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组HC2和TCT及其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准确性
本文关键词:不同年龄组HC2和TCT及其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准确性
更多相关文章: HC2 TCT 宫颈上皮内瘤变 诊断 阈值 年龄
【摘要】:研究背景宫颈癌是世界上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与发展的连续过程,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阶段。持续性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导致CIN和宫颈癌的重要危险因素。CIN1的患者有很高的自然消退率,其进展为高级别病变风险极低,一般并不需要临床干预,定期随诊即可。一般把CIN2作为治疗的起点。宫颈癌筛查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手段,明显的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宫颈细胞学和HPV检测是目前最重要的筛查手段,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口HPV DNA杂交捕获二代测试(Hybrid Capture 2 test, HC2)分别是其目前应用最广的检测技术。目前世界上HPV检测主要用于微小细胞学异常(包括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tion, 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LSIL))的分流和与宫颈细胞学的联合筛查。但是,因为微小细胞学异常的HPV感染率较高,其分流价值有限。既往有很多研究尝试提高HC2的诊断阈值来降低阴道镜转诊率,但仍存在争议。最近,几项大型的随机对照实验显示,HPV比宫颈细胞学更适合作为CIN的一线初筛。2012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发表的宫颈癌筛查指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有着不同的筛查策略。这是,因为不同年龄的女性有着各自的特点,其宫颈癌与CIN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异,其发病的高危因素也各不相同,比如HPV感染率和宫颈细胞学等。临床上对不同年龄的女性也应该有着不同的处理策略。研究目的探究不同年龄组HC2和TCT及其联合检测在CIN中的诊断准确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行阴道镜活检的患者资料。纳入患者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未接受过宫颈锥切治疗(环形电切术或冷刀锥切)或子宫全切术;(2)之前10年内未接受过物理治疗;(3)行阴道镜活检之前三月内有TCT和HC2的结果;(4)未处于妊娠状态。共计纳入患者1168例。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六组,分别为:-30,31-35,36-40,41-45,46-50,51-。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和四格表法分析并比较:(1)不同年龄组HC2对CIN的诊断准确性;(2)不同年龄组TCT对CIN的诊断准确性;(3)不同年龄组TCT分流下HC2对CIN的诊断准确性;(4)不同年龄组HC2分流下TCT对CIN的诊断准确性;(5)不同年龄组HC2和TCT联合检测对于CIN的诊断准确性;研究结果(1)在所有纳入人群中,HC2对CIN的AUC值为0.567(95%CI:0.538-0.586)。50岁以上患者的AUC值高于50岁以下患者(P0.05)。(2)各年龄组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的最佳诊断阈值都大于1 RLU/CO。随着年龄的提高,其最佳诊断阂值也随之升高。在30岁以下患者中其最佳诊断阈值为5.33 RLU/CO,31-50岁患者中最佳阈值为118.16 RLU/CO,在50岁以上人群中,其最佳诊断阈值为420.16 RLU/CO。(3)用HC2分流TCT时,在ASCUS患者中,各个年龄组之间AU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SIL的患者中,其AUC的差异表现同总体人群一致。(4)当以ASCUS为界时,TCT单独检测在各个年龄组的约登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诊断的准确性无差别。当以LSIL为界时,相对于总体人群,30岁以下患者的约登指数下降(P0.05),31-50年龄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50岁以上人群升高(P0.05)。并且,30岁以下,31-50岁和50岁以上三组之间两两之间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5)在HPV阳性患者中,TCT(LSIL为界)检测的约登指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在30岁以下人群,31-50岁和50岁以上人群中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除了在30岁以下人群,HPV作为初筛的约登指数高于TCT作为初筛(P0.05)。(6)当TCT以ASCUS为界时,各年龄组患者约登指数无明显差别。当TCT以LSIL为界时,50岁以上患者中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P0.05)。但是30以下患者和31-50岁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7)当TCT以ASCUS为界时,联合检测相比于单独进行TCT检测的约登指数明显升高(P0.05)。并且相对于HC2阈值为1 RLU/CO时,当提高HC2阈值到100 RLU/CO的时候,其约登指数更加升高(P0.05)。当TCT以LSIL为界时,联合检测与单独进行TCT检测的约登指数无统计学差异,改变HC2阈值亦不能改变结果。研究结论(1)单独进行HC2和TCT检测以及HPV作为初筛时在50岁以上患者中的诊断准确性都高于50岁以下患者。TCT作为初筛和联合检测时各年龄组诊断准确性无差别。(2)适当的提高HC2的诊断阈值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且随着年龄的提高,其最佳诊断阈值也随之升高。(3)30岁以上人群中,HPV初筛比TCT初筛的诊断准确性更高。(4)HC2和TCT联合检测比于单独进行TCT检测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关键词】:HC2 TCT 宫颈上皮内瘤变 诊断 阈值 年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符号说明12-13
- 1、前言13-15
- 2、方法15-21
- 3、结果21-26
- 4、讨论26-31
- 5、结论31-32
- 附表32-37
- 附图37-46
- 参考文献46-49
- 文献综述49-74
- 参考文献61-74
- 个人简历74-75
- 致谢75-7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可燕;宣仲英;边丹秀;陈瑜;;淑宁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6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年08期
2 高冬梅;才华;;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分析[J];工企医刊;2008年04期
3 李涛;;宫颈上皮内瘤变防治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28期
4 邢大宏;;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的关系及高危因素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09年21期
5 贺锦曦;李爱禄;饶靖红;李纯孝;;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3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年30期
6 倪少纯;;宫颈上皮内瘤变12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年12期
7 周桂芝;;宫颈环形电切除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50例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10期
8 ;环透热切除术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年10期
9 常青,任玉香,龙玲,梁志清;8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2期
10 郑巧荣,崔金全,程艳;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胸苷酸磷酸化酶表达[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瑞霞;杨丽;;3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戴志琴;吴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处理[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马建婷;邵华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关系[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俞梅;朱兰;郎景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赵丽芬;黄悦来;武晓敏;;宫颈环切术对2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价值[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林群;;宫颈上皮内瘤变56例病例分析[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凤娣;朱华;胡燕;;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的临床研究[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费何;;对比增强超声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初探[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9 吴玉宁;;宫颈上皮内瘤变30例临床病理分析[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10 张淑兰;;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进展[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煜\,
本文编号:1066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06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