Em、Em/Am)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01),且左室TDI舒张参数与二尖瓣多普勒舒张参数亦呈明显正相关。 结论 1无心衰症状糖尿病患者存在舒张功能不全,且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均受累; 2高血压病可能加重糖尿病对舒张功能的损害; 3无心衰症状糖尿病患者未发现收缩功能受损; 4糖尿病患者左右心室Tei指数均增大。 5 EF与Sm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Sm可能预测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功能。
【图文】:

舒张功能,二尖瓣血流频谱,限制型,形态


8尖瓣血流频谱将左室舒张功能分为(见图1):正常舒张功能、松驰异常、假性正常化充盈、限制性充盈(包括可逆性限制性充盈和不可逆性限制性充盈)。然而二尖瓣血流频谱受年龄、心率、心脏前、后负荷等因素影响,且存在假性正常化,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左室射血分数也仅能一定程度反映心室的收缩功能。TDI 技术是定量分析心肌运动的新手段[10]。TDI在传统的血流多普勒技术基础上,通过改变多普勒滤波系统,去除心腔内血流产生的高速(40cm/s-150cm/s)、低振幅的频移信号,保留心肌运动产生的低速(6 cm/s-24cm/s)、高振幅的频移信号。通过TDI技术可获得心肌及二、三尖瓣环沿纵向的运动频谱,收缩期出现先正后负的等容收缩波(IVC),其后出现正向收缩波(Sm),舒张期出现先负后正的等容舒张波(IVR)及明显负向的两个波群: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Am),见图2。国内外研究发现,舒张期二尖瓣环速度可用于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并与二尖瓣血流速度结合能够评价不同程度舒张功能,与肺毛细血管楔压、左室舒张末压相关性较好

示意图,基底部,舒张功能,峰值速度


先正后负的等容收缩波(IVC),其后出现正向收缩波(Sm),舒张期出现先负后正的等容舒张波(IVR)及明显负向的两个波群: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Em)和舒张晚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Am),见图2。国内外研究发现,舒张期二尖瓣环速度可用于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并与二尖瓣血流速度结合能够评价不同程度舒张功能,与肺毛细血管楔压、左室舒张末压相关性较好,能预测左室充盈压,对负荷相对不敏感[11-15],并且可以鉴别假性正常化[11]。在评价收缩功能上,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也显示了较好的应用价值,,与射血分数相关[16-18]。三尖瓣环速度可用于评价右室整体舒张功能,并与三尖瓣血流速度结合能够较好评价不同程度右室舒张功能【19】。图 1 不同程度舒张功能二尖瓣血流频谱形态示意图:A 正常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87.1;R4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国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循证治疗(二)[J];保健医苑;2005年11期

2 王立,邢维常,盛树力,张人玲,侯鹏,寿吉萍,张淑敏,钱荣立;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改变的观察[J];北京医学;1994年01期

3 闻智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血糖和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6期

4 马月娥;;治疗糖尿病降压比降糖更重要[J];家庭医学;2007年03期

5 孙超;;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前期患者需要用药吗?[J];药物与人;2008年03期

6 张富英;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1998年07期

7 赵进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其中成药治疗[J];糖尿病新世界;2006年06期

8 王兵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山西医药杂志;2009年S1期

9 梁立立;冯波;;小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J];糖尿病新世界;2011年01期

10 王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用药追踪[J];中国药店;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哲;周宁;彭葆坤;林斌;翁晓春;朱丽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尿内皮素含量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张含;李丽;王会聪;;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A];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腹膜透析新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8年

3 刘琼;陈素英;;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护理体会[A];广东省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王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杜锦;潘长玉;;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病率的研究[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尹立雪;蔡力;李春梅;邓燕;赵树魁;李德玉;郑昌琼;汪天富;尹光富;郑翊;;组织多普勒显像窦房结功能定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胡红梅;顾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5例临床观察[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赵进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郭晓玲;段霄燕;董平剑;;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观察[A];第三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刘培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麦国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胥晓琦;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新观念[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蒋姗;患糖尿病警惕血压惹祸[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4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诱发因素[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韩咏霞;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慎用利尿剂[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常怡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N];保健时报;2007年

7 余光明;ARB: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N];家庭医生报;2008年

8 吕洋;糖尿病患者警惕血管病变[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 陈志春;服用降压药须防血糖升高[N];家庭医生报;2008年

10 林芳珊;茶梗降糖有良方[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红伟;代谢综合症及其相关性疾病心血管损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叶菁菁;无创评估法洛四联症患儿右心室功能的探讨[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小红;组织多普勒显像评估糖尿病伴或不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右心室舒张功能[D];南华大学;2008年

2 齐月;于世家教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经验拾萃[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刘美新;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与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关系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4 金岩;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5 宋佳;大黄黄连泻心汤相关文献研究及其在糖尿病领域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杨丽军;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尾加压素、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佳木斯大学;2007年

7 丛炳江;糖尿病动脉弹性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辛颖;申请企业医保补助人员三种慢性病体检结果的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9 Sanjaya Kumar Shrestha;组织多普勒评价心衰患者左心室的非同步运动与QRS间期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杜炯栋;高血压病并糖代谢异常中医证型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3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23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6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