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子宫肌瘤 + 发病机制 ; 参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29期
【摘要】:正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0%~25%,40~50岁妇女为51.2%~60%。多数学者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女性激素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生长因子、免疫细胞、微量元素等关系密切。现就近年来各因素与子宫肌瘤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Abstract]:Positive uterine leiomyoma is the most common benign tumor in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Most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uterine leiomyoma is closely related to female hormone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uterine leiomyoma is closely related to genetic factors, growth factors, immune cells, trace elements and so 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factors and uterine leiomyoma in recent years.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河南省平顶山市医学会;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3096)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PHR201008403)
【分类号】:R73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群,马汝海,唐轶;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子宫肌瘤、不孕症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Cu,Zn,Mg,Cr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04期
2 王运端;陈利社;张静;刘凤军;;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1年07期
3 李冬华,何裕民;瘤净片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性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柳英兰,赵怡璇,李守柔;子宫肌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3年06期
5 傅银锋;周惠娜;巢浩界;;妇科肿瘤患者血液微量元素的检测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9年33期
6 肖春卫;何倩;陈立平;;子宫肌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孕激素受体的表达[J];现代肿瘤医学;2010年01期
7 王敏;董珂;;SULT1E1蛋白表达和性激素含量与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0年05期
8 李小花;归绥琪;;子宫肌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生殖与避孕;2006年12期
9 秦保锋,张婷婷;子宫肌瘤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年04期
10 肖春卫;何倩;陈立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2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金花;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存成;郑建琼;黄国胜;;子宫肌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和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J];安徽医学;2008年06期
2 叶琳;冯丽华;刘艳广;史杰萍;金花;王春华;隋春生;王树越;邓常玲;;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的关联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1期
3 叶琳;冯丽华;齐英;史杰萍;崔建林;王春华;隋春生;李娜;胡伟军;;孕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易感性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4 何素琼;;心理疏导对雌激素水平及子宫肌瘤的影响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邱海鸥,郑洪涛,汤志勇;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分析[J];分析试验室;2003年01期
6 徐建平;黎清;罗新;谢杏美;;凋亡基因Survivin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07年12期
7 周仲佑,罗泽斌,刁胜林,陈韵;子宫肌瘤40例CT诊断的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刘彦明,王辉,刘彦富,赵亚梅,詹宝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豆及其制品中的微量元素[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11期
9 孙晓菲;马坚;曹柱;李诚秀;;归芍宫安胶囊治疗大鼠子宫肌瘤的实验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初瑞雪;孟卫东;崔f^;;食管癌患者全血微量元素变化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丁正香;妇瘤方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药效学及其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高国钦;桂枝茯苓丸合海藻甘草(十八反)水蛭等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刘雁峰;肖承`敖淌谘跛枷胗肓俅簿樽芙峒敖煌ㄐ纳龇ㄖ瘟聘昶谧酆险鞯牧俅惭芯縖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跃梅;近30年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予;从肝论治子宫肌瘤的产生机理[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谭忠乐;三峡库区子宫肌瘤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米培榕;益气化瘀法防止激素治疗子宫肌瘤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娟;公驼宝克对大鼠子宫肌瘤治疗作用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高强;酞酸酯类化学物与妇科疾病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史艳平;人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TSP-Ⅰ和IGF-Ⅱ蛋白的表达与雌二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李玉;消积冲剂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及E_2、PRL、血液流变性的机制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王莉琳;加减平积汤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冬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肌细胞及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D];广州医学院;2010年
10 陈燕燕;RU-486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应用价值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力,候纬敏,顾方颖,李美芝,陆爱丽;子宫肌瘤中抑癌基因p53和Rb的表达[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2 董丽霞,濮德敏;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1年05期
3 杨进,宋伯来,潘石蕾,宗丽利,刘俐,李留洋,陆青,黎梅兰;子宫肌瘤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及临床价值[J];广东医学;1993年06期
4 何群,马汝海,李延宾,张凯,李守芬;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肝癌、肝硬化、肝脓肿患者血清中Cu、Zn、Cr、Mn、Mg微量元素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0年04期
