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芬吗通对IVF-ET患者宫腔粘连术后促子宫内膜修复的效果及生育结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8-28 16:49
【摘要】:目的探究芬吗通对IVF-ET患者宫腔粘连术后促子宫内膜修复的效果及生育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将232例准备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宫腔粘连分离术和宫内置入宫型节育环,观察组术后加服芬吗通制剂。两组患者术后接受IVF-ET。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比较两组宫腔粘连的疗效,比较两组还生育结局。结果观察组术后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中的MMP-9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TGF-β水平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腔粘连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和抱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宫腔粘连的患者在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加服芬吗通制剂,可以显著的促进患者子宫内膜的修复。提高宫腔粘连的治愈率。提高IVF-ET的生育结局。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enmatone on endometrial repair after intrauterine adhesion in patients with IVF-ET. Methods 232 patients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ceived IVF-ET. after operation The thickness of endometrium,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尾 (TGF- 尾) in serum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endometrial thickn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erum MMP-9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ure rate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and infantil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intrauterine adhe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fenmatone after the separation of uterine adhesions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repair of endometrium.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To improve the fertility outcome of IVF-ET.
【作者单位】: 陕西西安运动创伤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西安体育学院;
【基金】:西安体育学院2014院管项目,编号:2014ZD002
【分类号】:R71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玉梅;孙艳春;;如何诊断和防治宫腔粘连[J];中国伤残医学;2009年03期

2 王雅琴;杨菁;石华;谢青贞;吴庚香;;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在宫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3 张晓峰;苗杰;;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在宫腔粘连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22期

4 秦虹;张军喜;王蕾;徐娜;李娟;;宫腔内超声诊断轻、中度宫腔粘连的价值探讨[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3年05期

5 Schenker JG;肖铸瑗;;宫腔粘连征(Ascherman's syndrome)的最新评价[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3年05期

6 王明阳;;宫腔粘连的诊治现状[J];中外医疗;2014年09期

7 刘涟;宫腔粘连的宫腔镜诊断和治疗[J];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何晓宇,黄惠娟,宋健;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的评价[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年S1期

9 汪爱兵,丁小兰,马万增;宫腔镜在宫腔粘连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刊;2004年07期

10 王春霞;宫腔镜诊治68例宫腔粘连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玉环;夏恩兰;赵玉婷;宋冬梅;周凤琼;;大剂量雌激素改善中重度宫腔粘连预后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镜会场(妇科内镜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2 上官雪军;杨梅丽;张琴芳;;三种方式防止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再粘连效果的临床观察[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成九梅;夏恩兰;段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宫腔粘连发病机制中的作用[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王慧民;;中西医结合治疗宫腔粘连的系统评价[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术大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5 张海霞;朱学平;陈芙庭;马鑫;;经阴道超声三维成像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2012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开红;;宫腔粘连的诊治现状[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7 花向东;顾小燕;许锋;张红洋;王素敏;;200例宫腔粘连诊治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镜会场(妇科内镜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8 周凤琼;刘玉环;夏恩兰;宋冬梅;;结核性宫腔粘连的临床诊治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镜会场(妇科内镜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9 董明理;;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镜会场(妇科内镜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10 王宝金;申爱荣;杨淑玲;王鲁文;白桦;;宫腔粘连316例临床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镜会场(妇科内镜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程怀孟;人流后当心宫腔粘连[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孔德胜;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宫腔粘连的疗效评价及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2 周勤;ESR1经SDF-1/CXCR4介导的BMSCs修复子宫内膜与内膜纤维化在宫腔粘连发病及治疗中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胡海燕;全反式维甲酸在宫腔粘连模型中抗子宫内膜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4 杨茜;经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戊酸雌二醇应用疗效分析[D];中南大学;2013年

5 林小娜;改善宫腔粘连预后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瑞卿;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建洁;宫腔粘连分离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附76例报道)[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祁鑫;阴道用芬吗通对宫腔粘连的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改;建立机械损伤大鼠宫腔粘连模型及雌激素预防粘连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杨芸;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马文琴;医用膜联合球囊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疗效观察和机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徐洁;雌激素受体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宫腔粘连中的表达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8 任娟;ER、PR和GHR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秦琰;子宫球囊支架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5年

10 陈学海;Jagged1/Notch1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09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209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5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