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基于拉曼光谱评估人类精子存活能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7 06:16

  本文关键词:基于拉曼光谱评估人类精子存活能力的研究 出处:《生殖与避孕》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拉曼光谱 死活精子 无创检测


【摘要】:目的:探讨拉曼光谱用以鉴别正常精子和死精子的可行性。方法:以10例捐精者正常精子为实验组,5例死精子为对照组。伊红染色法鉴别死活精子,分别按照形态学对精子核仁、顶体、颈部进行拉曼光谱扫描,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拉曼光谱强度。结果:精子的拉曼光谱主要由500~650/cm、1 000~1 200/cm 2个区域组成,峰强集中在550/cm及1 100/cm左右,不同扫描位点的拉曼光谱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精子在拉曼光谱强度上明显强于正常精子:正常精子强度普遍300 IU,死精子强度400 IU。结论:拉曼光谱可对精子的存活能力提供新的评估方法,并为进一步筛选正常精子用于辅助生殖技术开拓新思路。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Raman spectroscopy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rmal and dead sperm. Methods: 10 patients with normal sperm donor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5 cases of dead sperm as control group. Eosin staining was used to identify viable and dead spermatozoa. The Raman intensity of sperm nucleolus, acrosome and neck was scanned by morphology, and the Raman intensity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Raman spectra of spermatozoa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2 regions, 500~650/cm, 1 000~1 200/cm, and the peak intensity was concentrated at 550/cm and 1 100/cm. The Raman spectra of different scanning sit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P0.05). The intensity of dead sperm is stronger than normal sperm on the Raman spectrum intensity: the normal sperm strength is 300 IU and the death sperm intensity is 400 IU. Conclusion: Raman spectroscopy can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viability of sperm, and a new idea for further screening of normal sperm fo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学中心男科盆底与尿失禁外科辅助生殖医学科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人类精子库;
【基金】:上海市计生委课题(编号:2013GY08) 上海市市级医院适宜技术(SHDC1201423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944504)
【分类号】:R714.8;O657.37
【正文快照】: 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利用非弹性拉曼散射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拉曼光谱检测对于样品制备没有特殊要求,且对于样品的数量要求甚少,灵敏度可达到毫克(mg)甚至是微克(μg)数量级。拉曼散射采用激光光谱对检测样品进行无损伤探测,尤其适合对稀有或珍贵样品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际表面拉曼光谱会议在厦门大学举行[J];电化学;2000年04期

2 田中群;参加第18届国际拉曼光谱会议总结报告[J];光散射学报;2002年04期

3 徐怡庄,吴瑾光,孙文秀,陶栋梁,宋增福,翁诗甫,许振华,徐端夫,徐光宪;钕的电子拉曼光谱和一种新的拉曼增强机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刘刚,张林,俞帆,刘剑虹,孙世中;低温冰箱冷冻对人体组织拉曼光谱的影响[J];光谱实验室;2004年05期

5 王吉有;王闵;刘玲;郝伟;;拉曼光谱在考古中的应用[J];光散射学报;2006年02期

6 田国辉;陈亚杰;冯清茂;;拉曼光谱的发展及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8年01期

7 高卓;;中美科学家发明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新技术[J];化学分析计量;2010年03期

8 李自达;陈亮;孟令晶;刘军贤;王桂文;;拉曼光谱结合光学操控分选油脂酵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4期

9 杨丽萍;薛绍秀;;拉曼光谱在磷矿加工过程中的应用[J];矿冶;2013年02期

10 甘盛;刘华钢;张涛;施晓光;;拉曼光谱在药品鉴定中的应用[J];今日药学;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安;任斌;田中群;;线聚焦模式提高拉曼光谱的检测灵敏度[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张鹏翔;;新科学和新拉曼光谱[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红球;张丽;王璐;程广卫;叶光林;张士新;朱鹏;易裕民;;拉曼光谱在安检领域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凌宗成;;行星表面物质研究中的拉曼光谱应用[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5 胡继明;沈爱国;谢微;;拉曼光谱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任斌;刘郑;王翔;庄目德;曾智聪;王喜;田中群;;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方法建立及其在纳米间隔体系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开开;曾光;寿晶晶;张韫宏;;聚焦深度对共聚焦拉曼光谱影响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庞然;吴德印;田中群;;水合离子簇的氢键作用和振动拉曼光谱[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谢黎明;凌曦;方源;张锦;刘忠范;;石墨烯作为共振拉曼光谱测量中的荧光抑制基底[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钰;徐抒平;唐彬;王烨;周吉;郑先亮;徐蔚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张建琛;中美科学家发明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新技术[N];科技日报;2010年

2 黄爱群;荷兰发明智能手术探针[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学锋;拉曼光谱传递与定量分析技术研究及其工业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2 赵秀明;几个影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因素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贾丽华;共振拉曼光谱方法探测水溶液中生物分子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董濵;纳米银增强基底制备及分子的拉曼光谱解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津蓉;拉曼光谱的数学解析及其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6 胡成旭;乳腺疾病的拉曼光谱检测及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姜承志;拉曼光谱数据处理与定性分析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8 刘峰名;硅的表面刻蚀、光学性能以及硅钴材料制备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马艳梅;典型矿物的超高温高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刘天元;温度和压强对碳碳共轭分子拉曼光谱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濵;拉曼光谱数据库[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杨秋宝;基于拉曼光谱的易燃易爆品检测技术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瑞琦;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李俊平;拉曼光谱在三种镇痛类药物研究上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5年

5 王亚平;冲击压缩下液态硝基甲烷的拉曼光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陈辉;拉曼光谱仪器标准化的算法研究及其在药品快检中的应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徐瑛;拉曼光谱在淀粉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8 魏有超;有机薄膜中纳秒激光冲击波的时间分辨拉曼光谱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郭利斌;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癌症组织拉曼光谱数据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茂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液与唾液拉曼光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40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340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3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