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对纵隔子宫的临床评价

发布时间:2020-07-13 02:47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3D-SHG)对纵隔子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子宫畸形的66例患者(有症状组36例,无症状组30例)进行3D-SHG检查,与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结果对照,并在冠状切面对两组中不全纵隔子宫进行宫腔测量,计算宫腔变形率,进行组间比较。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不全纵隔子宫的宫腔变形率对判定有无流产症状的最佳临界值。结果3D-SHG诊断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完全相符。反复流产组中不全纵隔子宫剩余宫腔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宫腔变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ROC曲线分析得出不全纵隔子宫患者宫腔变形率对判定有无流产症状的最佳阈值为51%。结论3D-SH
【图文】:

声像图,宫腔镜,纵隔,三维超声


连线为底线,纵隔尖端到底线的垂直距离为纵隔长度(F),纵隔尖端到宫颈内口距离代表剩余宫腔长度(C),子宫变形率由F/(F+C)计算(图1)。记录以上数据。本研究分类依据采用美国生育学会先天性子宫畸形分类方法。图1 不全纵隔子宫的宫腔内测量声像图 3.统计学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不全纵隔子宫宫腔变形率对判定有无流产症状的最佳临界值。所有测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计算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完成。流产组与对照组的测量结果比较应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3D-SHG诊断纵隔子宫与宫腔镜结果比较对66例疑为子宫畸形的患者进行3D-SHG检查后,均获得了满意的三维子宫成像。在造影剂映衬下三维超声的冠状切面将宫底部内外轮廓显示得十分清晰。这为正确诊断纵隔子宫提供了更加准确、直观、立体的影像信息。3D-SHG与宫腔镜诊断结果比较见表1。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后诊断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完全相符,无1例漏诊或误诊。经3D-SHG诊断为纵隔子宫的58例患者中有10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完全纵隔子宫3例,不全纵隔子宫7例),其3D-SHG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图2)。表1 3D-SHG诊断纵隔子宫与宫腔镜结果比较 例检查方法 不全纵隔子宫完全纵隔子宫双角子宫3D-SHG 53 5 8宫腔镜53 5 8白色↑代表纵隔图2 宫腔镜纵隔子宫图像   2.有症状的流产组与无症状对照组中不全纵隔子宫的形态学研究(1)依据有无反复流产史将不全纵隔子宫患者分成实验组(25例)与对照组(28例),分别测量纵隔的长度(F)、剩余宫腔长度(C),然后用F/ (F+C)计算得出宫腔变形率。两组纵隔的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

宫腔镜,图像,变形率,宫腔镜


经3D-SHG诊断为纵隔子宫的58例患者中有10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完全纵隔子宫3例,不全纵隔子宫7例),其3D-SHG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图2)。表1 3D-SHG诊断纵隔子宫与宫腔镜结果比较 例检查方法 不全纵隔子宫完全纵隔子宫双角子宫3D-SHG 53 5 8宫腔镜53 5 8白色↑代表纵隔图2 宫腔镜纵隔子宫图像   2.有症状的流产组与无症状对照组中不全纵隔子宫的形态学研究(1)依据有无反复流产史将不全纵隔子宫患者分成实验组(25例)与对照组(28例),分别测量纵隔的长度(F)、剩余宫腔长度(C),然后用F/ (F+C)计算得出宫腔变形率。两组纵隔的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在反复流产组中不全纵隔子宫的剩余宫腔长度明显变短(P<0.001),宫腔变形率明显增高(P<0.001)。结果见表2。表2 流产组与对照组中不全纵隔子宫宫腔测量结果比较测量指标流产组(25例)对照组(28例)P值纵隔长度(mm) 20.96±3.02 19.28±3.50 >0.05剩余宫腔长度(mm) 16.32±2.54 22.78±3.82 <0.001宫腔变形率0.56±0.07 0.46±0.08 <0.001(2)应用ROC工作曲线对53例不全纵隔子宫患者的宫腔变形率按有无流产进行分析得出,宫腔变形率的最佳阈值为51%,此临界点作为流产与否的判定标准其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2.1%,曲线下面积为0.84 (图3)。讨  论纵隔子宫的形成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

ROC曲线,变形率,纵隔,产科并发症


率的最佳阈值为51%,此临界点作为流产与否的判定标准其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2.1%,曲线下面积为0.84 (图3)。讨  论纵隔子宫的形成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在双侧副中肾管已完全融合后,纵隔完全或部分未吸收导致子宫外形正常而宫腔内纵隔永久存在。临床上常可引起反复流产、不孕、早产、胎儿先露异常等不良妊娠及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以往对此病的认识不足及诊断方法的限制,纵隔子宫的患—129—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6年 第22卷第2期 Chinese J Ultrasound Med Vol 22 No 2 20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友谋;完全纵隔子宫足月妊娠一例[J];医学临床研究;1989年01期

2 柳惠新;纵隔子宫两侧同时妊娠1例[J];新医学;1992年10期

3 江希萍,王茹,江建南;纵隔子宫两侧同期妊娠2例报告[J];北京医学;1993年05期

4 陈秀萍;纵隔子宫双侧妊娠一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5 郭红;B超引导对纵隔子宫行早孕人工流产术[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年S1期

6 佟卫兵!130021,高魏!130021,张亚杰!130021;完全纵隔子宫小宫腔妊娠[J];中国社区医师;1996年12期

7 侯艳梅;;纵隔子宫右侧妊娠左宫角部妊娠子宫小肌瘤1例[J];工企医刊;1996年04期

8 胡永铭;阴道超声探查纵隔子宫4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9 黄少根;纵隔子宫致梗阻性难产1例[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10 苏陈艾,阿也提;介入超声诊断纵隔子宫一例[J];实用医技杂志;1997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容小翔;习惯性流产原因有多种[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江苏 主任医师 王忠民;自然流产 优生劣汰[N];家庭医生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雁威;经阴道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对纵隔子宫的临床评价[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52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52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a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