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2501例调查

发布时间:2018-06-13 21:43

  本文选题:高危型HPV + 广州地区 ; 参考:《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地区2013年和2014年女性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对该地区宫颈癌的预防和疫苗的开发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荧光PCR分型定性检测方法,对2501例来院就诊的女性患者或体检者宫颈分泌物中的13种高危型HPV特异性DNA核酸片段进行检测。结果 2013年和2014年高危型HPV总感染率分别为14.85%(146/983)、14.56%(221/1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P=0.839)。各年内各年龄段感染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916,P=0.572;χ2=6.494,P=0.165)。2013年和2014年HPV亚型的总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72,P=0.452),2013年各亚型感染频次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2、16、58、56、39、51、68、59、31、35、18、33、45型,而2014年为HPV52、16、58、68、18、51、56、39、31、33、59、35、45型。结论广州地区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各年龄段女性均应定期进行高危型HPV筛查,以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开发新的多价疫苗或通用疫苗预防HPV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high risk HPV infection among women in Guangzhou in 2013 and 2014 an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ervical canc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accine. Methods 13 high risk HPV-specific DNA nucleic acid fragments in cervical secretions of 2501 female patients or healthy controls were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PCR typing. Results the total infection rate of high risk HPV in 2013 and 2014 was 14.85 / 986 / 983 / 14.56 / 1518,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 2 / 0.041 / P ~ (0.839).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fection rate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蠂 2 / 2.916 / P = 0.572; 蠂 ~ 26.494P = 0.16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2013 and 2014 in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ratio of HPV subtype (蠂 ~ 2 / 11.872 / P ~ (0.452N). Conclusion the infection rate of high risk HPV in Guangzhou women is high. Women of all ages should be screened regularly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detect cervical cancer. Develop new multivalent or universal vaccines to prevent HPV infection, thereb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作者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检验科;
【基金】: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201400000004-1)
【分类号】:R73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薛耀华,何雪葵,张建明,陈子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2005年02期

2 林丹;蒋惠萍;张易;郭遂群;罗新;;广州社区女性宫颈HPV感染相关因素调查[J];广东医学;2013年16期

3 吴韶清;廖灿;黄以宁;李焱;沙文琼;李发涛;李东至;;广州地区6493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年06期

4 庾永基;廖日房;吴北湖;刘志华;黄诚昌;曾转萍;;广州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的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年15期

5 林盈;姜晓琦;严英;;深圳龙岗地区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23期

6 李发涛;廖灿;李焱;吴韶清;汤雪薇;;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妇女的年龄及其亚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1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真酌;李慧玲;吕丽;;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52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15期

2 邵军晖;杨琳;龚逞英;;新余地区2273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訾聃;任念;杨英捷;;APC基因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4 程卫萍;;贵港地区13156例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18期

5 李雪芽;肖艳;曾抗;;尖锐湿疣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年01期

6 姜俊;陈宜刚;王华;叶军;冯蕾;;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的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初步评价[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7 邓宽国;孙征;张团结;;胜利石油管理局健康体检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检测及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3年02期

8 涂海健;俞柳敏;李励军;陈智伟;;人乳头状瘤病毒58型L1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年23期

9 崔鲂;孟江萍;向瑜;;流式荧光杂交技术和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在HPV分型检测中的应用评价[J];临床检验杂志;2014年05期

10 王芳;张岚;;Varp蛋白影响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莉;广东地区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2 亚力坤·穆罕默德;维吾尔族及汉族妇女高危型HPV检测、L1蛋白表达与病毒整合的比较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3 仲肇基;1、PET/CT引导的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在复发性卵巢癌中临床意义的探讨2、宫颈脱落细胞DAPK1、RAR-β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莫小亮;HPV16E6和hTERT在宫颈癌致癌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5 康乐妮;两种新型低成本检测技术在我国农村女性子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评价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6 范洁琳;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沈谷群;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高危因素、P450arom、ER-β及CYP1A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8 高冬梅;新疆维吾尔族高危HPV感染宫颈鳞癌组织中miRNA的初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9 隋霜;维吾尔族妇女HPV持续感染、宫颈癌发生发展与HPV16 L1、LCR甲基化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10 帕提曼·米吉提;新疆和田墨玉县维吾尔族宫颈癌现况调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萍萍;张国荣;卞美璐;王运根;董学君;郑专;阮雅文;;女性生殖道21种亚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性行为、孕产史、文化程度等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2 訾聃;何丽萍;杨英捷;姚世惠;周遵伦;黄云霞;孟宪科;刘能群;罗琼;;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妇女HPV感染状况[J];贵州医药;2010年03期

