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1、探讨兔肝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t,IPL)的CT特点 1.1建立兔IPL的动物模型; 1.2研究兔肝炎性假瘤的16层螺旋CT平扫、碘帕醇动态增强扫描各时相的CT特点,测量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时相IPL病灶及IPL病灶周边肝组织的CT值,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两部位在CT扫描各个时相的CT值比较有无统计学意义; 1.3研究兔肝炎性假瘤的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特点,测量IPL病灶、IPL病灶周边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各项灌注参数:平均血容量(cerebralblood volume,CBV),平均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三个部位的各项灌注参数比较有无统计学意义; 1.4处死并解剖实验动物,取IPL病灶做病理学切片染色,探讨分析其镜下结构特点; 2、研究人肝炎性假瘤的16层螺旋CT扫描特点 2.1搜集经手术、B超引导下穿刺或CT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的IPL病例的CT扫描资料,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其CT特点; 2.2测量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时相IPL病灶及IPL病灶周边肝组织的CT值,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两部位在CT扫描各个时相的CT值比较有无统计学意义; 2.3结合文献报道及本研究收集病例,提出IP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材料与方法】 1、实验组 1.1实验试剂 ①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FCA),10ml/支,美国sigma公司;②造影剂:碘帕醇(Iopamidol),370mg/ml,100ml/支,美国Bracco公司;③麻醉剂:速眠新注射液,1.5ml/支,长春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硫酸阿托品注射液(Atropine),1ml/支,广东丽珠集团;戊巴比妥钠注射液(Pelltobarbitalum Natricum),5ml/支,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1.2实验动物 新西兰大白兔12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kg。 1.3动物模型制备 麻醉大白兔后,先行全肝CT平扫,选取体积较大的肝左叶较厚位置层面,利用CT引导下穿刺技术,按0.5ml/kg体重向肝内缓慢注入弗氏完全佐剂。 1.4 CT扫描 术后第28天,行肝脏病灶CT灌注扫描以及全肝CT平扫、CT动态增强扫描。 1.5病理学检查 处死并解剖动物,取IPL病灶做病理学切片染色,探讨分析其镜下细微结构特点。 1.6 CT图像分析 观察IPL的CT特点,分别测量IPL病灶中心及病灶周边肝组织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各期CT值,并测量出病灶中心、病灶周边肝组织及同层面正常肝组织的相关灌注参数CBV、CBF、MTT。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病灶中心及病灶边缘肝组织的各期扫描CT值比较采用析因分析(Factorial design),病灶中心、病灶边缘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各项灌注参数CBF、CBV、MTT的比较采用单方差分析(One-way ANOVA,LSD)的较正方法Welch检验(Welch,Tamhane's T_2),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临床病例组 2.1实验对象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IPL病例共计16例,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乏力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大部分病人甲胎蛋白(AFP)阴性,肝功能检查表面抗原(HbsAg)阴性。 2.2 CT扫描 CT扫描仪为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Z/Xi 16层螺旋CT,平扫完成后即行CT动态增强扫描,全部扫描完成后将所有数据传送到独立工作站(GE AdvantageWorkstation 4.2)进行处理。 2.3 CT图像分析 观察IPL病灶增强前后的CT表现,分别测量病灶中心及病灶周边肝组织的平扫及增强各时相CT值。 2.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病灶中心各期扫描CT值比较及病灶边缘肝组织的各期扫描CT值比较均采用析因分析(Factorial design),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实验组 1.1 IPL模型制备概况 12只新西兰大白兔均通过肝左叶原位注射FCA,除1只因麻醉意外死亡外,其余11只CT扫描发现13个IPL病灶,发生率为91.7%,病灶大小为1.5±0.6cm,依据种植的部位,假瘤部分位于肝实质内(10/13),部分突出于肝包膜下(3/13)。 1.2 IPL的CT扫描表现 CT平扫:病灶一般为单发,形态呈多样性,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态,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影,边界欠清。 CT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扫描病灶大部分无强化或仅为轻度强化,门脉期扫描病灶可表现为轻到中等度强化,病灶边界显示更为清楚,部分病灶可见病灶周边肝组织环状强化带(8/13)、病灶中心小结节状或纤维条索状强化(5/13),以及门静脉分支穿过病灶等特征性改变(3/13)。统计学分析证实,IPL病灶在动脉期与平扫的CT值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186),而门脉期与平扫及与动脉期的CT值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病灶周边区域肝组织在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CT值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CT灌注扫描:病灶中心及病灶周边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灌注参数图像观察,可见与正常肝组织比较,病灶中心整体表现为低灌注,而病灶周边肝实质可见一环状高灌注区域,统计学分析证实,病灶区CBV、CBF较正常肝实质减低,MTT缩短,病灶周边肝组织CBV、CBF较正常肝实质增高,MTT延长,各项灌注参数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1.3 IPL的病理学表现 IPL可位于肝实质内或突出于肝包膜外,切面观察为灰白色实质性结节,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圆形、类原型、片状及不规则形状,质地一般都均一,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晰。