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秒电脉冲致人卵巢癌细胞DNA损伤的时间效应
本文选题:纳秒电脉冲 + 卵巢癌 ; 参考:《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5年05期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秒电脉冲(nsEP)对人卵巢癌细胞铂敏感株A2780及铂耐药株C30的DNA损伤效应。将A2780和C30分别作用于场强为6kV/cm,脉宽为24ns的脉冲电场处理60s。假处理组予假脉冲处理。nsEP处理后0h、4h、8h、12h和24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采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测定彗星尾长(TL)、尾矩(TM)和Olive尾矩(OTM)的75th百分位数。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增加,A2780和C30细胞的生存率和彗星形成率均先降低后增加,8h时最低(P0.05);C30细胞的生存率高于A2780细胞(P0.05),彗星形成率低于A2780细胞(P0.05);C30细胞的TL、TM和OTM均低于A2780细胞(P0.05);细胞死亡率和彗星形成率呈正相关(r=0.997,P0.05;r=0.998,P0.05)。结果表明,nsEP对人卵巢癌铂敏感细胞株和铂耐药细胞株的DNA损伤效应存在差异;nsEP致细胞死亡与DNA损伤相关。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NA damage effects of nanosecond electrical pulse nsEPs on platinum sensitive human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 A2780 and platinum resistant cell line C30. A2780 and C30 were treated with a pulsed electric field with a field strength of 6 kV / cm and pulse width of 24ns for 60 s, respectively. In the sham treatment group, the cell survival rate was detected by CCK-8 assay at 0 h, 8 h and 24 h after treatment with pseudopulse. The cell DNA damage was detected by alkaline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comet assay). The 75th percentiles of Olive and Olive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and comet formation rate of A2780 and C30 cells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at 8h. The survival rate of C30 cell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2780 cells, and the comet form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2780 cells. The TLTM and OTM of A2780 cell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A2780 cells.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ell mortality and comet formation r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NA damage induced by nsEP was associated with DNA damage in platinum-sensitive and platinum-resistant human ovarian cancer cell lines.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7082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5503130002,20125503110004)
【分类号】:R737.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Jacquelyn W.Zimmerman;Hugo Jimenez;Michael J.Pennison;Ivan Brezovich;Desiree Morgan;Albert Mudry;Frederico P.Costa;Alexandre Barbault;Boris Pasche;;Targeted treatment of cancer with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mplitude-modulated at tumor-specific frequencies[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3年11期
2 姚陈果;赵亚军;李成祥;米彦;廖瑞金;;不可逆电穿孔微创消融肿瘤技术的研究进展[J];高电压技术;2014年12期
3 张晓辉;张志霞;李艳贞;马红标;张宏伟;刘伍丰;;基于细胞多层介电模型的脉冲电场生物学效应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4期
4 吴莎;张晓刚;王晓旭;张望;汤小曼;;低频脉冲电刺激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瘤效应及心肌损伤作用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年12期
5 张望;张辉;吴莎;王小旭;张晓刚;;体表电刺激对新西兰大白兔心电活动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年08期
6 米彦;储贻道;蒋春;姚陈果;李成祥;;基于聚焦线圈和固态开关的脉冲磁场发生器[J];仪器仪表学报;2014年07期
7 王晓旭;吴莎;李永林;张晓刚;;低压电脉冲对黑素瘤荷瘤小鼠的抑瘤效应[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年05期
8 张顺泉;于廷和;;纳秒脉冲电场对人卵巢癌顺铂敏感及耐药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及机制研究[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昌江;交变电场作用下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内熵产生的测量和比较[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郭飞;纳秒脉冲诱导肿瘤凋亡的作用机理及亚纳秒脉冲无创聚焦机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崔轶斌;核电磁脉冲辐照对细胞以及大鼠肝脏组织的生物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娄艺;纳秒电脉冲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及其顺铂耐药株的DNA损伤[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3 彭巧;纳秒脉冲治疗裸鼠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刘丽;Ca~(2+)信号介导的肉桂醛对辣椒疫霉生长的抑制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林,廖建坤,欧阳小明,彭晓春;苯与DNA损伤及细胞凋亡[J];医学信息;2002年09期
2 朱萍萍,廖惠珍,张金华,施文振;不同食物对镉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05年S1期