5 孙梅;子宫肌瘤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7年03期
6 高玉平;生长因子与子宫肌瘤[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9年02期
7 张志凌,张怡,徐碧泉;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中bcl-2蛋白的表达[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乔丽雅,李亚里,关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外阴营养不良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9 李冬华,何裕民;瘤净片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性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郭昕,佟丽波,杜佳秋;细胞调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子宫肌瘤中表达的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利社;王运端;高英芳;刘凤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09年23期
2 刘新华;董子启;;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06期
3 谢建军;李健和;易利丹;曹俊华;;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01期
4 张凤香,杨静贤,宋春丽,袁涛;性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0年03期
5 张凤香,杨静贤,宋春丽,袁涛;性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0年02期
6 占伏良;冯琼;谭布珍;李里香;周小飞;廖玎玲;;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相关性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王凤莲,陈殿刚,孙丰翠,刘燕;子宫肌瘤患者Ki-67、孕激素受体及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鲁菊英;张永红;秦万平;;Bcl—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肌瘤的表达及意义[J];新疆医学;2003年01期
9 朱俊彦;李卫平;汪希鹏;;子宫肌瘤基因芯片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10 董丽丽;芦胜群;刘萍;;子宫平滑肌瘤的病因及发生机理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秋燕;冯春泉;唐玉云;苏莉鸣;唐乾利;;消ve煎膏直肠给药对大鼠子宫肌瘤细胞凋亡的研究[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冬华;张炎;王文娟;杨铮;谢小磊;张亚兰;白霞;;理冲汤对体外培养人子宫肌瘤细胞p53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的影响[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丽;;郑家本治疗子宫肌瘤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应小燕;;子宫肌瘤[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孟炜;朱南孙;范振宇;谭蕾;赵伟红;;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研究[A];全国中医妇科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李杰;;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临床对比分析[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医科卷)[C];2005年
7 李宇星;边沁;郑坚梅;潘芳;陈熠;曾真;王文锦;;百通消瘤法治疗子宫肌瘤156例临床体会[A];全国中医妇科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杨德平;石教华;陈萍;刘姝丽;;子宫肌瘤栓塞术造影技术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敏;李文献;王珩;刘宇峰;刘媛;陈岚;;DSA技术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杜静;朱佩英;;自凝刀射频介入治疗子宫肌瘤钳夹术484例疗效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2010两岸四地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妇科第一瘤——子宫肌瘤现状堪忧[N];云南政协报;2005年
2 王志高;美国FDA:批准治疗子宫肌瘤新技术[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阎书春;子宫肌瘤与雌激素有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4 沈大东;中医如何治疗子宫肌瘤[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5 孙敏;中医治疗子宫肌瘤验案[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杨锋;子宫肌瘤青睐育龄妇女[N];大众卫生报;2006年
7 ;中西医治疗子宫肌瘤对比[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8 翁淑贤;子宫肌瘤未必都得切[N];威海日报;2008年
9 记者 王鹏飞;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成功实施我市首例经阴式剔除多发性子宫肌瘤手术[N];焦作日报;2009年
10 洪寿梅;患子宫肌瘤怎么办[N];民族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正香;妇瘤方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药效学及其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范融;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及子宫肌瘤病因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李坤寅;橘荔散结丸有效部位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自辉;千金消肌锭剂剂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王跃梅;近30年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张慧雯;温肾化痰祛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痰湿瘀结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刘冠位;益肾化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肌瘤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孟欣;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联合治疗富血供的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9 刘文苓;子宫肌瘤发病机制及肌瘤内消制剂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游永年;化瘤汤治疗子宫肌瘤的中医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双酚A对子宫肌瘤细胞体外增殖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梁丽;子宫肌瘤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邢妍;14-3-3σ蛋白在子宫肌瘤的表达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相关性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苌丽静;体检人群中子宫肌瘤患者的脉象图与脉波图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由晶;子宫全切手术治疗子宫肌瘤265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黄秀;缩宫素对超声消融子宫肌瘤所需能量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屈文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占伏良;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探讨[D];江西医学院;2004年
9 吴志远;芪芍止血颗粒主要药效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高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其受体、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D];青岛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17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11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