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前后心脏损伤比较

发布时间:2018-06-15 17:40

  本文选题:重度子痫前期 + 心脏损伤 ; 参考:《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年03期


【摘要】:目的:比较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PE)患者的心脏损伤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早发型及晚发型重度PE孕妇各50例,检测静脉血中心肌肌钙蛋白、心肌酶谱、脑钠肽前体含量,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重度PE患者是否存在心脏损伤,并比较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PE患者的心脏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早发型及晚发型的重度PE孕妇的产前各项指标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类型重度PE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产后各项指标均基本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类型重度PE明显增加孕妇心脏损害的概率。早发型及晚发型患者产前心脏损害为可逆性。联合运用多种检测手段可早期发现重度PE患者心脏损害。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ardiac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early onset and late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 Methods: from April 2012 to May 2014, 50 pregnant women with early-onset and 50 late-onset severe PE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May 2014. The levels of central troponin, myocardial enzymes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color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cardiac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E, and to compare the degree of cardiac injury between early onset and late onset of severe PE. Results: the abnormal rate of antenatal indexes of severe PE pregnant women with early and late onse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pregnant women in the same perio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severe PE (P 0.05), the postpartum indexes of the two types were basically normal,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wo types of severe P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cardiac damage in pregnant women. Antepartum cardiac damage was reversible in patients with early and late onset. Combined use of a variety of detection methods can early detection of severe PE patients with cardiac damage.
【作者单位】: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产科;
【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23299)
【分类号】:R714.2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丽;;滋阴清热活血法治疗老年性阴道炎3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6期

2 徐云霞;李伟莉;徐经凤;;徐氏安胎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3期

3 姚世琪;;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4 刘春丽;知柏地黄汤化裁治疗老年性阴道炎20例[J];安徽医药;2004年05期

5 刘春丽;李伟莉;程红;沈玉莲;张红;;化瘀温经利湿法治疗慢性盆腔炎2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董其音;吴晓云;周媛萍;吴丽芳;;宫内放置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迟心左,刘维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不同程度蛋白尿的围产结局分析[J];北京医学;2004年05期

8 张荣桃;华苓;;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年01期

9 张璇;薛赛琴;;丹草汤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年06期

10 顾和平;徐文皓;;产后出血及输血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谷娜;侯丽辉 ;吴效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大鼠模型作用机理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颜苹;;经阴道超声检测疤痕子宫肌层厚度诊断子宫先兆破裂[A];2010年超声医学和医学超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范风云;杨佃会;韩晶;王金玲;单秋华;;耳穴贴压内生殖器单穴及相关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对比观察[A];第12届全国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玲;孙艳明;;辨证治疗更年期失眠76例疗效观察[A];全国中医妇科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克湘;蒋惠萍;陈海涛;向群;黄映飞;;温经逐瘀汤对原发性痛经PGF2a的影响[A];全国中医妇科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克湘;蒋惠萍;黄映飞;伍娟娟;向群;;温经逐瘀汤对痛经(寒凝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影响[A];全国中医妇科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芊;孙云松;;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中医治疗思路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血栓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丽;谷娜;侯丽辉;吴效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大鼠模型作用机理的研究[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刘艳;;妇产科疾病正确诊断与编码[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10 江洁美;陈爱民;孙旭群;许杜娟;;临床药师参与1例应用他莫昔芬出现子宫内膜增厚的药学监护[A];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姜迎;情志因素对去卵巢大鼠脑神经递质、内分泌的影响及中药的干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瑞霞;基于表观遗传学探讨补肾中药改善IVF治疗结局的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悦;L-OHP及HIF-1α阻断对宫颈癌放疗增敏作用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王强;LHRH-PE40治疗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纯雁;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对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抑制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7 李沛霖;补肾调冲含药血清对离体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与结构的影响[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8 陈贵珍;穴位埋线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及其生殖内分泌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张美云;环境危险因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10 徐崇权;电针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镇痛效应及免疫机制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丽;儿黄散治疗CIN临床观察及其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机制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梁晓林;中药复方配合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福霞;子宫腺肌病发病相关因素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调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张玲;太原市坝陵桥社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服务对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周姣慧;接绪疗法对阳虚质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子宫卵巢动脉血流影响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周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龙琴;汨罗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的现况调查及出生时体重与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潘莉;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状态焦虑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9 徐倩倩;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及个人因素对农村育龄妇女避孕节育和生殖道感染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吴嫣;上海市奉贤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健康信念调查[D];复旦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良彬;林尚清;李法荫;李朝先;温剑虎;向小勇;杨双强;李强;;34例心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1993年04期

2 武昆,周荫北,潘艾春,唐建民;12例穿入性心脏损伤的诊治[J];湖南医学;1994年05期

3 范海山,刘珏;心脏损伤8例救治体会[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4 李跃华,宋惠民,,李守先,苏润毅,徐巨林,张供;心脏损伤的诊断与急救(附12例报告)[J];山东医药;1996年12期

5 柳阳春,方功德,龚南平,康健;心脏损伤8例报告[J];江西医药;1997年03期

6 张希,巫国勇,曾讯,钟佛添,伍联近,童萃文,王治平,唐白云;心脏损伤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J];新医学;2000年08期

7 刘骁雄,牛涛,陈永祥;紧急手术治疗穿透性心脏损伤[J];中国急救医学;2000年07期

8 任建军,黄明辉,武建林,田景章,王弘略;床旁开胸抢救心脏损伤并心跳骤停二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1年08期

9 叶碎平;外伤性心脏损伤5例救治体会[J];浙江临床医学;2001年07期

10 陈强,李蔼建,雷跃昌,杨懋华,潘红伟,金健,杨泽;穿透性心脏损伤11例报告[J];四川医学;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永存;梁诗颂;肖新华;;穿透性心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6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2 徐群英;何明;陈和平;刘丹;彭维杰;;维生素C对铁过载小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九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刘达兴;梁贵友;徐刚;牛义民;蔡庆勇;宋永祥;张建;李剑;王峰;陈成;;亚临床型穿透性心脏损伤20例救治分析[A];贵州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玲萍;;心脏损伤修复抢救配合[A];第三届全国急诊创伤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马菊;;12例穿透性心脏损伤的手术配合[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6 张金花;;心脏损伤围手术期的护理[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7 陈志跃;蒋森;邬弋;陆骁臻;王子鸿;;急症创伤性疾病引发心脏损伤的临床研究[A];2007年浙江省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刘昱;丛贵年;;交通事故致心脏损伤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邓桦;王德文;彭瑞云;王水明;高亚兵;陈浩宇;马春全;杨鸿;;高功率脉冲微波辐照对心脏损伤效应及机制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玉宝;;穿透性心脏损伤存活一例[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动物实验显示骨髓干细胞可用于修复心脏损伤[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2 冯卫东;美科学家发现蛋白注入疗法可修复心脏损伤[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毛磊;科学家发现骨髓干细胞可修复心脏损伤[N];光明日报;2003年

4 新华;骨髓干细胞可修复心脏损伤[N];保健时报;2003年

5 毛磊;治疗心脏病 干细胞疗法潜力无限[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旭芳;哺乳动物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是癌症治疗的药物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珍;甘氨酸拮抗内毒素性心脏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巴尔夏古丽;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心脏损伤的临床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3 都基刚;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对心脏损伤的临床分析[D];延边大学;2008年

4 许建彪;血红素加氧酶-1对胰腺炎相关性腹水诱导的心脏损伤的防治作用[D];昆明医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022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022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6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