3 江红;匡洪宇;;黄芪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牛视网膜血管周细胞氧化应激与DNA损伤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08期
4 刘晓麒;曹恩华;;DNA组织在电离辐射诱发DNA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3年04期
5 蔡颖,庄志雄;镍和镉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作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6 赵琳娜;陈薛钗;钟儒刚;;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的方法及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3年03期
7 郭瑞友,方思羽,张苏明,杨渊,徐广润;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周围区DNA损伤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年02期
8 朱守民,王爱红,柴尚建,朱人,曲亚斌,顾寿永,李俊,夏昭林;氯乙烯作业工人DNA损伤和肝功能损伤情况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4年04期
9 汤艳;张青碧;甘仲霖;李祥;韩知侠;;杀虫剂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8期
10 郭俊霞;赵晓红;刘永泉;;人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基因型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与石棉肺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宏翔;胡建安;武越;黄云;熊敏如;;人支气管上皮细胞5-脂氧合酶介导的4-氨基联苯活化及DNA损伤[A];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萍萍;廖惠珍;张金华;施文振;;不同食物对镉致小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潘虹;陈凤秀;任思冲;王若菡;刘戟;;活性氧自由基导致的人类正常细胞和早老细胞中DNA损伤及其修复效率的比较(英文)[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志鸿;;彗法分析紫外线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DNA的损伤及抗氯化剂对DNA损伤的拮抗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张志超;王媛媛;吴桂叶;钱旭红;;染色质构像变化引起转录阻滞触发p53介导的细胞凋亡:利用一对DNA拓扑结构探针研究DNA损伤信号转导[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罗琼;黄荷凤;钱羽力;朱小明;孟庆霞;;环境电磁辐射对小鼠种植前胚胎DNA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A];首届沪浙妇产科学术论坛暨2006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曹毅;陈瑞;王仲文;邢晓红;王小莉;;辐射和化学物质诱导的DNA损伤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梁建成;汪春红;;维生素C抗DNA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A];湖北省、武汉市营养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何蕊;江其生;;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核辐射等因素诱导的DNA损伤评估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雪竹;严海东;王俊;刘娜;;糖基化终产物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DNA损伤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黑龙江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晓波 李晶 朴海锦 程玉芝 李岩 薛长玲 李桂玉;核酸对铅中毒大鼠DNA损伤的影响[N];保健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硫丹对生物DNA损伤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刘婷婷;亚硝基脲导致DNA损伤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3 刘金凤;PML NBs新组分分子鉴定及其在DNA损伤反应中的功能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4 吴涵;透明质酸对滴眼液常用促渗剂诱导角膜上皮细胞DNA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潘欣;SOX4参与了DNA损伤反应中p53的激活[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6 王浩彤;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引发DNA损伤敏感性筛查及临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武冬梅;二氧化硫对小鼠不同组织器官的氧化应激、DNA损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4年
8 茹晋丽;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对大鼠毒副作用和细胞周期、DNA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张广林;顺铂诱导DNA损伤的核蛋白组学研究和microRNA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邢德印;DNA损伤和DNA修复基因多态与食管癌风险[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岩岩;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评价双酚A、丙烯酰胺对DNA损伤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廖天录;DNA多层膜的自组装构建及在DNA损伤中的初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媛媛;利用DNA拓扑结构探针研究DNA损伤信号转导[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麦文琼;以DNA损伤为基础的体外羟基自由基清除分析方法的构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谢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及意义[D];兰州大学;2010年
6 胡群;彗星试验检测冷冻大鼠肝脏和肌肉细胞辐照后DNA损伤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刘楠;职业1,,3-丁二烯作业工人DNA损伤与修复标志物研究[D];华北煤炭医学院;2008年
8 王路;乙二醛对大鼠淋巴细胞活力及DNA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张梦达;心血管介入辐射剂量及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10 唐玉龙;紫外辐射对DNA损伤的拉曼光谱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01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90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