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F4A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本文选题:真核细胞起始因子A + 卵巢上皮性癌 ; 参考:《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年10期
【摘要】:目的:检测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A(e IF4A)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42例卵巢上皮性癌(EOC)组织、15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1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 IF4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3例EOC石蜡切片中e IF4A蛋白表达情况,并评估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高危因素。结果:EOC中e IF4A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交界性、良性及正常卵巢上皮组织(P0.05);交界性上皮肿瘤组织明显高于良性及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均P0.05);卵巢良性上皮性组织略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C中e IF4A表达与FIGO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情况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 IF4A蛋白高表达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Log-Rank检验,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术后有无残余瘤灶是EO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e IF4A在EOC的发生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Abstract]:Aim: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A(e IF4A) in different ovarian tissues and to explor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rognosis. Methods: 15 cases of ovarian borderline epithelial tumors and 15 cases of benign epithelial tumors of ovary and 20 cases of normal ovarian tissues were detected for e IF4A mRNA and e IF4A mRNA by fluorescence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and Western blot method in 42 cases of ovarian epithelial carcinoma and 15 cases of ovarian borderline epithelial tumors. The expression of protein,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e IF4A protein in 123 cases of EOC paraffin sections and to evaluate the high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e IF4AmRNA and protein in EO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orderline tissu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e IF4AmRNA and protein in benign and normal ovarian epithelial tissu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enign and normal ovarian epithelial tissues (P0.05), and in borderline epithelial tumor tissu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enign and normal ovarian epithelial tissues (P0.05), and in benign ovarian epithelial tissues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ovarian tissue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 of e IF4A in P0.05. EOC and the pathological stage and histological grade of FIGO.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ascites were all related to P 0.05, but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IF4A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low expression of P0.05U.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Histological grade and postoperative residual tumor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of EOC patients (P 0.05). Conclusion IF4A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EOC and may be one of the prognostic markers.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
【分类号】:R737.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Qian Li;Pan Zhang;Chao Zhang;Ying Wang;Ru Wan;Ye Yang;Xuejiang Guo;Ran Huo;Min Lin;Zuomin Zhou;Jiahao Sha;;DDX3X regulates cell survival and cell cycle during mouse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J];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2014年04期
2 寇晓艳;刘静;周志军;骞蕾阳;石福明;;优雅蝈螽VASA蛋白cDNA序列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环境昆虫学报;2015年03期
3 朱红荣;马德花;赵杰;赵淑萍;付伟伟;;不同宫颈组织eIF-4A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年04期
4 石桃丹;吴萍;叶元土;王敏;魏育红;;秀丽白虾PL1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J];四川动物;2014年01期
5 吴桐;马德花;朱红荣;赵淑萍;;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eIF-4A与Cyclin D1表达及意义[J];齐鲁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6 孙永亮;张千兵;钟灼;朱伶群;邹志伟;刘正军;刘求真;;L-NAME调控EMT抑制卵巢癌细胞迁移[J];热带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7 吴兆利;李华栋;杨光;刘怀垒;申忱;邓一帆;彭飞;高大登;尹飞;赵博贤;赵世光;;肿瘤干细胞及其模型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治疗最新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年01期
8 张志勤;赵颖洁;夏燕华;王静;项国仕;邹叶青;黄孝天;;酵母双杂交筛选与CVB3 VP3相互作用的人心脏蛋白[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4年10期
9 Christen L Walters Haygood;Rebecca C Arend;J Michael Straughn;Donald J Buchsbaum;;Ovarian cancer stem cells: Can targeted therapy lead to improve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J];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闵江;结直肠癌中新的细胞亚群NCCC的分离与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齐盛东;拟南芥RNA解旋酶AtHelps调控盐胁迫抗性的分子机理[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3 朱东姿;AtDEAHb3基因编码DEAH-box RNA解螺旋酶参与拟南芥雌配子体的发育[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4 闵江;结直肠癌中新的细胞亚群NCCC的分离与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徐成仕;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转化的体外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赵双成;PRRSV Nsp2、Nsp9与宿主细胞蛋白DDX3X、DDX5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阳;牦牛、犏牛睾丸组织DEAD-box家族基因表达、选择性剪接与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吴晓萌;牙鲆vasa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启动子调控的GFP报告载体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张建苓;番茄DEAD-box解旋酶基因SlDEAH1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4 宓妍妍;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ICE-LRNA解旋酶基因功能及印尼产卡拉胶海藻生物多样性分析[D];齐鲁工业大学;2013年
