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超声造影及IL-17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期诊断中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20:48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IL-1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早诊早治。 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40例子宫内膜癌、10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癌周组织,10例子宫内膜良性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L-17和CD34的表达,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 1.82.50%(33/40)的子宫内膜癌病例显示造影剂自弓形动脉走行处首先到达癌灶的滋养血管所在处,最后弥散分布于癌灶中,明显早于周边正常肌层(快速整体充盈型Ⅰ型)。17.50%(7/40)的子宫内膜癌病例显示造影剂直接进入癌灶内部呈高增强,略早于周边正常肌层(周围充盈型Ⅱ型)。82.50%(33/40)的子宫内膜良性病例呈Ⅱ型充盈模式;72.50%(29/40)的子宫正常内膜呈Ⅱ型充盈模式。 2.Ⅰ期子宫内膜癌CEUS灌注增强模式:60.00%(9/15)例显示为增厚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或中等增强,可见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增粗、迂曲的血管,与肌层分界清,受累肌层呈不均匀高增强,内膜及受累肌层增强及消退多早于正常内膜及周边肌层。 3.Ⅱ期子宫内膜癌CEUS灌注增强模式:80.00%(4/5)例显示为造影剂先进入滋养血管,后快速增强子宫内膜病灶及宫颈病灶,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或中等增强,可见粗大、迂曲的异型血管,与肌层分界不清,内膜及受累肌层、受侵宫颈增强及消退多早于正常内膜及肌层。 4.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特征:恶性组77.50%(31/40)例显示曲线形态呈“速升速降”型,波峰尖锐;良性组80.00%(8/10)例呈“速升缓降”型,波峰圆钝;对照组90.00%(9/10)例呈“缓升缓降”型,波峰平缓。 5. 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Ia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2%(16/17)、82.61%(19/23)、87.50%(35/40)、80.00%(16/20)、95.00%(19/20);Ⅰb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35%(14/17)、95.65%(22/23),90.00%(36/40)、93.33%(14/15)、88.00%(22/25);Ⅱ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4/5)、97.14%(34/35)、95.00%(38/40)、80.00%(4/5)、97.14%(34/35)。术前超声造影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宫颈受侵的总准确率85.00%,P0.005,有统计学意义。 6.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IL-17表达主要分布于细胞质。IL-17在癌组织、癌周组织分别表达为阳性、弱阳性,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则完全无表达。 7.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IL-17表达水平在患者的年龄、生长方式、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各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IL-17高表达组子宫内膜癌微血管生成增加,IL-17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25) 8.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IL-17高表达与超声造影“高增强”模式以及时间-强度曲线的“速升速降”型均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子宫内膜癌的CEUS充盈模式多见于快速整体充盈型(Ⅰ型)。 2.Ⅰ、Ⅱ期子宫内膜癌中CEUS灌注增强模式多表现为不均匀高或中等增强,可见粗大、迂曲的异型血管,癌灶增强及消退多早于正常内膜及肌层。有助于宫腔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3.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TIC形态特征多呈“速升速降”型,波峰尖锐。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上有价值。 4. CEUS在判断Ⅰ、Ⅱ期子宫内膜癌肌层及宫颈浸润情况及术前分期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5.IL-17高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相关,IL-17表达在淋巴结癌转移的患者显著增高,提示IL-17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结合IL-17高表达和超声造影高增强模式及“速升速降”型曲线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7.33;R4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侯东敏,何文;三维阴道超声与宫腔造影术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690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90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a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