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07 03:02
【摘要】: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2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 ,全部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 ,并对重建后图像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估 ,其中 12例行手术治疗者 ,将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三维动态增强MRA能显示下肢血管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血管内信号强度与周围组织的信号系统强度比均达到5∶1以上 ,术前诊断符合率为 94%。其显示闭塞血管的范围较手术中长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动态增强MRA是一种诊断下肢血管的新方法 ,具有安全、快速、无创伤性 ,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勇猛;唐一帆;阮新忠;周杰;郭俊宇;朱雪君;楼敏娜;黄求理;;3D CE-MRA扫描延迟时间的计算[J];现代实用医学;2009年08期

2 龚良庚,肖新兰,张捷,袁爱梅,连珞,尹建华,邢萍萍;三维动态增强MRA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3年05期

3 肖学宏,孔祥泉,刘定西,杨炼;单次屏气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年09期

4 李晓兵;史晓f^;秦明明;张继斌;王晓周;刘仁坚;罗健君;翁小琳;蒯建萍;许建铭;邰晓霞;;导航技术三维对比剂增强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12期

5 杨军,周康荣,陈祖望,杨培强,陈财忠,沈继章,施伟斌;动态增强MRA的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年06期

6 鲁晓燕;张挽时;毕永民;宋云龙;时惠平;方红;祝红线;熊明辉;王东;喻敏;;磁共振新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周宏建;丁兆武;朱颜凯;王世超;王琳;;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磁共振门脉血管造影40例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8 李国英,张慧,邓勇,陈静,孙钢;主动脉及分支三维动态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年05期

9 葛雅丽,郑敏文,张劲松,宦怡,韩月东,魏光全,赵海涛,常英娟,杨勇;磁共振Keyhole技术在颈动脉动态增强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年10期

10 王珏;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的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宇;黎川;陈军;;常规DSA和3D旋转DSA造影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志刚;;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治疗进展[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文达辉;黄涛;;超声造影诊断肝血管瘤及造影剂急性不良反应的处理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谢明星;刘莹莹;张丽;王新房;吕清;项飞翔;张艳容;覃小娟;丁楠;杨畅;项光亚;;液态氟碳纳米脂质微粒与全氟丙烷纳米脂质微泡一般性质及显影效果的比较[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5 王志刚;;模态超声造影剂研究进展[A];2010年超声医学和医学超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王志刚;;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治疗进展[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7 江泉;;解剖和超声对跟腱的血液供应的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张群霞;李晓东;凌智瑜;卢岷;任红;;诊断超声加微泡造影剂对新生血管的作用[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李伟生;李中峰;景凤英;李晓晶;裴奉奎;;Mn~(2+)交换NaY分子筛的弛豫性能和稳定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丽君;于香红;;CT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铮;重视造影剂导致的循环系统不良反应[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王骏;如何选择造影剂[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正确认识——CT增强CT造影剂[N];健康报;2005年

4 时文;进口造影剂酿成危症[N];健康报;2005年

5 ;脊髓碘油造影[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吕飙;冠脉CT检查 前期准备至关重要[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刘宁;胆囊造影检查需要脂肪餐[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磁共振成像(四)[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9 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 董宝玮;超声已是今非昔比[N];健康报;2001年

10 徐志鹏 陈文军;脑血管造影安全吗[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敖梦;高分子材料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显像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周建收;多排螺旋CT上腹部增强扫描造影剂应用及扫描方案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黄萨;氢氧化钆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杰;肝脏灰阶超声造影及定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5 喻晓娜;自制经静脉声学造影剂超声显像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6 刘利平;超声造影对非均匀性脂肪肝血流灌注及鉴别诊断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7 吴元魁;HSA-(Gd-DTPA)_(18-19)的合成及其在MR淋巴造影的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8 李叶阔;超声造影评价腹部实质脏器闭合性损伤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姜曙;脑池造影计算机断层动态扫描对脑脊液动力学异常相关疾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刘赫;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及与病理学对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虹;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兔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2 李仁丽;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3 石尖兵;肾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初步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4 梁志梅;干燥综合征腮腺CT平扫及造影与X线造影的对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刘坤;PASP表面修饰的USPIO在正常兔MR脑灌注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绍玲;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张鑫;超声造影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林倩;超声造影评价急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9 陈芬;SonoVue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冯磊;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2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52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0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