镜下可见局灶性坏死样无结构区,部分肝细胞水肿、细胞核浓缩、裂解,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多核细胞浸润,以及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肝内小动脉变性、坏死,上皮细胞脱落,血栓形成。 2、临床病例组 2.1 IPL发生概况 16例病例共发现18个病灶,其中有2例各有2个病灶,其他14例均为单个病灶,16个病灶位于肝右叶,2个位于肝左叶,病灶形态各异,大多为圆形或类原型,部分为片状或不规则形状,大小不等,最大径0.6cm-5.5cm。 2.2 IPL的CT表现 CT平扫IPL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型或不规则形状低密度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大部分病灶表现为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表现为轻到中度强化,部分可见病灶中心小结节状或纤维条索状强化间隔影(6/18)、病灶周边肝组织环状强化影(11/18),以及门静脉分支穿过病灶(5/13),可作为IPL的特征性表现。统计学证实,IPL病灶在动脉期的CT值与平扫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117),而门脉期的CT值与平扫及与动脉期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而病灶周边区域肝组织在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CT值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1、本次经改良后的制备兔肝炎性假瘤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简便易行,制备周期短,较之以往开腹手术注入或植入佐剂的方法而言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感染率低、可重复率高、成功率高等优点,组织病理切片证实与人体IPL病变特点基本一致,可见有肝细胞水肿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大量炎细胞浸润。实验证明本动物实验模型可用来作为研究人肝炎性假瘤的病因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的理想动物模型。 2、碘帕醇增强CT动态扫描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病例均可提高IPL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的密度对比,使IPL病灶显示更为清晰,IPL病灶整体呈少血供表现,动态增强扫描各时期其强化速度慢,强化程度较同期肝实质为低,在动态增强扫描各期中,以门脉期及平衡期的CT表现最具特征性,成为确诊IPL的关键。 3、IPL的CT特征:①IPL多位于肝右叶,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型或不规则形状低密度影;②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总体为少血供表现,即动脉期表现为无强化或仅为轻度强化;③门脉期及平衡期表现为轻到中度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周边肝组织中等度强化环形带状影、或(及)病灶中心结节状或纤维条索状强化或(及)门脉期可见门静脉分支穿过病灶,上述征象可作为IPL的特征性表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4、灌注扫描示病灶区CBV、CBF较正常肝实质减低,MTT缩短,病灶周边肝组织CBV、CBF较正常肝实质增高,MTT延长。 5、统计学证实IPL病灶在动脉期与平扫的CT值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门脉期与平扫及动脉期的CT值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病灶周边区域肝组织在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CT值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图文】:![外定位,层面,肝左叶,大白兔](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9023628.nh0001)
DFOV)均为ZOcm,选取体积较大的肝左叶较厚位置层面,设定好进针位置、角度及深度,移床至所选位置,,利用CT外定位灯定位后,局部备皮,消毒后以2ml注射器针头刺入(图1一1),回抽无血液或胆汁,重复扫描局部层面,确定针头在肝脏内(图1一2),缓慢注入弗氏完全佐剂0.5ml/kg体重,再次扫描局部层面,确认佐剂已注入肝脏(图1一3)。动物清醒后交由试验动物中心饲养,用蒸馏水配制0.25%头抱拉定供其自由饮用。图1一1麻醉大白兔后,深度,移床至所选位置,平扫选取体积较大的肝左叶较厚位置层面
![佐剂,肝脏,针头,层面](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9023628.nh0002)
硕士学位论文图1一 2CT平扫确定针头在肝脏内图1一3注入佐剂后,再次扫描局部层面,确认佐剂已注入肝脏 1.4CT扫描术后第28天,大白兔按上述方法麻醉后行CT扫描。CT扫描仪仍为GELightspeedZ/Xil6层螺旋CT,除CT灌注扫描外,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2周前模型制备时相同,动物取仰卧位,四肢固定,先行全肝平扫,选取病灶最大层面,通过耳缘静脉,经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碘帕醇行灌注扫描,造影剂用量为2ml/kg体重,注射速度lml/s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816.5;R5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肝脏里掏出死胎[J];人人健康;2011年11期
2 刘传利;;如何排出肝脏毒素[J];山西老年;2011年07期
3 黄文起;;炎性假瘤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0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0期
4 赵建国;;对5例误诊肺癌的炎性假瘤的X线分析及评说[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0期
5 才仁卓玛;;23例肝泡状棘球蚴病临床病理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1年05期
