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磁共振联合光学示踪技术在头颈纵隔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0-11-12 07:51
   目的:磁共振成像能较清晰的显示头颈部及纵隔内病灶及其周围正常结构,便于精确定位及提供安全的穿刺入路,将新颖的开放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与光学导航技术相结合作为导引技术应用到头颈部及纵隔微创介入性穿刺活检术中,对开放式磁共振光学追踪导航技术在头颈纵隔穿刺病理学活检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诊断准确性进行评价。 方法:本单位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认定许可了这项回顾性研究。从本单位电子病历档案中选择曾在本科室行磁共振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活检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头颈部病例共77人,其中男性51人,女性26人,平均年龄43岁(11-88岁),所有病灶的平均直径是3.0cm(范围,1.0-7.8cm)。12例(15.6%)囊性病灶及7例(9.1%)直径小于1.5cm的实性病灶行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其余58例(75.3%)实性病灶均行穿刺组织切割活检术。77例病例中有23例(29.9%)为了使病变显示更加清晰而在穿刺前静脉注射磁共振造影剂(Gadolinium-DTPA,0.2ml/kg)。纵隔病例共59人,其中男性38人,女性21人,平均年龄45岁(16-73岁),所有病灶的平均直径是3.7cm(范围,1.0-11.5cm),活检方式包括22例细针穿刺抽吸和37例组织切割活检,对于直径大于或等于3.5cm的,未毗邻大血管或支气管的直径在1.5-3.4cm之间的纵隔占位,我们采用组织切割枪活检技术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小于或等于1.4cm的,紧密毗邻大血管和支气管的直径在1.5-3.4cm之间的纵隔占位,我们用细针穿刺抽吸术进行细胞学涂片检查。穿刺术中分别应用三种不同的进针通道,20例后纵隔病灶及1例中纵隔病灶应用椎旁胸膜外途径,19例前纵隔病灶应用胸骨旁胸膜外途径,对于经胸骨旁或椎旁途径不能到达的病灶,我们应用经肺穿刺途径(其中6例前纵隔病灶,7例中纵隔病灶,6例后纵隔病灶,共19例),应用的设备仪器包括:开放型磁共振扫描仪(0.23-T, Outlook Proview,菲利普,荷兰),红外线型光学示踪定位导航系统(iPath200, Panorama,菲利普),室内操控台,室内监视器及磁共振兼容型外科聚焦灯,直径20cm柔性发射接收表而线圈等。红外线型光学示踪定位导航系统(iPath200, Panorama,菲利普)包括校准模具,固定在磁体上的带有反光球的示踪器,带有反光球的持针器及一台红外线发射接收相机。通过比较固定在磁体上的反光球反射的光线的空间位置,红外光学发射接收相机可实时地追踪定位持针器的相应空间位置。对于活检枪切割活检技术,我们应用自动活检枪系统,包括15cm,16G,磁共振兼容的穿刺针鞘和20cm,18G非磁共振兼容活检枪,对于细针抽吸术,我们应用15cm,18G磁共振兼容型同轴穿刺针和20cm,20G磁共振兼容型抽吸针。对穿刺技术成功率、切取或针吸的次数、诊断精确性、操作时间及并发症进行评估。诊断精确性能通过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来表示。病灶的最终诊断(金标准诊断)定义为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对那些未行外科切除的病例,其最终诊断定义为穿刺活检术后平均10个月(范围,6-24个月)的影像学及临床随访后的诊断。 结果:所有病例的低场磁共振成像图像质量经两位介入手术者评估均达成共识并达到介入穿刺要求。77例头颈部病例均穿刺成功并取得足量标本供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成功率为100%,有两例病人各有一次较大的术中身体位置移动而分别进行了各自的重新扫描定位(2/77,2.6%),对于19例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病例,平均针吸次数为2.3次(范围,1-4次)以获得足量细胞学标本;对于58例组织切割活检术,平均针切次数为为3.4次(范围,,2-6次)以获取足够量组织标本供病理学检查。77例头颈部病灶经穿刺活检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为恶性41例(53.2%),良性36例(46.8%),共有42例(25例恶性,17良性)在活检术后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并取得手术病理以便与活检结果相对照比较分析,另外未行外科切除的35(45.5%)例(16例恶性,19例良性)病灶的最终诊断结果通过影像学及临床随访得出。59例纵隔病例中有57例穿刺成功并取得足量标本供病川学或细胞学检查,成功率为96.6%,有两例未能成功切取足量的组织标本以供病理学诊断,包括一例2.Ocm大小中纵隔病灶和一例1.5cm大小前纵隔病灶。对于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病例,平均针吸次数为3次(范围,2-4次)以获得足量细胞学标本;对于组织切割活检术,平均针切次数为4次(范围,3-6次)以获取足够量组织标本供病理学检查。57例纵隔病变经穿刺活检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为恶性41例(71.9%),良性16例(28.1%)。共有18例(恶性10例,良性8例)在活检术后行外科切除术并最终得出外科病理学最终诊断,另外39例(恶性31例,良性8例)未行手术切除术,其最终诊断由影像学及临床随访得出。对于磁共振导引下的头颈部穿刺组织切割枪活检术的整个过程平均用时30分钟(范围20-47分钟),细针抽吸术的整个过程平均用时25分钟(范围15-37分钟),所有的病例穿刺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有4例(4/77,5.2%)轻微并发症发生,包括3例穿刺部位自愈性出血和1例轻微面部麻木,也未作进一步处理而症状消失。对于磁共振导引下的纵隔穿刺活检术的整个过程平均用时30分钟(范围20-50分钟),其中有3例发生了轻微咳血,2例发生了轻度气胸。磁共振结合光学追踪导航系统导引下头颈部、纵隔病变穿刺病理学或细胞学活检的敏感性分别为93.2%,93.2%,特异性分别为100%,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81.2%,准确性分别为96%,94.7%。 结论:磁共振扫描无电离辐射损害,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外,还保证了术者在扫描床边及时完成穿刺及扫描,快速扫描序列的应用,使患者能在一次憋气时完成扫描并得到良好的胸部纵隔图像,并能清晰地显示出纵隔内病灶。开放式磁共振光学导航导引头颈部及纵隔穿刺活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此技术能准确获取病变组织并获得了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结果,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为经皮穿刺组织活检术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导引技术选择,对于头颈深部的、毗邻血管神经或骨性结构的病灶及纵隔毗邻大血管或气管的病灶尤为有用。随着开放型磁共振扫描设备的应用、导航技术的研制与开发、磁兼容设备及器械的生产及用于介入操作过程的快速扫描序列的成熟,磁共振导航技术的临床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445.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文论文
    第一部分 磁共振导航系统引导下头颈部活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第二部分 磁共振导航系统引导下纵隔活检
        2.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
    1 MRI-guided head and neck biopsy
        Abstract
        1.1 Introduction
        1.2 Material and Methods
        1.3 Results
        1.4 Discussion
        References
        Tables and Figures
    2 MRI-guided Mediastihum Biopsy
        Abstract
        2.1 Introduction
        2.2 Material and Methods
        2.3 Results
        2.4 Discussion
        References
        Tables and Figures
    Review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义质;干锦华;胥方元;陈永光;;健康教育在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李劲松;叶敏;龙舟;张文波;黄进兴;谢锋;;椎管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年10期

