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场磁共振正常膝关节后外侧角成像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17:19
【摘要】:目的:利用低场磁共振初步研究正常膝关节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PLC)三个主要结构(腓侧副韧带、胭肌腱、胭腓韧带)的扫描定位方式,通过比较不同定位方式下上述三结构的完整显示率,筛选出较理想的MRI显示方式,为膝关节PLC损伤的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创造条件。方法:随机选取无膝关节外伤史的受检者52例,共104个膝关节,男27例,女25例,年龄10~61岁,平均34.2岁,其中4例有关节内积液史但无明确损伤史,其余受检者膝关节均无明显不适,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使用鑫高益(XGY)0.3T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系统,膝关节专用正交线圈。扫描参数:快速自选回波(FSE)序列,TR3000ms,TE105ms,FOV200mm,矩阵 256X 175,层厚3mm,层间隔1mm。分别进行常规矢状位、常规冠状位、斜冠状位扫描,对腓侧副韧带、胭肌腱移行部、胭腓韧带显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4个膝关节腓侧副韧带在常规矢状位、常规冠状位、斜冠状位分别完整显示10、72、98例,显示率分别约9.62%、69.23%、94.23%;胭肌腱移行部在常规矢状位、常规冠状位、斜冠状位分别完整显示0、12、60例,显示率分别约0、11.54%、57.69%;胭腓韧带在常规矢状位、常规冠状位、斜冠状位分别完整显示6、14、56例,显示率分别约5.77%、13.46%、53.85%。斜冠状位扫描对腓侧副韧带、胭肌腱移行部及胭腓韧带的完整显示率均较高,尤其以腓侧副韧带显示率最高。斜冠状位扫描可连续两个层面完整显示腓侧副韧带。常规冠状位扫描对腓侧副韧带的完整显示率亦较高。常规矢状位扫描不能在一个层面上完整显示胭肌腱,但能通过连续多个层面显示胭肌腱断面。胭肌、肌肉肌腱连接部、肌腱移行部及股骨部可在连续多个层面得以显示。当胭肌囊内有少量液体时,更有利于胭肌腱的显示。斜冠状位扫描能明显提高胭肌腱移行部的完整显示的比率。斜冠状位扫描胭腓韧带完整显示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当胭肌腱移行部在一个层面完整显示时,胭腓韧带更易同时显示。当胭腓韧带在常规冠状位显示时,在斜冠状位则多数不显示。斜冠状位扫描可同时完整显示腓侧副韧带、胭肌腱移行部及胭腓韧带。结论:低场磁共振机行斜冠状位扫描在显示膝关节PLC三个主要结构上优势较明显,而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以作为膝关节PLC结构重要的显示方式,与常规冠、矢状位扫描相互补充提高显示率及诊断准确率。
【学位授予单位】:泸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45.2;R684
【图文】:
髁的胭肌凹(图4?)。逡逑3.4腓侧副韧带股骨附着处位于胭肌凹的后上方(图10①),远端附着于腓逡逑骨头、股二头肌肌腱附着处内侧(图2②)。逡逑3.5股二头肌肌腱远端附着于腓骨头的外侧面(图11)。逡逑3.6豆腓韧带近端附着于腓肠小豆骨的外缘,远端附着于腓骨头的外后缘(图逡逑12)。逡逑图2逡逑iy0[i逡逑Lula逡逑图2为同一受检者的斜冠状位连续两个层面的图像:①显示腓侧副韧带(白箭)②显示腓逡逑侧副韧带(直箭)及股二头肌肌腱(弯箭)逡逑12逡逑
图3逡逑酬逡逑Em逡逑图3为同一受检者常规矢状位图像:①显示胭肌及肌肉肌腱连接部(白箭)②-③显示胭逡逑肌腱移行部(白箭)④显示胭肌腱股骨部(白箭)逡逑1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泸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45.2;R684
【图文】:
髁的胭肌凹(图4?)。逡逑3.4腓侧副韧带股骨附着处位于胭肌凹的后上方(图10①),远端附着于腓逡逑骨头、股二头肌肌腱附着处内侧(图2②)。逡逑3.5股二头肌肌腱远端附着于腓骨头的外侧面(图11)。逡逑3.6豆腓韧带近端附着于腓肠小豆骨的外缘,远端附着于腓骨头的外后缘(图逡逑12)。逡逑图2逡逑iy0[i逡逑Lula逡逑图2为同一受检者的斜冠状位连续两个层面的图像:①显示腓侧副韧带(白箭)②显示腓逡逑侧副韧带(直箭)及股二头肌肌腱(弯箭)逡逑12逡逑
图3逡逑酬逡逑Em逡逑图3为同一受检者常规矢状位图像:①显示胭肌及肌肉肌腱连接部(白箭)②-③显示胭逡逑肌腱移行部(白箭)④显示胭肌腱股骨部(白箭)逡逑13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洁;;膝关节后外侧角急性损伤微创手术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年22期
2 姚建华;黄炎;李海鹏;;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诊治进展[J];华北国防医药;2008年04期
3 黄竞敏;王恒俊;;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的手术治疗[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年06期
4 王云;;膝关节后外侧角急性损伤微创手术的康复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年09期
5 张焱;杨柳;谭洪波;杨滨;陈光兴;郭林;段小军;;两种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术的生物力学对比性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9年03期
6 何耀华;蒋W
本文编号:2719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19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