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产后出血量预测模型建立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子痫前期产后出血量预测模型建立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凝血及纤溶相关指标建立预测子痫前期产后出血量的模型。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分娩的45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9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孕妇分娩前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并准确记录其分娩24小时内出血量。根据出血量分为子痫前期产后出血组、子痫前期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组,并比较组间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及各指标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结果子痫前期产后出血组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血小板计数低于子痫前期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组,产后出血量及D-二聚体高于子痫前期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产后出血组Fib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呈负相关(r=-0.553,P0.05),D-D水平与产后出血量之间呈正相关(r=0.582,P0.05)。子痫前期产后出血量预测模型可表示为:Y=659.49+60.14X1-113.33X2(Y:产后出血量,X1:D-D值,X2:Fib值)。结论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对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量预测有较高价值,可用于建立子痫前期产后出血量模型。
【作者单位】: 福建省立医院南院妇产科;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产后出血 子痫前期
【分类号】:R714.244
【正文快照】: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危害母婴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为5%~8%[1]。子痫前期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为止仍不明确,但大量研究已证实其病理生理变化的核心为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障碍。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其合成及分泌的凝血和抗凝血因子、纤溶和抗纤溶因子显著改变,使凝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锋;李晓丹;胡艳君;周铁丽;;凝血、抗凝和纤溶实验室指标在子痫前期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6年06期
2 殷茵;孙丽洲;;子痫前期凝血状态评估及抗凝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年11期
3 陈佩芬;李林娜;陈小燕;翁美卿;陈伟忠;黄桂花;;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4年01期
4 刘小华;程蔚蔚;;孕晚期部分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检测对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J];检验医学;2013年06期
5 刘晶;孟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产后出血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年04期
6 林雅真;胡继芬;;重度子痫前期凝血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之彦;林靓;杨茵;;子痫前期产后出血量预测模型建立的探讨[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6年04期
2 罗淑红;彭浩;张凯;;D二聚体水平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6年06期
3 高乐;任永变;张素素;白伶俐;;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改变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A0期
4 马玉祥;;D-Dimer、AT-Ⅲ、t-PA和PAI-1水平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年22期
5 任丽萍;陈维娜;蔡蓓s,
本文编号:1124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12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