3 白华;黄宁;刘继秀;;南宁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3年01期

4 商莉;樊杨;;回汉族妇女宫颈分泌物HPV感染的比较[J];宁夏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5 裘轶超;;浙江省绍兴地区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监测;2013年09期

6 洪蝶;吕卫国;叶枫;陈怀增;谢幸;;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年01期

7 李肖甫;李雁青;智艳芳;张琳琳;沈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年07期

8 张淑英;马磊;韩凤英;任爱新;;HPV多重感染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的关系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9 丁文成;田媛;方勇;李科珍;卢运萍;吴鹏;;3753例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24期

10 赵健;杨英捷;廖秦平;;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分型检测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若英;郭真真;古敏英;李力;梁杰安;李红;黄少妤;;健康管理防治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年06期

2 徐月红;;116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4期

3 吴帆;;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炎合并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3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08期

4 龚文波;唐曙明;方红辉;杨自华;何林;;两种分子生物学试剂检测高危型HPV不相符结果的验证分析[J];检验医学;2008年04期

5 魏俊飞;千新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26期

6 陈斌;雷秀霞;汪安石;张佳宇;尹爱华;刘大渔;周小棉;;芯片电泳快速检测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J];热带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7 单玉珍;马向东;刘明晖;王建;;西安市长安区妇科就诊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亚型分布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年04期

8 李红岩;侯振江;;高危型HPV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究中的进展[J];医学综述;2012年10期

9 杨佳;冯阳春;黄艳春;;新疆妇科就诊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年07期

10 李合莲;付剑;钟玲;孙晓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致平;林圣云;周郁鸿;虞荣喜;沈建平;叶宝东;罗秀素;沈一平;郑智茵;陈均法;俞庆红;庄海峰;;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报道[A];2006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胡致平;林圣云;周郁鸿;虞荣喜;沈建平;叶宝东;罗秀素;沈一平;郑智茵;陈均法;俞庆红;庄海峰;;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报道[A];2006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岑坚敏;钱德英;王丁;曾仁海;舒焰红;洪淡华;黄志宏;林爱华;;高危型HPV检测对不典型鳞状细胞的分流监测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胡致平;林圣云;叶宝东;沈建平;周郁鸿;虞荣喜;;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报道[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胡致平;林圣云;叶宝东;沈建平;周郁鸿;虞荣喜;;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报道[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6 胡致平;林圣云;叶宝东;沈建平;周郁鸿;虞荣喜;;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报道[A];2007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胡致平;林圣云;周郁鸿;虞荣喜;沈建平;叶宝东;罗秀素;沈一平;郑智茵;陈均法;俞庆红;庄海峰;;非血缘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报道[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欧阳敏珊;叶敦敏;;宫颈上皮内瘤变证型分布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沈云岳;刘华;王蕾;高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方法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张立冬;谢威;裴静;赵旦;;宫颈细胞学筛查及高危型HPV检测与宫颈组织学[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王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可用于宫颈癌初筛[N];健康报;2010年

2 杨六香;宫颈癌致病元凶找到[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记者 孟庆普;宫颈癌防治基础数据缺乏[N];健康报;2011年

4 孙爱达;早检查防宫颈癌[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垲;“紫柏凝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郑闪;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关系[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3 张魏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早期蛋白E6和E7调控细胞周期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东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食管癌不良预后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薇;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43例临床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2 单玉珍;西安市长安区妇科就诊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亚型分布调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3 吕艳蓉;乳腺癌病人癌组织与宫颈细胞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冯婷;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转归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毛静月;焦磷酸测序技术在高危型HPV分型中应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6 赵娜;城乡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7 姚岚;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2221例结果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8 欧阳敏珊;宫颈上皮内瘤变证型分布探讨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崔春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1年

10 杨峗平;重庆地区妇女及宫颈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15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015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6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