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07:01
   目的:利用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研究股前外侧皮瓣(ALTF)穿支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为ALTF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将120例健康志愿者分三个年龄组:20~39岁、40~59岁、60~75岁,各年龄段男女各20例,年龄构成比相同;采用CDFI技术对其双侧ALTF穿支血管进行检测;被检查者取仰卧位,自然伸直下肢,测量髂前上棘距髌骨外侧缘中点的距离(D);使用6L3探头,二维图像结合彩色血流图像辨认出股总动脉(CFA)、股深动脉(DFA)、股浅动脉(SFA)、旋股外侧动脉(LCFA)、LCFA降支,记录LCFA的来源血管,测量其与股总动脉分叉的距离,LCFA及LCFA降支的内径,用脉冲多普勒显示连续四个以上稳定血流频谱,测量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tam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沿着髂髌连线缓慢侧动探头进行逐步扫查,检测到穿支即测量起点位置距髌骨外侧缘中点的距离、管径,记录其血管走行类型(肌皮穿支,肌间隙皮穿支,直接皮穿支),测量血流参数;然后改用15L8探头,探测对应皮动脉,记录穿深筋膜位置距髌骨外侧缘中点的距离及血流参数;记录每侧ALTF穿支血管的数目。对LCFA、LCFA降支、穿支、皮动脉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D分为九段,髌骨外侧缘中点为0,以直方图表示各穿支起点及其深筋膜穿出点及总的穿支起点及其深筋膜穿出点所在的体表位置。 结果:股前外侧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走行层次显示清晰,CFA、DFA、LCFA、LCFA降支、穿支(管径≥0.6mm)的管径、管壁、走行位置、走行方向、是否进入皮下组织均可显示,皮动脉管径较细,最大外径约0.4~0.6mm,频谱示舒张期血流速度极低近消失,呈低速高阻单相频谱。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数量、来源、走行位置、及穿深筋膜处位置并不对称。240侧ALTF共检测到穿支动脉541支,平均2.25支(1~6支),第1支最粗大者占89.2%,可见三种类型:Ⅰ肌皮穿支(65.9%);Ⅱ肌间隙皮穿支(30.7%);Ⅲ直接皮穿支(3.4%)。LCFA内径3.92±0.85mm,LCFA降支内径2.57±1.52mm,最粗大穿支管(外)径1.49±0.39mm。178支LCFA来源于DFA,29支来源于CFA,11支来源于SFA,22支来源于CFA分叉处。541支穿支血管起点77.4%分布在第6、5、4段,最粗大穿支起点66.7%出现在髂髌连线的第6段,100%分布在第6、7、5段,深筋膜穿出点86.9%出现在髂髌连线的第4、5、3段,最粗大穿支血管深筋膜穿出点97.1%出现在髂髌连线的第4、5、6段,87.5%出现在第5、4段。各观测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左右侧及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稍高于女性(P<0.05)。降支主干,老年组与青年组、中年组比较,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DFI技术可直观地显示ALTF穿支的来源走行分布,有无变异或缺如,进行体表定位,并可评价血管质量,从而更好地指导术前ALTF设计。
【学位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445.1
【部分图文】:

二维图像,二维图像,穿支,穿深


肌间隙支二维图像

二维图像,穿支,二维图像


肌穿支二维图像

血流图,穿支,血流图


肌穿支血流图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润彬;刘成龙;;股前外侧皮瓣供区伤口的处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4期

2 陈伟明;陈桂全;邓永高;叶劲;吴日强;黄彬;;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年07期

3 俞鸣翔;张永进;徐国红;;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伴有骨外露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J];临床骨科杂志;2011年04期

4 邹文;魏在荣;张兴建;邓呈亮;孙广峰;金文虎;王达利;;乳胶-四氧化三铅液在穿支血管造影中的比例探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年03期

5 陈立科;陈四华;吴波;唐畅宇;周先培;;带髂胫束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组织缺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6 王炜;李华;;两种皮瓣一期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疗效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年09期

7 张森林;曹罡;董震;陈伟;徐金科;刘秉尧;孟昭业;;四种组织瓣移植修复颊部洞穿缺损的比较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8 崔大平;;双叶游离皮瓣一期修复内外踝皮肤缺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9 谭红枫;;部分保留深筋膜血管网对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3期

10 尹英;郭红艳;厉婷;曹书艳;邱翠华;李静;;组织瓣移植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奕恒;股前外侧区穿支血管三维重建与修薄皮瓣血供关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2 章建荣;颈横动脉跨区供血的颈肩背反流轴型皮瓣[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3 杨红岩;DIEP皮瓣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及相关解剖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陈胜华;下肢血管的三维重建及相关组织瓣设计改进的解剖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5 张继;扩张预制对跨区供血轴型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关金花;蒙古族英雄史诗的结安答母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朱跃良;复杂跟腱损伤的病因学、重建术式设计及相关解剖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8 斯仁巴图;鄂温克语和蒙古语语音及名词语法范畴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胡凡;天幕裂孔区显微解剖及手术入路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赵天兰;狭长窄蒂长宽比与任意皮瓣成活面积关系及其成活机理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万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D];吉林大学;2012年

2 栗翠英;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3 夏晓丹;股外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4 邵侠;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比较及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卢尚峰;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高寿松;股前外侧脂肪筋膜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部凹陷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商子寅;扩张后穿支皮瓣轴型化研究及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张成虹;臂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张继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远端皮肤缺损[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淼淼;扩张穿支皮瓣的动物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7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37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3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