3 王小乐;曹和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8例无创影像学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6期

4 范亦辉;吕传国;顾伟;郁冬梅;顾青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用于胰胆管疾病的误诊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18期

5 刘国民,潘继南;磁共振检查发现脑囊虫病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5年06期

6 王俭,郝楠馨,刘光华,韩希年,肖湘生;肝血管瘤不典型磁共振表现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7年04期

7 李立光 ,崔红;保持自主呼吸的小儿在异丙酚麻醉下做磁共振检查[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年02期

8 吕国义;殷洁;;磁共振检查与铁磁性投射物的安全相关性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6年14期

9 姚学会;胡牧;李选;陈仲强;;磁共振检查流程再造的方法与效果初探[J];中国卫生经济;2006年09期

10 顺顺;;长期血压高要做CT检查[J];人人健康;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玉波;磁共振联合光学示踪技术在头颈纵隔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D];山东大学;2013年

2 雷晶;磁共振纳米铁颗粒成像技术在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中的基础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建军;磁共振对小肠肠壁结构及肠壁缺血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曲晓峰;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常丹丹;磁共振多技术扫描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郑刚;术中磁共振、功能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皮层电刺激在中央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7 张元凯;四肢肿瘤的微结构与生物学行为及动态增强磁共振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雷杰;磁共振膝关节透明软骨成像实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邱龙华;基于Endoglin靶大鼠胶质瘤的磁共振分子影像学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章熠;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铁质沉积特点[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德朝;磁共振评价面神经血管压迫的图像质量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余琼;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对肿瘤诊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吕银章;3.0T磁共振神经成像在脊神经病变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迪;数值混合方法设计与优化磁共振射频线圈[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5 党荣广;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食管癌精确放疗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6 朱乐发;膝关节软骨损伤磁共振双回波稳态序列参数优化及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钊超;CT及磁共振在肺结节应用及肺癌分期的新进展[D];山东大学;2012年

8 王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9 文洁;乳腺疾病的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穆允凤;急性PTSD的磁共振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0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880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d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