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卵巢早衰与非早衰者受卵IVF-ET治疗结局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6 15:45

  本文选题:赠、受卵 + 赠卵数目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讨卵巢早衰(POF)、非POF患者受卵IVF-ET的治疗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受卵冻融胚胎移植助孕的267例POF、非POF患者和267例同期行赠卵IVF/ICSI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POF、非POF受卵者每个IVF周期的受卵数分别为3.98、4.13个。赠卵者新鲜移植胚胎周期和解冻移植胚胎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50%、63.53%,受卵POF组、非POF组解冻移植胚胎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2.96%、51.59%,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受卵非POF解冻移植胚胎周期的单胎活产率低于赠卵新鲜移植胚胎周期和解冻移植胚胎周期(P0.05)。赠、受双方IVF/ICSI周期的受精率、胚胎形成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及胚胎移植周期的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赠卵IVF-ET治疗中适当减少赠卵数并不影响赠、受卵者的治疗结局。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VF-ET in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 and non-POF.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2 to January 2015, 267 cases of POF, non POF patients and 267 cases of IVF/ICSI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egg freeze-thawed embryo transfer at the Center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number of recipient eggs per IVF cycle was 3.98 / 4.13 for non-POF recipients.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s of fresh embryo transfer cycle and thawed embryo transfer cycle were 52.50 and 63.53, respectively.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s of thawed embryo transfer cycle in POF group and non-POF group were 62.96 ~ 51.5910%,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groups. The single embryo delivery rate in the unthawed embryo cycl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fresh embryo transfer cycle and thawed transfer embryo cycle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ertilization rate, embryo formation rate, high quality embryo formation rate and embryo implantation rate of embryo transfer cycle between recipients and recipients of IVF/ICSI cycle (P 0.05). Conclusion: proper reduction of the number of donated eggs in the treatment of egg donation IVF-ET does not affect the outcome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recipient.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分类号】:R71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锐萍;卵巢早衰的临床表现及治疗[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07期

2 马春花;郭荣玲;朱香兰;;卵巢早衰36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6年09期

3 ;远离卵巢早衰的6个好习惯[J];家庭护士;2007年16期

4 禹彬;商微;王蔼明;;卵巢早衰20例分析[J];河北医药;2008年06期

5 肖苇;喻巍;李策;张巍巍;;关于卵巢早衰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学;2010年02期

6 王金鹏;;“蓄水”法探讨治疗卵巢早衰[J];中医临床研究;2011年10期

7 李花;赵新广;刘丹卓;;卵巢早衰病理因素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医药导报;2012年08期

8 赵欣;吴克明;;卵巢早衰中医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2年05期

9 彭纯丽;;卵巢早衰临床分析及治疗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年06期

10 谭雯涓;钟燕梅;段培培;冯玉霞;;卵巢早衰的中医药治疗动态和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良坤;林守清;何方方;;卵巢早衰异质性六例[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艾玲;;50例卵巢早衰临床治疗分析[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阮祥燕;马丽灵;刘玉兰;王娟;柳顺玉;;卵巢早衰相关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绝经学术会议暨绝经相关问题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 丁雨;李巧芬;宋卓敏;;卵巢早衰的中西医病因研究进展[A];全国中医妇科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卵巢早衰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A];妇科内分泌与辅助生殖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后建丽;袁迎九;;卵巢早衰的诊断和临床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集[C];2004年

7 史樱;刘玉兰;阮祥燕;;卵巢早衰[A];第二次全国绝经相关问题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金志春;;卵巢早衰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治[A];湘鄂赣首届性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李萍;;卵巢早衰[A];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糖尿病及性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朱玲;李道成;;化疗源性卵巢早衰的防治措施探讨及展望[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大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崔立新;卵巢早衰逼近30岁女性[N];中国人口报;2004年

2 卢彦平;卵巢早衰还能生育吗[N];健康报;2006年

3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梁东辉 采写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肖爱萍;女人30要防卵巢早衰[N];广东科技报;2008年

4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杜恩;经常熬夜可致卵巢早衰[N];健康时报;2009年

5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程怀孟;过度减肥会引发卵巢早衰[N];保健时报;2010年

6 见习记者 刘新华;卵巢早衰紧逼女人[N];广西政法报;2004年

7 张玉珍 史 云;中医药防治卵巢早衰[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是明启;如何预防卵巢早衰?[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记者 李杰斌;卵巢早衰病困扰女性[N];桂林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凯;卵巢早衰偷袭“白骨精” 主动预防可留住青春[N];中国妇女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默;移植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修复化疗所致卵巢早衰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慧丹;卵巢早衰的相关因素分析及WT1、DMC1基因在卵巢早衰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庞震苗;卵巢早衰社会、心理相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沈R,

本文编号:1897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897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