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利用红外热像诊断人体内部病灶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06:42
【摘要】: 医学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以研究人体健康情况,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首先,与B超、X-CT等医学影像相比,它所表现的是人体机能的图像;其次,它具有灵敏度高、信息量大、非接触、无侵袭、无副作用、无辐射、病人无痛苦、检查方便迅速等特点。并且热成像系统对于癌症的前期、早期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医学红外热成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我国研究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检测理论还很不成熟。因此,研究利用红外热像诊断人体内部的病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研究人体内部病灶为主要方向,通过建立导热微分方程,利用反问题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求解,为定量地分析人体内部病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具体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简述了医学成像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医学红外热像诊断技术; 第二,根据应用于医学影像中的断层原理,探究了利用被测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特征,定量分析内部热源的可行性; 第三,简述了导热反问题的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在热传导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红外热像的特点阐述了当内部存有热源,即病灶时,利用热传导方程研究内部热源状态的方法,为人体内部病灶的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文】:

分子热运动,红外线,波长,物体


2.1.1红外辐射的理论基础红外线是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于1800年发现的,它是电磁波中的一个频段,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之间,具有明显的热效应,图2一1给出了红外线在电波谱中的位置。红外线波长范围在78Orun到1000娜之间,具体可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波长为 .078~3.0pm中红外:波长为3.0一20林m远红外:波长为20一 1000pm10尽1讲10它三0,一0,一00 jOIO10几,ID一蔑目『101月l扩.10:.几0-。‘O,衷O一ID云了x’人/.图2一1电磁波频谱Fig.2一 1EleetromagneticsPectrum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任何物体,包括人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有分子热运动,而分子热运动产生的能量将以热辐射能的形式散发。温度较低的物体主要发射人眼看不见的长波红外线。因此

辐射能,波长,维恩位移定律,斯蒂芬


C一 2.99792458xlo8(ms一’)一真空光速e=2·7182818284一自然对数的底图2一2所示的便是不同温度下式(2一2)的函数关系,每条曲线的最高点的位置是温度的函数,,由下述的维恩位移定律决定,它是通过对普朗克公式微分得到的。礼axT=2897.8林m·K·(2一3)公坛二‘匕工一岛一轰二二乏二一一偏图2一2辐射能与波长的关系Fig.2一 2Radiationasafunctionofwavelength从维恩位移定律得知,物体辐射能最大值的分布,随着绝对温度的增加而向波长短的方向移动。2.斯蒂芬一波尔兹曼定律对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在全波段上积分,便可由下式可得出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OO。。(T)一J凡:d‘一。T‘(2一4)该式称为斯蒂芬一波尔兹曼(Stefan一boltzlnan)定律,式中鸣(T)为黑体单位时间面积的辐射总能量的辐射出射度,口为斯武一玻尔兹曼常数,大小为5.67032X10一 8(w.m一 2.K一)。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445.7;TN2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培玉;王团结;郝明金;;连铸坯红外热像表面自动探伤系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1年07期

2 岳伟;;ML—Convex重建算法基于低剂量高噪声TCT的仿真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3 ;导览三维医学成像数据控制器[J];电脑与电信;2011年06期

4 张健;;序言——加强太赫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1年03期

5 K.Werner;M.Murphy;;射频驱动医疗应用——从医学成像到癌症治疗灵活且多功能的技术正逐渐获医疗人员采用[J];电子与电脑;2011年08期

6 彭溡侨;卢永辉;李颖;李新春;朱巧洪;刘襄平;成功;;基于体表定位的PET/CT/MRI“二机三维”图像融合的数字化对照[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年03期

7 马婧;;基于MITK的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年05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伟;刘国玉;;医学成像及其在功能疾病和肿瘤诊疗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栋;;红外热像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史会玲;;红外热像在亚健康检查及“治未病”中的作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彭荫松;;医用红外热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A];第三届中和亚健康论坛暨2009·亚健康产业展览会论文集[C];2009年

5 蒋瑾;;双源CT对于医学成像领域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彭屹烽;;相位衬度医学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邱平;张荣成;袁海军;;红外热像法、雷达法在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陈忠恒;刘丰春;;可视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A];人体断面数据获取与图像处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洪哲;蒋本和;金颖妮;董楠;;医用红外热像仪的发展及动向[A];第十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安桂;张炜;;建筑节能动态监测模式剖析——红外热像技术[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雪;功能影像技术的生力军[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黄余红;红外热像技术可用于早期探查疾病和评定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7年

3 黄余红;红外热像技术应用于临床[N];健康报;2007年

4 王源;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红外热像技术学组成立[N];科技日报;2001年

5 国中医科学院 张栋;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余志平;增强医学成像清晰度的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江苏 鲁思慧;超声医学成像电子器件选用[N];电子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郑晓春;医学成像剂应用日渐火爆[N];科技日报;2005年

9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张栋;红外热像技术在脑功能活动及针灸皮层效应研究中的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0 丰心;医学成像剂能成市场新热点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付华;小波在图像分析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2 孙少燕;基于像素灰度的医学图像刚性配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林红;面向延寿工程的老龄平台寿命预测与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4 彭屹峰;相位衬度医学成像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刘且根;基于增广拉格朗日的字典学习算法及其在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李云红;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温度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段晨旺;A型肉毒毒素在肌皮瓣扩张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8 程少园;视网膜血管的液晶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9 陶志福;微波近场回波的医学成像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严佩敏;电阻抗断层成像算法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会;利用红外热像诊断人体内部病灶机理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2 目洪清;运用红外热像技术探测采掘面周围小煤窑火源的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炜;应用于建筑热工现场检测的红外热像技术与定量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德刚;红外诊断技术在电气设备状态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肖瑜;红外热图技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6 田俊国;红外热像技术在建筑结构节能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赵建;基于体绘制的医学数据可视化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斌;自制热电堆型热流计及其在建筑热工检测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刘浩;疲劳过程中热效应机理的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10 贾闪;曲面发散冷却边界层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2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62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7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