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MRA评估正常成人Willis环脑血流分配

发布时间:2020-10-18 05:22
   目的:联合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的多种成像序列和弥散加权成像序列(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前瞻性研究Willis环组成动脉的形态变异对颅内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血流量分配及总血流量(total cerebral blood flow,TCBF)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由临床申请在本院进行头颈部MRA检查的病例共560例,均使用GE公司1.5T Twin-Speed Infinity with ExciteⅠ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及配套8通道头颈部线圈。对所有病例依次行脑DWI、头颈部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RA,3D CE-MRA)、三维时间飞跃法(three 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3D TOF)、MR相位对比电影法(MR phase contrast-cine,MR PC-cine)扫描。在上述病例中筛选出在DWI序列上排除脑实质病变、3D CE-MRA排除头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图像质量较好且检查序列完备的受检者共106例(男61例,女45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1±14岁)构成本研究组。研究对象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晕,临床查体均无局限性神经学体征和病理反射。3D TOF用于评估Willis环形态。MR PC-cine法获得的源图像数据经工作站(AW4.0)血流分析(CV Flow)软件计算处理后,得到颅内双侧ICA和BA的平均血流量值,根据公式计算TCBF(TCBF=双侧ICA血流量+BA血流量)。主要分析Willis环Ⅱ型(前循环完整而后循环不完整型)中各亚型(典型型、变异型、发育不良型)组内双侧ICA间平均血流量的差异;组间ICA、BA平均血流量及TCBF的差异,进而确定Willis环形态变异,主要指具有胚胎性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或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A1段发育不良对颅内双侧ICA、BA血流分配和TCBF的影响。 结果:Ⅱb型中单侧胚胎性PCA存在(Ⅱb单胚胎性后存)组中胚胎性PCA同侧的ICA血流量显著高于对侧、高于Ⅱa型中单侧后交通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communicating artery, PCOA)存在(Ⅱa单后存)组ICA平均血流量(p<0.05),而Ⅱa单后存组中双侧ICA间血流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A血流量、TCBF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b单胚胎性后存组中BA血流量有低于Ⅱa单后存组中BA血流量的趋势。Ⅱc型中ACA A1段发育不良且双侧后交通动脉不存在(Ⅱc双后无)组中A1段发育不良同侧的ICA血流量显著低于对侧,低于Ⅱa型中双侧后交通动脉不存在(Ⅱa双后无)组中ICA平均血流量(p<0.05),而Ⅱa双后无组中双侧ICA间血流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A血流量、TCBF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lis环完整典型型(Ⅰa型)组中双侧ICA间血流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CBF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减少趋势。 结论:正常人颅内ICA、BA血流分配部分地受Willis环形态变异的影响。当存在单侧胚胎性PCA变异时,同侧ICA血流量显著高于对侧,而BA血流量下降。当存在ACA 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时,同侧ICA血流量显著低于对侧,而BA血流量无显著变化。Willis环呈Ⅰa、Ⅱa型时双侧ICA血流量分配不受PCOA是否存在或完整的影响。正常人TCBF不受Willis环形态变异的影响,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MRA不仅可直接显示颅内血管形态,还可提供血液动力学方面的信息,评估各种脑血管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时,结合血管形态可能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R445.2
【部分图文】:

胚胎型,变异型,单侧,同侧


天津医乖}人学硕1泪日艺生论文图3a、bwillis环Ila典型型,单侧PCOA存在(Ila单后存)图4a、 bWillis环Ilb变异型,单侧胚胎型PCA,PCOA管径大于同侧 PCAPI段(nb单胚胎性后存)

单侧


bwillis环Ila典型型,单侧PCOA存在(Ila单后存)

发育不良,单侧,双侧,人学


a、bWillis环llc发育不良型,单侧ACAAI段发育不良,双侧PCOA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龙辰;李斌;肖云峰;乔瑞华;;基于信噪差分比方法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在头颅血管造影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年04期

2 邹立秋;石桥;刘晓怡;刘新;江锦赵;冯飞;戚玉龙;刘鹏程;;FSD-bSSFP非增强MRA下肢动脉病变诊断的初步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8期

3 周好乐;杜小燕;路静;王迎;陈振文;;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变异缺失遗传特性分析及脑缺血模型高发群体的初步培育[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4 尹黎英;李燕红;马建英;邓超;李慧渊;李国平;;大脑后动脉梗塞的影像学表现及发病机制探讨[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王萱;薛华丹;金征宇;;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结合时间空间标记反转脉冲技术在肝脏无对比剂磁共振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协和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6 曲浥晨;;超声可作为肾动脉狭窄的一线筛查工具[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06期

7 李会娟;;以眩晕首发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2期

8 ;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英文缩略语[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年04期

9 ;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英文缩略语[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年05期

10 ;本刊可以直接使用的英文缩略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丛海;Willis环前部动脉瘤相关显微解剖学研究及显微手术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治疗结果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陈述花;正常国人Willis环的MRA形态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实验和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3 吕发金;脑血管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4 王小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磁共振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5 恽虹;3.0T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微栓塞研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龙;MRA评估TIA患者颅颈动脉病变与Willis环代偿[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2 王瑞敏;MRA评估正常成人Willis环脑血流分配[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3 刘霞;闭合性颈椎创伤合并椎动脉损伤征象的文献统计分析及临床观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琛玮;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应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5 林锐;零点充填技术抑制小血管节段性狭窄伪影的模型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6 冯佳;CTA与MR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D];浙江大学;2006年

7 胡安明;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邢振华;后循环缺血病人血管结构异常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9 熊昕;Willis环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10 殷萍;分水岭梗死的发病机制及Willis环开放形式对其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5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45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0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