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4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山;梁志坚;王进;秦超;赵伟佳;程道宾;刘竞丽;叶伟;戴旖;;丘脑梗死后丘脑放射纤维继发变性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年06期
2 唐利敏;王凤;;高压氧治疗180例脑梗死疗效分析[J];新疆医学;2011年05期
3 李顺喜;李忠桥;贾莹梅;;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70例[J];世界中医药;2011年04期
4 张洪波;;56例脑梗死继发癫痫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11年05期
5 姚明坤;程巧华;李梓音;;血尿酸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5期
6 王磊;侯向新;;丹红治疗心绞痛合并脑梗死60例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5期
7 方珉;谢瑞满;周林江;李克;;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Waller变性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年03期
8 太晓光;薛永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附14例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0期
9 陈大祥;;脑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53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0期
10 冯君;;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国强;廖小平;陈涛;欧阳峰;李建军;邓益东;何祥英;;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初步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文国强;廖小平;陈涛;欧阳峰;李建军;黄仕雄;黄影柳;;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刘青蕊;赵静;国丽茹;米小坤;;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王若丹;帅杰;;老年心力衰竭并发脑梗死一例报道[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陈晓宁;陆晓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脑梗死关系探讨(附104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商发科;;脑梗死的中医临床证型研究[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7 支惠萍;朱旭莹;王增;;脑梗死后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附240例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邱少东;许寅宏;曾碧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的关系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9 闵汇刚;李承晏;刘志超;;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姜永飞;刘学文;;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天坛医院 朱丽丽;脑梗死抢救 时机贻误太多[N];北京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峰;脑梗死后能否输液疏通血管[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3 康来;小测验可预知脑梗死[N];健康时报;2007年
4 记者 谢开飞;我突破脑梗死高危人群筛查“瓶颈”[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段金柱;我省突破脑梗死高危人群筛查“瓶颈”[N];福建日报;2009年
6 王春娟;脑梗死的救命3小时[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吉尔;这些症状是脑梗死引起的吗?[N];健康时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白剑 通讯员 李健;争分夺秒治疗脑梗死[N];保定日报;2006年
9 陈芷若;有些脑梗死为何无症状[N];健康报;2006年
10 张小澍 仝文华;评分预测脑梗死[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灿;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6年
2 周炯;说汉语中国老人的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弥散张量成像和神经语言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曲歌乐;ORP9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倪建明;弥散和弥散张量成像在缺血性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涛;低温高渗盐水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张雪宁;正常老年脑及脑白质疏松脑白质结构的DT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7 牛琦;蛋白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何光武;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李上勋;弥漫性轴索损伤弥散张量成像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杜彦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波谱成像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预后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建波;磁共振DTI对正常成人大脑白质纤维束及脑梗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王海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吉林大学;2008年
3 兰文婧;DWI、DTI及MRS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魏京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梗死前期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赵静;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6 韩耀启;磁共振DWI与DTI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9年
7 许强;超急性与急性期脑缺血半暗带演变的DW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8 高思山;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9 迟松;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10 尹长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54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5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