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感染及分娩方式与胎龄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感染 + 分娩方式 ; 参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09期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免疫功能及围产期高危感染、分娩方式与胎龄的关系,为临床围产期感染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单胎分娩的孕产妇1 600例,根据围产期是否有高危感染因素分为高危组和对照组,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产组,根据是否早产分为早产组和非早产组,测定并比较新生儿脐带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的水平。结果高危组的IgA、IgM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危组的IgG水平与非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补体C3、C4水平的比较,高危组的C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C4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产组的新生儿IgG水平高于剖宫产组的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道产组的IgA、IgM及补体C3、C4和剖宫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产组与非早产组IgA、Ig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早产组IgG水平显著低于非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组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非早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感染高危因素与新生儿感染密切相关,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免疫功能基本无影响,胎龄不足的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足。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onatal immune function, perinatal high risk infection, delivery mode and gestational age,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of perinatal infection. Methods 1,600 pregnant women with single delivery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4 were divided into high risk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perinatal risk factors, and divided into cesarean section group and vaginal delivery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livery mode. According to whether preterm delivery is divided into preterm and non-preterm delivery groups, the levels of IgA- IgGG IgM and complement C _ 3 C _ 4 in umbilical cord blood of newborn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 of IgA IgG in high risk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but the level of IgG in high risk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non-control group, and the C3 level in high risk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4 level between the high risk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gG level in the vaginal deliver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aesarean section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gAM-IgM, complement C3C4-4 and cesarean section in vaginal delivery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eterm delivery group and non-preterm delivery group, but IgG level in preterm delive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n-preterm delivery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eterm delivery group and non-preterm delivery group. The level of complement C _ 3 C _ 4 in premature deliver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n-preterm deliver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high risk factors of perinatal infec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neonatal infection.
【作者单位】: 绍兴第二医院妇产科分娩室;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9A007)
【分类号】:R71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建华;谢恩萍;;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免疫[J];临床儿科杂志;2012年03期
2 解梅琳;刘爱红;;脐血瘦素与新生儿免疫关系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12期
3 夏红梅;牟海波;孟晓蓉;李其香;张彦;;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鱼涵;;单侧唇腭裂患儿母乳喂养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07期
2 李超;赵长华;裴迎新;白志蕊;胡巧云;张梅喜;;郑州某医院婴儿母乳喂养状况调查[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3期
3 马新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年08期
4 杨净;谭志红;赵柯;;瘦素与糖尿病母亲婴儿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09期
5 李伟;张华;李伟;马朋朋;李双霞;;肺炎衣原体感染与青少年I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02期
6 谭红娟;;产后访视中健康宣教对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9期
7 江丽琴;周静;黄伟政;;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休克指数法测定产后出血量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01期
8 李世荣;周永丽;陈楚燕;;择期剖宫产与阴式分娩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年05期
9 刘晓红;;乳铁蛋白与机体免疫[J];中国临床医生;2014年08期
10 李秋玲;翁开枝;朱玲;梅序桥;许丽萍;林捷华;;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净;糖尿病母亲血糖水平与其婴儿脐血中瘦素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关联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贾新雅;幼年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相关标记物的筛选和鉴定[D];郑州大学;2013年
3 刘晶;衡阳市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D];南华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超平,李晖,侯凌,吴雄文;胎膜早破对脐血瘦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广州医药;2004年05期
2 羊洁;付东英;;音乐疗法对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应激水平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22期
3 王敏;刘淑艳;孙侨;刘春梅;郑艳;;妊娠期女性对分娩方式的认知选择及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3期
4 冉爱冬;冉丽萍;;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10期
5 郭晓良;;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3期
6 罗润环;卢海英;黄艳萍;;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脐血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6期
7 蔡雁,郑建华,王晓燕,姚玉红,董铁军,王丽云;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年07期
8 刘彤,尚涛,芮广海;瘦素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05期
9 花少栋;安胜利;吴志新;鹿英杰;封志纯;;新生儿C-反应蛋白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年01期
10 黄燕;唐卉;赵艳琼;陈悦;;新生儿脐血中瘦素水平的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门晓英;265例新生儿住院疾病构成临床分析[J];农垦医学;2001年01期
2 陈侠英,李云,胡德林,孙业祥;新生儿烧伤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1年03期
3 陈少波,潘新年,王勇;新生儿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35例临床分析[J];医学文选;2001年04期
4 孟金来,岳亚飞,张树林;子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新生儿免疫接种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年03期
5 宋翠萍,陈莹,吕凯声;新生儿胃穿孔14例治疗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04年05期
6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5年03期
7 张福荣;杨惠;李建峰;;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21期
8 辛艳红;;新生儿胃穿孔5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年01期
9 王巧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7年06期
10 李金嫦;麦海燕;;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彬宇;吴好坤;;12例新生儿烧伤的临床治疗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2 韩小兰;王燕儿;;45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析[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吴广琴;李雪梅;贾忠琴;胡绥苏;;新生儿HIE血浆TNF-α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A];新世纪全国首届小儿综合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陈波曼;余加林;刘官信;胡琳燕;李禄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生物膜的电镜观察及其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A];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同辛;王美红;郝轶群;王玺;杜晶;朱亚忠;;静脉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杨秀娟;俞惠民;;前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中应用价值的探讨[A];2007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围产医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徐婷;;早期营养与免役[A];浙江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曹虹;何肖龙;赵卫;;新生儿脑膜炎防治研究进展[A];新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张平;朱理珉;张玉荣;李伟;陈静;郝金玉;国心;;HBV感染者所产新生儿分型免疫研究[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何露;;婴儿沐浴间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A];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夏瑞平;新生儿最怕“病从脐入”[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孕妇受感染影响新生儿免疫力[N];人民日报;2006年
3 新讯;孕妇受感染程度影响新生儿免疫力[N];医药经济报;2006年
4 刘元江;“激动”TLR8,唤醒新生儿免疫反应[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张梦然;美揭秘新生儿免疫低下原因[N];科技日报;2013年
6 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局副主任医师魏开敏;洁净的新生儿不得脓疱疮[N];保健时报;2004年
7 刘讯;孕前治乙肝胎儿少感染[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8 宋丽华;肝病孕妇莫讳疾忌医[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晶;TLR2和TLR4免疫途径对新生儿今后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晓健;新生儿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指纹图谱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2 林真珠;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李霞;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免疫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陈波曼;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及体外模型结构定量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5 梁红英;CD64、T细胞亚群的表达在新生儿细菌感染中的价值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6 陈淑芸;Toll样受体在新生儿手术应激中作用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付振东;TLR3及相关免疫细胞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8 马玲彦;多种因素对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9 杨秀娟;前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中应用价值的探讨[D];浙江大学;2004年
10 王合丽;妊娠糖尿病母亲儿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77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87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