5 陈玉冬;拟穴青蟹卵子发生过程中若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集美大学;2010年
6 戴勇;8-溴-7-甲氧基白杨素对肝癌Huh-7细胞系肿瘤球形成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2年
7 高燕丽;紫花苜蓿盐诱导解旋酶基因MsRH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8 谌苗苗;野蚕基因组研究Ⅰ[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9 吴桐;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IF-4A与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14年
10 丰程程;哲罗鱼早期发育阶段免疫指标变化及vas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芳,侍庆;卵巢上皮性癌142例治疗与预后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年03期
2 王纯雁,李联昆,祁秀峪,邹俊芝,侯进忠;卵巢正常大小的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年07期
3 张玲玲,夏艳,顾晓琴;晚期卵巢上皮性癌19例手术治疗体会[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4 武红利 ,赵芙蓉;60例卵巢上皮性癌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年10期
5 石一复;卵巢上皮性癌化疗的有关问题[J];实用肿瘤杂志;2002年01期
6 黄啸,蔡树模,范建玄,李子庭;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综合治疗和预后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年05期
7 刘朝霞,邹向红;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性癌的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田建平,张瑞兰;卵巢上皮性癌134例治疗与预后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02年07期
9 郄明蓉,张崇淑,杨小芸,郑艾;10年间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2002年03期
10 吕卫国,叶大风,谢幸,陈怀增,傅云峰;转化生长因子β_1、白细胞介素2、7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腹腔局部免疫功能的关系[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蓉;惠宁;欧俊;吴冬;;三种化疗方案对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疗效比较[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兰芳;;中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与预后影响因素[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温宏武;姚晓玲;邵爱玲;;晚期卵巢上皮性癌近20年预后变化[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薛金玲;;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生存率20年变化研究[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何成章;浦红;吕蓓;董若凡;邱旭军;;复发性/难治性卵巢上皮性癌45例临床分析[A];江苏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肿瘤学术研讨会暨无锡市妇产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陈亦乐;刘艳琼;唐迪红;褚超男;;晚期卵巢上皮性癌不同化疗途径临床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莉英;;35岁以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29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彭澎;沈铿;杨佳欣;吴鸣;黄惠芳;潘凌亚;郎景和;;吉西他滨联合化疗在卵巢上皮性癌治疗中的效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余冬青;李力;;卵巢上皮性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余冬青;李力;;卵巢上皮性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波;循环无细胞DNA对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诊断、疗效评价和病情监测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2 姚洪文;新的卵巢上皮性癌蛋白标志物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杨建华;水通道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赵素芬;破壁灵芝孢子粉提取物抑制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生长、转移及逆转顺铂耐药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5 余立群;不良心理应激对人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影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吕讷男;Septin-9和Clusterin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的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高军;不良心理应激对人卵巢上皮性癌荷瘤裸鼠肿瘤影响的蛋白组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孙亚楠;化疗对于卵巢上皮性癌移植瘤中干细胞层级的调控[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杨洁;HIF-1α与卵巢上皮性癌血管生成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闫晓娟;IGFBP-2及IGFBP-3对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体内IGF-Ⅱ的生物学功能调节及体外化疗耐药相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凤;微卫星不稳定与卵巢上皮性癌易感性的临床病例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江瑜;卵巢上皮性癌93例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佩;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汤伟伟;miR-135a及17-β雌二醇在卵巢上皮性癌中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5 谢华;多药耐药基因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π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化疗敏感性关系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6 史丽;溶血磷脂酸对卵巢上皮性癌诊断及病情监测价值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7 汪丽;卵巢上皮性癌化疗新进展[D];兰州大学;2013年
8 袁彩霞;乙酰肝素酶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促肿瘤转移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顾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激肽释放酶7及1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08年
10 何卫华;粘着斑激酶及肝癌缺失基因-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8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928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