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关键词: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妇科恶性肿瘤组65例、妇科良性肿瘤组55例、健康对照组70例,采用自动荧光磁微粒酶免分析法检测血清中CA199、CA125的含量,采用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的含量。结果:妇科恶性肿瘤组血清中CA125、CA199、CEA的水平明显高于妇科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良性肿瘤组血清中CA125、CA199、CEA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25、CA199、CEA联合检测对早期妇科肿瘤诊断的阳性率较单独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恶性组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项检测曲线下面积。结论: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妇科肿瘤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对妇科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分类号】:R737.3
【正文快照】: 糖类抗原125(CA125)是目前临床上用来诊断和监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但CA125在许多良性和恶性病变中均显示水平升高,具有非特异性,在生殖系统炎症、卵巢良性肿瘤和子宫肌瘤时血清浓度亦会增高。近年来,糖类抗原199(CA199)在妇产科领域中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冬妍,董艳娥,郭淑光,高云霞;比较血清CEA、CA199、CA125、CA724对卵巢癌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价值[J];辽宁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2 郎景和;妇科肿瘤标志物及其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露;张木坤;陈景连;黄仁青;;血清CA125、CA199与CEA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J];重庆医学;2011年24期
2 王莲哲;王福梅;廖春丽;杨海波;陈兰英;;肿瘤标志物在泌尿生殖系统癌诊断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09年13期
3 刘素春;梁荣伟;;宫颈癌患者联合检测血清CA125、Cyfra21-1、CA724及CEA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9年10期
4 彭莉;朱传金;赵秀媛;刘美芹;刘玉红;;CEA、AFP、CA125在卵巢癌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1期
5 詹惠英;;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CA724水平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4期
6 陈忠;刘云;朱自力;刘莉;陆小鹏;张军;李建刚;;五项肿瘤标志物RIA诊断卵巢癌的临床价值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5期
7 邵丽佳;徐瑞龙;胡轶;;血清CA125、CA199、CEA单检及联检对诊断卵巢癌的临床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年01期
8 张春艳;周东霞;王恩波;张树敏;;卵巢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和IL-8联检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年06期
9 黄瑞英;;血清CEA、AFP、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11年03期
10 杜秀英;侯志敏;于贵玲;;恶性危险指数在卵巢恶性肿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J];河北医药;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邢艳;hCG对人卵巢癌3AO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与LH/hCG受体的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闫震;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IGF-Ⅰ、-Ⅱ和IGF-ⅠR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04年
3 唐兆前;卵巢癌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与结构和表型变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红艳;Ki-67与MMP-7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韩娟;SELDI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6年
3 鲍宏宇;IGF-1在内异症、卵巢癌中的表达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孙士波;CA72-4、CA242、CEA检测对肺癌合并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D];昆明医学院;2007年
5 范明君;单剂铂类与铂类联合环磷酰胺/拓扑替康对晚期卵巢癌腹腔化疗效果的对照观察[D];山东大学;2008年
6 张媛媛;FOXC2蛋白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D];吉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银霞,于兰,吕同德,董菊子;糖类抗原CA125免疫放射分析及其临床价值[J];实用肿瘤杂志;2001年01期
2 刘金玲,邬谨慧,李君,马堪悦,徐世杰,焦书竹;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清CA125值的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军;;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山东医药;2007年14期
2 高立;;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8年02期
3 周智勇;韩英;曹建彪;;肿瘤标志物及血小板计数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华北国防医药;2007年01期
4 吴弟梅;;肿瘤标志物在诊疗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2期
5 王玉;杨晓春;申咏梅;宋妙丽;;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1期
6 张效本;阮秀花;;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AFP阴性肝癌诊断的互补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6期
7 何燕霞;王俊萍;宋改芳;;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检对消化道癌的诊断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24期
8 胡蓉;何华;邓辉;;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11期
9 罗晓红;段朝晖;潘昆贻;王英;曾海燕;;血清CA125、CA199及CEA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10 杨光;唐锁勤;王建文;刘英;刘立真;冯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神经母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曾燕;李建刚;;肿瘤相关抗原CA—125,CEA,CA—50联合检测妇科肿瘤的临床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杨光;唐锁勤;王建文;刘英;刘立真;冯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神经母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温怀凯;王倩;;血清CEA、CA19-9、CA12-5、CA72-4、CA50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原新红;田亚平;郭广宏;;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的评价[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王雅杰;张锟;方芳;姚见儿;齐军;吕虹;李国祥;郑艳颖;周雪雷;蔡勇华;李久彤;孙艳艳;索凤霜;康熙雄;;应用液体芯片技术联合检测癌胚抗原、19片段角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于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6 徐锋;史忠明;许琼瑜;;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5-3、CA19-9检测在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蒋晓婷;;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胡蓉;何华;邓辉;;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疾病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9 张爱敏;;CEA、CA125及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肾癌诊治的临床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10 倪然;吴逸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在肺癌预警中的应用[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09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鸣;妇科肿瘤必须早防早治[N];北京日报;2002年
2 张梅珍;被车祸“掩盖”的妇科肿瘤[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妇科肿瘤治疗要做到千方百计[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吴正芝 副主任医师;更年期妇科肿瘤如何应对[N];医药经济报;2009年
5 尤志军;几种有希望的妇科肿瘤疫苗[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北京妇产医院 孔为民;妇科肿瘤放疗后为什么要随诊[N];大众卫生报;2009年
7 钱进;自查发现妇科肿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衣晓峰;药物治疗妇科肿瘤效果好[N];健康报;2001年
9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赵云霞 赵玲 徐燕 刘霞;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 治疗妇科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的体会[N];健康报;2009年
10 张献怀;介入超声技术 为妇科肿瘤的诊治提供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欢;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新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赵玲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一线三代新药联合铂双药方案的疗效分析及肿瘤标志物在一线化疗疗效中的预测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于永铎;大肠癌“湿热瘀毒”证候病机与相关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王建东;卵巢癌相关肿瘤抗原新基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5 司丽娟;胆管癌术前定性诊断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魏涛;五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李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预测及监测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王纪文;肺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姚洪文;新的卵巢上皮性癌蛋白标志物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10 方芳;GPC3在肝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君;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张廷友;鼻咽癌组织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临床意义探讨[D];遵义医学院;2009年
3 王善毅;肺癌患者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02年
4 陈莉;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6年
5 于洋;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及CEA、SCC-Ag、NSE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6 徐晓卿;胃肠道肿瘤标志物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李福明;肿瘤标志物在晚期NSCLC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D];浙江大学;2007年
8 王洪亮;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对肝脏及胆道系统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9 成淑莲;介入治疗对肺癌患者NSE、VEGF、CYFRA21-1、SCC、CEA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8年
10 张辉;利用飞行质谱技术SELDI-TOF-MS从肝癌患者血清中筛选特异的生物标志物[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14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11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