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硫代二半乳糖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3 20:52

  本文选题:子宫内膜异位症 + 半乳糖凝集素-1 ; 参考:《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指子宫内膜基质及上皮在宫腔以外的位置生长,是一种依赖雌激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EMs具有侵袭性、复发性等典型的恶性肿瘤生物学特征,提示我们二者可能存在相同的发病机制。血管形成及炎症在EMs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半乳糖凝集素-1(Gal-1)在恶性肿瘤中得到广泛研究,其在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可分布于细胞内外发挥功能,参与细胞粘附、血管形成等生理病理学过程。硫代二半乳糖苷(TDG)作为其特异性的抑制剂,在多种疾病中得以证明可以负向调节血管形成、改善炎症状态、平衡免疫失稳。本研究通过建立EMs大鼠模型,研究Gal-1在EMs大鼠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同时观察TDG对EMs的治疗作用,并以EMs血管形成及炎症为主要切入点,初步探索TDG治疗EMs的作用机制。目的1.建立大鼠内异症模型,研究Gal-1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2.用药后观察TDG对EMs的治疗作用。3.研究药物对异位灶血管生成及炎症的影响。4.研究药物对Gal-1/ERK信号通路的作用。5.研究药物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阴道涂片观察大鼠动情周期。2.在大鼠动情期采用自体腹壁移植法建立模型。假手术组仅去掉左侧子宫角。28天后再次开腹观察。造模成功标准:①大体标准:腹壁移植物生长为椭圆囊泡状结构,内含清亮或咖啡色液体,表面及周围有血管形成。②病理学标准:腹壁移植物有子宫内膜上皮及基质结构。3.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给药组,取模型组异位移植物及假手术组右侧子宫内膜,分别采用免疫组化、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免疫印迹(WB)观察Gal-1在组织中的表达。给药组随机分为PBS对照组、低剂量TDG组(20mg/kg体重)、高剂量TDG组(80mg/kg体重),连续给药两周,每两天一次,后再次开腹观察异位内膜生长情况。4.测量异位病灶体积大小,观察给药前后体积变化,WB检测Bcl-2表达,TUNEL染色凋亡细胞。5.WB分析血管生成素-2(Ang-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6.WB分析Gal-1与磷酸化ERK的表达。7.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的性激素水平。结果1.所有大鼠均呈现每4-5天1次的连续的动情周期变化。2.33只大鼠中,94%的大鼠肉眼见异位种植物生长为囊泡状结构,内含清亮或咖啡色液体,表面及周围见血管形成,镜下可见上皮层和基质层。3.Gal-1在异位内膜及假手术组正常内膜中均只在基质层中表达;异位内膜中,Gal-1主要表达在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正常内膜中,Gal-1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胞核中。4.异位内膜中Gal-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内膜,二者均P0.05。5.给药后,对照组大鼠的内异症病灶与给药前体积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体积均缩小,给药前后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Bel-2的表达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降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三组之间高剂量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7.与对照组相比,Ang-2、MMP9的表达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二者均仅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TNF-α浓度三组之间仅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给药组各组Gal-1的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ERK磷酸化的下降程度在三组之间仅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用药14天后,给药组各组间E2,P,FSH,LH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大鼠EMs模型异位病灶存在Gal-1高表达,可作为有效的研究模型。2.运用TDG后病灶缩小,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增多,提示TDG治疗EMs有效。3.TDG减少Ang-2、MMP9的表达,降低血清中TNF-a的浓度,可能对内异症中的血管形成及炎症有抑制作用。4.TDG可能通过占据Gal-1的糖结合域位点来抑制Gal-1的功能,从而影响ERK的磷酸化。5.TDG对性激素水平无影响,对下丘脑-垂体一性腺轴无抑制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1 .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DG on ectopic endometrium , and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DG on endometriosis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0.05 ) .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1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海彬;;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参与机制及来曲唑的改善作用[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年08期

2 镇澜;刘义;吕立群;陈宏;海娜;廉红梅;满奕村;刘娜;;17β-雌二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RK1/2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3 李锐;李生才;刘佳;罗原;;2种染色方法在微核试验中的比较[J];蛛形学报;2008年02期

4 杨连君;bcl-2,bax与肿瘤细胞凋亡[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015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015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3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