6 孙福振;杨涛;王刚;谷守义;王振显;陈康宁;;输尿管炎性假瘤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1年26期
7 张敏;;超声检查对不同时期血吸虫肝病的诊断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16期
8 彭锦兰;刘韵;;220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9期
9 付春梅;曾琴;;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失眠与肝相关性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8期
10 黄世廷;王锡明;;肾门区炎性假瘤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巍立;叶兆祥;肖建宇;尹璐;祁瑾;;肺炎性假瘤CT表现研究(附45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2 翁巍立;叶兆祥;肖建宇;尹璐;祁瑾;;肺炎性假瘤CT表现研究(附45例报告)[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石世青;赵子恩;闻剑波;江明君;黄科峰;葛建军;戚赛春;黄华奇;;肺炎性假瘤诊治探讨——良性与恶性?[A];2009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罗兴中;赖平红;;眼眶炎性假瘤82例的临床分析[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盛文;;32例眼眶泪腺区肿瘤影像学分析[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琚;蒋天安;陈芬;赵齐羽;;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影像诊断价值[A];2008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张传生;汪栋;韩开宝;孙宏志;孙向东;周源;路东明;许罡;叶玉坤;;肺炎性假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马晓芹;;双眼眶炎性肿物的超声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唐少珊;解丽梅;黄丽萍;高金梅;程日;;转移性肝脏癌的超声造影表现[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明山;任华;于静;申丽娜;唐思贤;周忠良;;氯化铅对鹌鹑的肝脏和肾脏抗氧化酶的影响[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南;肝脏“天敌”知多少[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2 北京友谊医院 王润华 (主任医师);药物为何损肝脏[N];家庭医生报;2009年
3 刘霞;美用老鼠细胞培植出人造肝脏[N];科技日报;2010年
4 显斌;五项注意为肝脏“减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青川县竹园中学 樊永国;话说肝脏[N];广元日报;2010年
6 健康时报记者 余易安;“远班族”注意保养肝脏[N];健康时报;2010年
7 副主任药师 王秋冬;小心肝脏被药物击伤[N];医药经济报;2009年
8 江丽波 宁宇 记者 吴天飞;移植“良种”干细胞增殖再造健康肝脏[N];哈尔滨日报;2010年
9 郝成涛;我国首次在肝脏中发现重要免疫调控分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郑州市管城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国坡;春季养生肝为先[N];河南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雄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损伤模型小鼠体内向肝细胞分化[D];四川大学;2005年
2 吴志豪;人类肝脏JAK-STAT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3 董树虹;新型肝脏保存液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4 刘琼明;人类肝脏氧化应激反应和氧化还原调控网络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5 蒋道军;人肝脏特异表达基因TCP10L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刘丽萍;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聚焦超声切除组织效率的影响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7 刘利平;超声造影对非均匀性脂肪肝血流灌注及鉴别诊断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8 周颖;PI3K/Akt通路重要分子的相互作用筛选及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9 赵敏;心理应激对肝铁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10 杨冬;蛋白质组水平蛋白质的结构域特征与其表达特征相互关系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山峰;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干预因素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黄勇;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3 荆良;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探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赵小玲;初生乌骨鸡肝脏差异显示ESTs的筛选及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方美;匹格列酮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6 黄晋熙;毛冬青酸对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07年
7 贾红燕;凯时对犬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8 楼俭茹;多层螺旋CT(MS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9 朱少泽;雌二醇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NOS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彭旭红;肝硬化的MRI检查及临床病理对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
269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