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场磁共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17:49
背景和目的: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女性肿瘤的首位,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每9名妇女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将患乳腺癌。我国原为乳腺癌低发国家,但近年来,随着生育模式、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向年轻化,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和生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提高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重要措施。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05月至2009年0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例55例,女性53例,男性2例;年龄21~67岁,平均44.5±10.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磁共振共检出72个病灶,其中恶性肿瘤27例,30个病灶;良性病变28例,42个病灶。 检查使用Siemens Magnetom Trio Tim 3.0T磁共振仪、专用双穴乳腺相控阵表面线圈,双侧乳腺、全乳同时扫描。所有病灶均行先行常规MR成像,然后依次行DWI、DCE-MRI扫描。常规MR成像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梯度回波序列(three-dimensional fast low angle shot spoiled gradient-echo,FLASH-3D)序列,横轴位T_1WI,和快速反转恢复序列(Turbo inversion recovery,TIR)横轴位T_2WI。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平面回波序列(spin echo-echo planner imaging,SE-EPI),扩散敏感因子b值取0s/mm~2、500s/mm~2、1000s/mm~2,层厚:4.0mm。DCE-MRI采用FLASH-3D序列,横轴位T_1WI,加脂肪抑制,TR/TE:4.23ms/1.57ms,层厚:0.9mm。注射对比剂前先平扫一次,平扫结束后从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0.1mmol/kg,并用25ml生理盐水冲管,注射速度2.5ml/s。平扫结束后第20s开始增强扫描,并行连续无间断扫描6次。单次扫描时间60s,全乳扫描时间共计7min23s。将所得DWI及DCE-MRI图像传送Syngo工作站,使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计算软件及Mean Curve动态增强曲线生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病变的形态特征、不同b值时的ADC值、早期增强率、强化峰值、达峰时间、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病变性质进行判断。以术后标本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MR形态学、DWI、DCE-MRI及联合成像对乳腺疾病定性的诊断价值。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选择避开出血、液化、坏死、囊变、钙化等区域,于病灶最大层面选取早期强化最显著的区域作为ROI;于对侧正常乳腺腺体组织丰富的相同区域选取相同大小ROI作为对照。 结果:55例乳腺疾病患者,MRI检出及病理证实72个病灶,其中恶性肿瘤27例,30个病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3例25个病灶,导管内癌3例4个病灶,浸润性小叶癌1例1个病灶;良性病变28例,42个病灶,其中纤维腺瘤11例21个病灶,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1个病灶,囊肿2例4个病灶,炎症5例6个病灶,乳腺腺病7例9个病灶,男性乳房发育1例。 31.9%病灶(23/72)在磁共振平扫不能被检出,结合增强后的形态学特征对乳腺癌的检出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75.0%。66.7%良性病灶(28/42)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边界清晰,强化均匀:86.7%恶性病灶(26/30)为不规则形或有毛刺,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匀。DWI显示97.6%良性病变(41/42)及所有恶性病灶。在b=500和1000s/mm~2时,恶性病变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257±0.279×10~(-3) mm~2/s、1.021±0.192×10~(-3) mm~2/s;良性病变组平均ADC值分别是1.549±0.341×10~(-3)mm~2/s、1.397±0.216×10~(-3) mm~2/s;正常组织组分别是1.974±0.492×10~(-3) mm~2/s、1.764±0.432×10~(-3) mm~2/s。恶性-良性组、恶性-正常组和良性-正常组之间的平均ADC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50.998,P<0.001;F=84.646,P<0.001)。b=500 s/mm~2时,以1.5×10~(-3)mm~2/S为界,ADC值诊断的敏感度86.7%、特异度76.2%、准确度80.5%、阳性预测值72.2%和阴性预测值88.9%;b=1000 s/mm~2时,以1.2×10~(-3) mm~2/s为界,ADC值诊断的敏感度80.0%、特异度85.7%、准确度83.3%、阳性预测值80.0%和阴性预测值85.7%。以早期增强率≥80%为恶性、<80%为良性,良、恶性病变的早期增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73,P<0.01),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9.5%。以早期增强率≥100%作为恶性标准,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73.8%。良、恶性病变强化峰值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18)。90.0%恶性病变(27/30)的达峰时间≤3min,14.3%良性病变(6/42)的达峰时间≤3min,良、恶性病变达峰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46.7%恶性病灶(14/30)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Ⅲ型,50.0%恶性病灶(15/30)为Ⅱ型,66.7%良性病灶(28/42)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Ⅰ型,16.7%良性病灶(7/42)为Ⅱ型,4.7%良性病灶(2/42)为Ⅲ型,11.9%良性病灶(5/42)为Ⅳ型,良、恶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84,P<0.01)。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取Ⅱ、Ⅲ型曲线为恶性病变,Ⅰ型、Ⅳ型曲线为良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78.6%,准确性为86.1%。 结论:(1)常规MRI平扫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2)在b=500s/mm~2和1000s/mm~2时乳腺癌、良性病变和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不同,通过ADC值的测定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3)乳腺癌、良性肿瘤、正常组织的平均ADC值呈逐步递增趋势,在b=500s/mm~2和1000s/mm~2时设定ADC值为1.5×10~(-3)mm~2/s和1.2×10~(-3)mm~2/s,对乳腺癌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4)DCE-MRI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DCE-MRI联合DWI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445.2;R655.8;R737.9
【部分图文】:
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分布图,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在40一50岁之间
例乳腺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布图
图sa、sd右乳纤维IJ泉瘤,横轴位TIWI旱稍低信号,T:Wl’,毛.fl’J信写图sb、se男性乳房发育,横车!11位Tlwl呈等信号,T:WT‘f冬高信号图se、sf石一乳纤维J像瘤,横车111位T;Wl旱等信号,T,Wl’l毛低信号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0408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R445.2;R655.8;R737.9
【部分图文】:
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分布图,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在40一50岁之间
例乳腺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布图
图sa、sd右乳纤维IJ泉瘤,横轴位TIWI旱稍低信号,T:Wl’,毛.fl’J信写图sb、se男性乳房发育,横车!11位Tlwl呈等信号,T:WT‘f冬高信号图se、sf石一乳纤维J像瘤,横车111位T;Wl旱等信号,T,Wl’l毛低信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捷;杨忠;朱进;孙国平;徐坚民;;乳腺非肿瘤性病变的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8年06期
2 王守安,孙浩然,白人驹,孙泽民;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MRI检查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年01期
3 陈蓉,龚水根,张伟国,陈金华,何双梧,刘宝华,李增鹏;乳腺肿瘤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年10期
4 娄路馨;彰俊杰;时高峰;;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年04期
5 罗建东;叶泳松;张雪林;石灵春;;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05期
6 赵应满;袁利;;MRI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12期
7 陈蓉,龚水根,张伟国,陈金华,何双梧,刘宝华,李增鹏;乳腺癌MRI形态学表现与病理、分子生物学相关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年06期
8 吴宁;;乳腺癌的影像诊断:流行病学变化带来的挑战以及目前的形势与任务[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年04期
9 顾雅佳;冯晓源;唐峰;彭卫军;毛健;杨文涛;;乳腺肿瘤的MRI扩散特征及参数选定[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年05期
10 冯赟;刘士远;王晨光;陶晓峰;王金林;王俭;;功能MRI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2870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7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