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失神经骨骼肌及周围神经的MRI成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05:42
【摘要】:第一部分失神经骨骼肌退变与修复的MRI定量、病理学及肢体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模拟周围神经损伤机制,制作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失神经骨骼肌退变与修复模型,探讨急性失神经骨骼肌退变与修复的T_2值-时间曲线变化规律,通过MRI征象与病理学及肢体功能对照,揭示不同时间段T_2值变化的病理学基础及其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44只新西兰大白兔,选取右后肢作为手术侧,挤压右侧坐骨神经建立腓肠肌退变与修复模型,对侧为假手术侧或正常对照侧。将动物随机分两组:A组为连续观察组,共8只,于术前、术后1小时、24小时、48小时、3天、5天、1周、2、3、4、5、6、7、8、9、10周不同时间点连续观察。B组为各时间点观察组,共36只,每时间点分别为3只,分别于术后1小时、24小时、48小时、3天、1周、2、3、4、5、6、8、10周各时间点进行观察。于造模前、后不同时间段行MRI扫描,观察失神经腓肠肌在MRI序列上的形态及信号的变化。在自旋多回波序列上,分别测量手术侧及对照侧腓肠肌各个时间点的T_2值,分析T_2值的变化规律。在T_1WI横断面上,测量不同时间段兔后肢横截面积,分析其变化规律。各时间点MRI检查前,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价,观察兔后肢有无脱毛、溃烂、踝有无下垂及展趾反射、Tarlov评分等。MRI检查完毕,在不同时间点将兔处死后取后肢腓肠肌进行病理学检查,了解失神经腓肠肌的不同时间段的病理学变化。 结果正常腓肠肌在T_1WI、STIR、3DT_2W上显示为均匀中等信号。失神经腓肠肌在24小时~3天内T_1WI、STIR、3DT_2W序列上未见异常;第5天STIR及3DT_2W上失神经腓肠肌信号开始稍增高,边缘模糊;第4~5周信号明显增高,且范围逐渐增大;6周信号开始较前减低;7~8周信号持续减低,范围也逐渐缩小;9~10周信号逐渐恢复至中等信号。失神经腓肠肌48小时T_2值开始升高(T_2值:32.49±0.98ms);5周达高峰(T_2值:50.62±1.75ms);6周逐渐降低(T_2值:45.41±1.39ms);10周T_2值大部分恢复正常(T_2值:31.73±0.73ms)。T_2值48小时至9周均高于假手术侧(F=13.00~694.12,P0.05),T_2值-时间曲线呈缓慢上升-逐渐下降型。假手术侧与正常对照侧于STIR、3DT_2W上信号无明显变化,T_2值-时间曲线在不同时间段无变化。 失神经侧后肢横截面积于术后1周开始萎缩,1周S_(失神经侧)/S_(对照侧)比值为0.87±0.07,随后后肢逐渐萎缩;6周失神经侧后肢萎缩最明显,S_(失神经侧)/S_(对照侧)最小,比值为0.65±0.06;7周失神经侧后肢横截面积逐渐恢复;10周失神经侧后肢横截面积较前明显增大,S_(失神经侧)/S_(对照侧)比值升高,为0.79±0.03。提示T_2值改变早于形态学上肌肉萎缩及再生。失神经腓肠肌T_2值与兔右后肢功能评价指标之间呈负相关(r=-0.843~-0.482,P0.05),表明失神经腓肠肌T_2值越高,肢体功能障碍越严重,T_2值开始缩短时,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光镜下观察,失神经腓肠肌在1小时未见改变;24小时细胞间质轻度水肿;48小时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1~5周主要表现为局部毛细血管持续扩张、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肌肉变性;2周间质开始出现脂肪浸润。6~7周肌肉间隙毛细血管较前缩小。8~10周肌肉间隙毛细血管逐渐恢复正常大小,肌纤维横截面积较前增大。通过T_2值与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发现T_2值升高主要由于失神经骨骼肌间质水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T_2值降低与血管恢复正常、间质水肿减轻、肌纤维修复相一致。 结论T_2值较常规扫描能更早期的显示失神经骨骼肌的信号变化,T_2值动态变化与失神经骨骼肌退变、修复的病理变化及患肢功能恢复的趋势相一致。研究表明T_2测量不仅可早期、无创检测失神经骨骼肌的异常变化,而且可提供外周神经损伤程度及患肢功能恢复可能性的客观信息。因此,可作为评价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程度及再生修复的敏感、可靠方法。 第二部分:正常臂丛神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定量分析 目的采用1.5T临床型MRI机对正常成人臂丛神经进行MR扩散张量(DTI)及纤维束追踪成像(DTT),探讨臂丛神经DTI及DTT成像的可行性及其量化特征,明确正常成人臂丛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参数值。 方法采用Philips超导型1.5 T磁共振成像设备,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对3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DTI检查,采用扩散张量纤维束跟踪软件对臂丛神经纤维束进行追踪。经过工作站后处理得到彩色编码FA图、ADC图、DTT图等。测量C5~C8双侧臂丛神经部分各向异性(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横断位同一椎间孔水平(右侧C5/6水平)分别测量b值为700s/mm~2、900 s/mm~2、1100 s/mm~2时右侧颈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及图像信噪比(SNR)。 结果34例志愿者中32例DTI及DTT成像成功(成功率94%)。双侧臂丛神经在彩色编码FA图呈扇形向外下走行的紫红色信号,无明显伪影或扭曲变形。正常臂丛神经各神经根平均FA值及ADC值分别为: C5 : FA/ADC= 0.456±0.035/1.157±0.151;C6:0.453±0.042/1.132±0.192;C7:FA/ADC= 0.444±0.039 / 1.181±0.186;C8:FA/ADC= 0.394±0.050/ 1.256±0.183。C5~C8同一水平左右两侧臂丛神经根FA值及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5~C7不同水平各神经根FA值及AD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b值图像两两比较,其平均纤维束长度、纤维束所占体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900 s/mm~2时,右侧颈6神经根平均纤维束长度最长、纤维束所占体素最大。在b值较小时(b=700 s/mm~2),SNR最大,为18.28±7.38;b=900 s/mm~2,SNR是最大SNR的93%。 结论1.5T临床型MRI机能成功完成正常臂丛神经DTI及DTT成像,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纤维束的各向异性扩散特征,b值为900s/mm~2时,图像质量最佳。
【图文】:

