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预防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效果
本文选题: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 + 会阴侧切 ; 参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22期
【摘要】:目的研究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预防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效果,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行会阴侧切术,将产妇随机分为4组,其中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组(CG组)、红霉素软膏组(EO组)、聚维酮碘组(I组)和头孢拉定胶囊组(CC组),每组各50例,比较各组产妇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及水肿程度、视觉模拟(VAS)评分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切口感染率CG组及EO组均为0、I组及CC组均为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产妇切口愈合和水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与切口愈合时间,CG组为(2.7±0.6)分与(6.6±1.8)d;EO组为(4.1±0.5)分与(8.9±1.7)d;I组为(5.5±0.8)分与(11.5±2.6)d;CC组为(5.8±0.7)分与(12.4±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可以预防会阴侧切口感染,缩短切口的愈合时间。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hitosan membrane gel on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of lateral perineal incis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Methods 200 cases of parturient delivered in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All partur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teral perineal resection. The partur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Chitosan wound repair membrane gel group (CG group), erythromycin ointment group (EO group), povidone iodine group (group I) and cefradine capsule group (CC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Visual analogue (VAS) score and wound healing time. Results the incision infection rate in group CG and EO was 2.0 in group I and group CC,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ound healing and edema of parturi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S score and wound healing time between CG group (2.7 卤0.6) and CG group (6.6 卤1.8) days (4.1 卤0.5) and (8.9 卤1.7) day I group (5.5 卤0.8) and (11.5 卤2.6) days (5.8 卤0.7) and (12.4 卤2.4) days,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 chitosan gel can prevent infection of perineal incision and shorten wound healing time.
【作者单位】: 武汉市第五医院妇产科;武汉市第五医院病理科;
【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JX6C-25)
【分类号】:R7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井柱;亢林萍;纪向虹;刘玉秋;时飞;王明山;;双、单管硬膜外阻滞对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及分娩结局影响的比较[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杨梅;阚奇伟;;会阴侧切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年06期
3 戴颖珏;;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4 刘银春;黄文静;由春玲;成素芳;杨美球;;会阴侧切术不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18期
5 卜庆瑞;靳桂萍;杨青君;;会阴切口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20期
6 孟公平;范伟荣;;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因素临床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亚琴;马锦琪;徐惠英;;会阴侧切术对经阴道分娩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11期
2 杨娟;;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2年33期
3 郑红晶;;顺产分娩会阴侧切术孕产妇不预防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分析[J];海峡药学;2013年04期
4 赵双英;张桂英;;自控腰硬与分娩镇痛联合麻醉下不同停泵时机对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年07期
5 张华;王春霞;;妇产科手术预防性抗生素临床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06期
6 杨成芬;;俯屈助娩法对降低会阴切开率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18期
7 李辉茹;赵金荣;李金凤;周爱玲;李秀娟;;会阴切开缝合术及术后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年01期
8 宋薇;;会阴侧切术不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年21期
9 朱冬梅;;会阴伤口美容缝合与传统丝线缝合的临床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14期
10 祝志娟;陈蓉;郭叶情;;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1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祥英,李生德,魏建凤,许茜,张荣均,张战红;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全产程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潘爱华;蒋彩燕;张紫香;范淑丽;陈云琴;曾小波;;会阴侧切围术期抗生素应用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7年03期
3 刘玉秋;王野;王梓;;潜伏期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4 张璞云;;会阴侧切术后局部与全身应用抗生素对比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0年01期
5 薛志琴;;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07期
6 李明;刘勇;;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三种处理方法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7 林春华;黄贤好;杜爱民;关葵花;;会阴侧切缝合术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1年13期
8 林胜兰;;顺产分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刘燕;梁桂娇;邓文红;;会阴侧切缝合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0年10期
10 黄远菊;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的影响因素及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康英,黄霈,谢光辉,梁素梅;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激光创面修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2 杨瑞,李亚洁;创面修复的影响因素与治疗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3 金丽娟;张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05期
4 朱婉贞;;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创面修复的效果观察及费用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07年02期
5 韦林;简珊;;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10期
6 罗肇林;梁自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糖尿病性创面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05期
7 陈敏;唐鏊;黄敏;;贝复济促进烧伤植皮创面修复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8年05期
8 刘洁;刘毅;邹美芬;;门诊简易封闭负压治疗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11期
9 邹晓防;蒋玉洁;曹卫红;李晔琼;李健;危义乾;谢晓繁;;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复杂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1年01期
10 修一平;孟庆延;综述;;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与创面修复[J];沈阳部队医药;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勇;傅秀军;;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于家傲;;灾难性损伤创面修复方案的选择[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灾难性成批伤早期救治与创面修复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黄跃生;;促进创面修复的重要相关因素和措施研究[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丁若虹;韩斌;陈正华;谢正华;翁志勇;汤俊;柯发军;黄晓明;;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体会[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黄跃生;;促进创面修复的重要相关因素和措施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方方;林尊文;付小花;刘德伍;;局部氧疗促进烧伤残余难愈创面修复的临床有效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金汉宏;郑国平;;优拓对创面修复作用的临床观察32例[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朱云飞;;皮肤手术刀外科中创面修复技术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杨蔚;许瑾;;股前外侧筋膜(皮)瓣在Ⅳ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长帅;申海清;付本懂;韦旭斌;;外用中药促进创面修复机制的研究现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付小兵;创面修复可人为提速[N];健康报;2013年
2 张献怀;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科研课题成果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记者 唐闻佳 通讯员 章米力;沪成立创面修复研究中心[N];文汇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质量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2 吴文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3 韩兆峰;严重烧伤全身与局部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点及对创面修复的机理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4 左海斌;新型颗粒状脱细胞真皮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5 潘斯俭;慢性缺血性创面修复过程中细胞凋亡和增殖调控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6 谢锐;UCMSCs和ECFCs联合移植及培养基质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修复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4年
7 陈泽林;真皮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95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09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