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在HI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中的疗效及安全评估
本文选题:艾滋病病毒 + 抗病毒治疗 ; 参考:《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II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HIV感染孕妇109例,根据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二组:抗病毒治疗组(ART)与对照组(未正规治疗组)。两组新生儿均给予人工喂养。对比两组孕妇分娩情况、新生儿出生情况及HIV感染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RT组共91例,其中86例剖宫产,5例经阴道分娩,新生儿HIV感染率为0,1年存活率为100%;对照组18例均剖宫产分娩,新生儿HIV感染率3/18,1年内2例发生感染HIV死亡,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新生儿HI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9名新生儿无一名出现窒息和畸形。结论 ART在阻断母婴传播中的疗效是显著的,可有效降低胎儿或新生儿的HIV感染率,孕14周后采用ART对胎儿相对安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viral therapy in pregnant women with HIV infection. Methods 109 pregnant women with HIV infection who were delivered in Shenzhen third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ntiviral treatment schemes: the antiviral treatment group (art) and the control group (non-regular treatment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artificial feeding. The delivery, newborn and HIV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9.0 software. Results in art group, there were 91 cases, including 86 cases of cesarean delivery, 5 cases of vaginal delivery, the rate of neonatal HIV infection was 0, the 1 year survival rate was 100%, the control group 18 cases were 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the neonatal HIV infection rate was 3 / 18, 2 cases died of HIV infection within 1 yea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livery style, delivery outcome and neonatal HIV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ow birth weight rate and premature delivery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109 newborns had no asphyxia and malformation. Conclusion art is effective in block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ection rate of HIV in fetus or newborn. Art is relatively safe for fetus after 14 weeks of gestation.
【作者单位】: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基金】:深圳市卫生计生系统科研项目(201402038)~~
【分类号】:R714.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妮娜;黄蕾;高品雅;;9例妊娠合并HIV感染患者母婴阻断措施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魏红;周敏;曾丽;金燕;陈竹;;36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31期
3 张艳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方法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15期
4 李素文;朱宝申;孙丽娟;黄卫平;李娜;戴二黑;;HBV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因素[J];河北医药;2014年04期
5 林庆芳;邱威;;59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产妇母婴阻断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年10期
6 张承芬;;滇西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产妇母婴阻断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1年01期
7 陈莲;陈世新;廖志贤;黄秀兰;张捷;;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13年09期
8 齐欣;;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阻断338例1年随访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6年20期
9 邓京红;余正元;;婺源县乙肝母婴阻断现状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19期
10 韩田,王彦兵,王明法,龚向东,王勇,王俊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多重综合干预效果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雷月梅;商玉林;商道峰;;艾滋病母婴阻断84例临床观察[A];第三次全国妇产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2 张岩红;高广甫;;乙肝母婴阻断126例回顾性分析[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煜;邹怀宾;张华;段钟平;;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研究进展[A];第二届广东肝胆胰疾病防治论坛论文汇编[C];2012年
4 阮冰;刘社兰;;乙型肝炎疫苗母婴阻断失败母子HBV S基因序列比较[A];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7年浙江省感染病学、肝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魏健;;1例HIV阳性孕妇母婴阻断的护理及职业防护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杨小福;;乙肝母婴阻断的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杨小福;;乙肝母婴阻断的现状与进展[A];2008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周曾全;;艾滋病阳性孕妇抗病毒治疗暨母婴阻断[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代刚;学者:“‘零’艾日”前提是母婴阻断[N];中国妇女报;2012年
2 记者 郭静;我市母婴阻断成功率达90%以上[N];昆明日报;2007年
3 记者 吴刚 通讯员 陈明莲;北京地坛医院母婴阻断疾病成功逾万例[N];健康报;2010年
4 周勇 杨力勇;河南:艾滋病母婴阻断有补助[N];健康报;2005年
5 蔡fg东;抗病毒药可用于母婴阻断[N];中国医药报;2012年
6 通讯员 高航 记者 冯立中;流动人口艾滋病母婴阻断须关注[N];健康报;2012年
7 记者 倪秀萍;一对“艾滋父母”生下健康女婴[N];南京日报;2008年
8 保健时报记者 杨小明 通讯员 刘慧;艾滋夫妻也能生个健康宝宝[N];保健时报;2011年
9 莫雪;让关怀的内涵更丰富[N];健康报;2007年
10 刘鉴强;艾滋妈妈,,触不到的人群?[N];南方周末;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夏燕;我国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卫生经济学评价[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2 张爽;乙肝母婴阻断母子血清HBV DNA检测与序列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本文编号:2114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11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