术前,信号,检查图,腓肠肌


J(第 8 周) K(第 9 周) L(第 10 周)图 2(A~L) 失神经腓肠肌术前、术后第 5 天~10 周不同时间段 STIR 检查图 A~L 分别为损伤前、失神经腓肠肌术后第 5 天、第 1 周、第 2 周、第 3 周、第 4 周、第5 周、第 6 周、第 7 周、第 8 周、第 9 周、第 10 周 STIR 图像。正常腓肠肌于 STIR 上呈均匀中等信号(图 A);失神经腓肠肌于术后第 5 天信号轻度增高,边缘模糊(图 B);随后信号逐渐增高(图 C~E);4~5 周时信号明显增高,且范围逐渐增大(图 F、G);6 周时信号

术前,腓肠肌,信号


E(第 8 周) F(第 10 周)图 3(A~F) 失神经腓肠肌术前、术后第 2 周~10 周不同时间段 T1WI 检 A~F 分别为损伤前、失神经腓肠肌术后第 2 周、第 4 周、第 6 周、第 8 周、第 10 周 T像。正常腓肠肌于 T1WI 上呈均匀中等信号(图 A);失神经腓肠肌于术后第 2 周,,信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445.2;R7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松建;;脊椎转移瘤的MRI诊断[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1期

2 史振乾;黄文起;;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J];临床医学;2011年08期

3 任守君;王晓红;高霁;朱本祥;于平年;王文甲;;白血病的MRI临床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1年23期

4 邹亚毅;;MRI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1年20期

5 梁云云;黄洁玲;解龙昌;;缺乏交叉性体征的急性脑干梗死70例临床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梁庆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0期

7 徐世成;刘鸣;徐大雄;李波;汪毅宏;;52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8 黄银山;;1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5期

9 邢玉平;王玉芬;;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及MRI特点[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徐才国;张杰华;尹雪军;牛富业;;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价值[J];海军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梦强;刘金丰;郭治平;李玉英;谭丽容;;跟腱损伤的MRI表现[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2 翟昭华;任勇军;徐文杰;陈浩林;;急性Co中毒中枢神经系统MRI表现[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3 陈玉琴;钱海馨;石慧敏;;MRI在鉭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效果评价中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蔡庆;沈玉英;;乳腺癌动态增强MRI与X线摄像的对比分析[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5 王淑丽;张晓林;张晓光;;动态MRI及斜矢状MRI在颈椎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Orest Boyko;;MRI Gadolinium contrast use:Efficacy and Safety[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绍武;王玉丽;;软组织血管瘤与神经鞘肿瘤的MRI鉴别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郭治平;刘金丰;肖梦强;;关节软骨MRI进展[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9 舒楠;;MRI对体质过敏患者纵膈包块放疗定位的快速扫描序列[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黄开平;;如何提高小儿MRI检查成功率?[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炜 编译;MRI可有效确认卒中时间[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记者 白毅;新MRI技术诊断踝关节软骨病变有优势[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姜业庆;MRI布局中国人力资源市场[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胡文华;万东与北大合力自主研发MRI设备[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编译 传说;MRI可帮助诊断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MRI才是金标准[N];健康时报;2009年

7 若水 译;新MRI技术降低乳腺癌高危妇女的组织活检率[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记者 杨颖;市放射学会MRI·CT专业委员会成立[N];保定日报;2010年

9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程敬亮 白洁;急诊选CT 重症选MRI[N];健康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仁慧;我曾在丑闻公司工作[N];财经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文宇;一种新型MRI谱仪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张忠和;大脑皮质生前发育的高场强MRI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荣品;3T MRI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分流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樊令仲;基于MRI及薄层断面解剖数据的人类小脑结构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宁瑞鹏;用于引导HIFU治疗的永磁开放式MRI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琅

本文编号:2683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83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a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