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07:37
   目的进展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预防和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通过对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到可能对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影响的预测指标或危险因素,为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发现、预测及治疗提供临床相关资料。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病人120例,均为发病24h内的急性期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量化评分,根据脑梗死进展与否将患者分为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其中进展组27例,非进展组93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登记: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症史及吸烟史;对临床及实验室检测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包括体温、血常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入院后均完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通过NIHSS评分及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比较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clinical-DWI mismatch,CDM)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将120例患者分为侧脑室旁梗死组、分水岭梗死组、脑叶梗死组、基底节区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比较各组中进展性脑梗死所占比率;通过磁共振脑动脉成像(MRA)及颈动脉彩超评价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比较其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结果1、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症史及吸烟史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入院时进展组患者NIHSS评分为7.7±1.6分,而非进展组入院时为4.7±2.3分,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ASPECTS评分、体温、纤维蛋白原、血白细胞计数、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空腹血糖高于非进展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20例病人中符合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CDM)者有30例,其中进展组为17例(17/27,63.0%),而非进展组为13例(13/93,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进展组27例患者中,侧脑室体旁梗死者8例(29.6%),分水岭梗死者9例(33.3%),脑叶梗死者5例(18.5%),基底节区梗死者3例(11.1%),大面积梗死者2例(7.4%);而非进展组93例患者中,侧脑室体旁梗死者13例(14.0%),分水岭区梗死者12例(12.9%),脑叶梗死者27例(29.0%),基底节区梗死者35例(37.6%),大面积梗死者6例(6.5%),梗死部位位于侧脑室体旁或分水岭区的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5、进展组中,MRA显示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者11例(11/27,40.7%),非进展组为18例(18/93,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CDM)、MRA显示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是进展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预测指标。 结论1、入院后空腹血糖升高可能是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2、进展组中侧脑室体旁或分水岭区脑梗死的出现率较高,入院时NIHSS评分也较高,可能对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早期预警意义。3、通过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MRA显示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是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预测指标。
【学位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445.2;R743.3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例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进展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彦;李传达;;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杨霄伟;齐宇;李艳丽;;进展性脑梗死影响因素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年03期

3 钟建荣;邱欣良;;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15期

4 李梅笑;;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17期

5 王瑞祥;;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17期

6 李艳捧;郝秋艳;于艳芳;王兴杰;;化痰通络汤治疗进展性脑梗死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1期

7 闫鹏;姜玲;;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04期

8 高秀菊,刘秀芬,刘文丽;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5期

9 何建新;;医源性因素导致进展性脑梗死48例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14期

10 周仁华;;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志峰;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肾脏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2 孙志华;脑缺血半暗带影像学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3 徐鹏举;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细胞肝癌诊断方面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张凯;3T~1H磁共振波谱对颅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张晓明;3.0T磁共振及功能成像在直肠癌的应用:术前诊断,分期及其与肿瘤微结构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6年

6 张水兴;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在MR脑灌注成像初步应用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7 白旭;应用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估星形细胞肿瘤病理级别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8 张刚;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9 董爱生;肝细胞癌弥散加权成像研究及肝脏肿瘤活体和离体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10 李绍林;CT灌注成像与MR弥散加权成像对兔肝脏纤维化模型病理变化定量诊断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凯辉;临床—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2 李宁;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2年

3 酒泉;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4 陈捷;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5 孙瑜;丁苯酞联合降纤、抗血小板多靶点治疗进展性脑梗死[D];吉林大学;2010年

6 霍长禄;进展性脑梗死的脑血管储备能力相关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1年

7 赵艳茹;溶血磷脂酸预警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8 王秋月;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D];延边大学;2010年

9 成江;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及血清IL-1β、IL-6水平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10 李秀军;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80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80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3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